APP下载

课室长扫净无“苔”

2019-11-11黄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值日委员卫生

黄敏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一个班级的教室、环境卫生如何,是这个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它与班集体的建设紧密相连。班级卫生是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学习生活的需要,整洁干净的教室不仅可以显现出这个班集体的优良精神,更加可以使班里的学生心情舒畅、身心健康,从而能全神贯注地、更加高效地学习。

实际上许多班级在卫生打扫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学生们的辛苦劳动仍没有出现“窗明几净”的效果。那为何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们大部分班主任一直很头痛呢。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数班主任只是一再地强调班级卫生打扫,却不重视班级卫生管理和保持。

所谓“教育无小事”,只要将每一件平凡用心做好,就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下面有几条关于卫生管理的方法,只要我们做好这些“小事”,相信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了。

一、统一思想,树立卫生意识,明确整洁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搞好班级卫生,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要有责任感在身。“班级为家,我爱我家”就是一个同学们都必须明确的思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体现,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举个例子,学生知道今天自己是值日生,早上就要提前来到学校打扫卫生,中午吃饭后尽快清理教室,放学后也要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不是早上迟到,中午忘记了,下午偷走。

在有了“我为我家打扫卫生”的思想引领下,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搞好卫生?因为这关系到学生们的卫生意识的养成。平时老师们见到垃圾,口头上会让学生们把座位附近的垃圾捡起或者老师自己随手拾起垃圾,久而久之,学生们再看到自己附近有垃圾了,也会主动地拾起垃圾。比起这个,如果每个同学都有卫生意识的话,那么教室中的垃圾就会变得少见,这样班级卫生保持就成功了一半。

明确标准、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最为关键。学生是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苦于无从下手,总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怎么样的程度才算合格。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以平等姿态,用学生能听懂的话与他们交流,明确你的要求。就比如做值日,在老师面前偷懒的学生几乎没有的。但为什么我们早就说明了扫地的要领以及要求,学生还是做不好呢?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们口头上的“干净与整洁”,究竟什么样算是干净,什么样算是整洁?

平时要注意细节的卫生。就比如,角落的灰尘,缝隙里的垃圾,告诉学生他们哪里没有打扫干净,哪里打扫不好。这样子一次一次地改进,就会一次一次地进步,教室也会一次一次地变得干净整洁。

二、选定卫生委员和组长并认真指导

卫生委员是卫生管理工作中最直接的参与者与监督者,也是老师的好助手,好的卫生委员有优秀的工作技巧,能使打扫卫生事半功倍。卫生委员的选定与任用都对班级卫生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卫生委员往往只需1-2名,并且需要一定的號召力,做事认真负责,对劳动有热情的学生。

采取民立确立值日制度,由每组值日生中挑选出两位卫生组长,小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认真负责地带好每一位组员打扫。对于有劳动积极性的同学,这不仅是一个非常棒的工作机会,还会是一个对责任与专注力的锻炼。同时能达到提高这些同学领导能力的目的,也能减轻卫生委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便一举多得了。

对于指导值日生这一方面,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需要落实卫生责任的。

第一,指导卫生委员和卫生组长有关打扫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什么样算是干净,什么样算是整洁?这一问题,从角落的灰尘,缝隙里的垃圾,告诉学生他们哪里没有打扫干净,哪里打扫不好。卫生委员要向班主任汇报班里的卫生情况,定期做好值日安排,并且时刻提醒组长,要仔细安排好组内的卫生工作,保证人人有事,事事有我。卫生委员还要每天做好检查,监督并且记录下当天的值日情况。

第二,确认打扫的时间分工与范围,这一点需要注意,一定要非常详细精准地分好,不然会出现“无人问津”的包干区。

第三,指导卫生委员和卫生组长关于卫生区域的分工范围,这一点我每个学期的开头都会打印一张班级包干区范围表贴在班级通告栏中。

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避免互相推诿

把卫生委员和组长安排妥当后,还远远不够,就比如说吧,平时往往会出现学生之间因为做多做少而发生争吵或者,那么,班主任就应该通过细化分工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原来的粗略分配转变为精细的分配,具体指明哪一位同学负责哪一片区域、哪个时间段。分工的细化有助于卫生打扫的效率,减少值日生之间因分工不合理、不明确而产生争论。不仅如此,这样也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被批评某一区域打扫不到位时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让犯错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而非无辜的人,促使学生对自己所打扫的区域负责,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犯错的学生没有机会狡辩、让他人背黑锅。

其次,我们也明白,好的制度对于一个班级、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都很重要,好的制度是人们行为的准绳,规范人的行为,既然如此,老师就应该体谅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它,就值日时间这一点来说,也许我的安排可待参考,我让每位值日生一周只轮流一次,这相对于先前值日长达一个星期而言,不会使值日生觉得疲惫、厌倦,产生抵抗心理、影响学生的劳动精神,反之,则可以有效提高值日生的劳动积极性,也就是说,在缩短时间的同时,使学生以充足的精力劳动,大幅度提高了值日的效率。

当然,仅仅有详细的分工和完善的制度还不足矣,应当充分发挥卫生委员和组长的领导职能,作为卫生委员和组长的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所负责的值日生打扫卫生,认真监督好每一个值日生,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做好老师所赋予的这一职位。

四、奖罚结合

在一个班级中,定会有一小部分不安分的学生吧,他们不守规定,不听卫生委员和组长的命令,违反值日规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调动值日生们的积极性、杜绝值日生们怠工的情况存在,奖罚结合这一方法不失为一条妙计。

第一,作为老师,要及时并且准确的表扬那些优秀的值日生,促使值日生们在表扬之中得到劳动动力,给予值日生鼓励,以保持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第二,既然有“奖”,则必然有“罚”。班主任也要适当的处罚那些不扫地、经常偷懒、放学还要借故溜走的值日生。不能让这些值日生们拥有侥幸的心理,助长他们不良的行为、影响他人同流合污由此形成不好的班风。

第三,老师也要批评那些自己及自己周边卫生保持不好的學生,使学生们意识到班级的卫生无论何时何刻都与自己有关,不仅在值日期间需要负责,而且在日常中也需要时时注意,养成爱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从每一个人做起。

五、班主任也要经常指导,提醒和监督

在学生们打扫的时候,班主任要体谅并指导不太会扫地拖地的学生,提醒不认真的学生好好打扫,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班主任也应提醒学生每天做值日三次,使其形成一个习惯;同时强调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要保持自己及自己周边地方的卫生、每一位学生要严谨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等等。最后,身为班主任要多观察课室及包干区的卫生,及时对当天的值日情况作出评价、提出建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值日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然而,班级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实则不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美德。对于卫生委员和组长来说,则收益更大。通过这一职位的需要和锻炼,这既展示了他们的领导才能,并且能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这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或者个人平时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个人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学生们从现在起重视班级的卫生管理,仔细做好自己的工作。

班级卫生管理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否舒适、整洁,还体现一个班级是否管理到位,风气是否良好。

总而言之,班级卫生管理和保持牵涉到方方面面,如果想要使班级卫生管理得好,就需要班主任引导班级上上下下的每一个人拥有一颗为班级负责的心,共建整洁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值日委员卫生
图片报道
卫生与健康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