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法制教育的研究

2019-11-11陈青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和方法法制教育

陈青

【摘 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违法意识的滋生,另一方面是能帮助学生依法行事,养成遵纪守法的思想习惯,从而助力其健康发展。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渗透法治教育也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基于此,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法制教育;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具有较高的可塑性,给他们灌输法制观念,不仅能预防和减少他们的犯罪和违法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知识,倘若教师能够科学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依法授课,依法育人,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立足课内外教学,完善法制教学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课内外兼顾,课内外融合,立足课内外多方面教学基础,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指导。

1.课内指导

充分研读课本中提到的《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具体内容,仔细讲解各个法律所禁止的一些行为以及所保障的权益,让学生知法畏法,从而有效在学生的行为价值观中划出一条禁止线,做到防患于未然。

2.课外融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以案说法,将枯燥难懂的法律条例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法制教育知识更具说服力,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法制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深度挖掘课程的内涵,全面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本质特性,巧妙抓住其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全面滲透法制教育。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来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各种交通标志带领学生进行认知,播放一些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事故的案例,让学生懂得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打闹、走人行道等基本行为意识,真正帮助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做到知行统一,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行为意识,将品德课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日常行为,真正达到“知行统一”的境界。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巧妙渗透法制教育

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我们深知他们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完全符合“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就越容易转化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习惯”这一认识规律的发展,因此,日常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情境导学,让法制知识更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推动法制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渗透。

1.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巧妙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天性聪颖,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这一心理,巧妙抓住教学时机,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法制意识。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最终教学目的也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推动法制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学校生活有规则》时,针对班集体中的一些规则,班上就出现了两种声音:部分男生认为遵守规则太麻烦,部分学生认为遵守规则是相当有必要的。面对这一认知上的突出,笔者巧妙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将生活实例加入到辩论过程当中去,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又如,在教学《“法”在我身边》时,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未成年人犯罪被抓的视频和资料,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发表自己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看法,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法就在身边,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2.巧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懂得依法行事

小学生思维灵敏,性格多变,经常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此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将心比心,从他人的思考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让学生懂得妥善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纠纷,学会谦让宽容,培养他们知法守法的高尚品质。

例如,笔者班级上就有一个天生腿脚残疾的学生,但是,笔者发现班级上的学生却经常取笑他人,有的还给人起外号。这本是小学生童年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却能展现出一个人应有的素养,结合这一现象,笔者会给同学们普及《残疾人保护法》,告诉学生不应该取笑残疾人,应当帮助他们。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这一法律,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情景剧表演,一个扮演路人,一个扮演残疾人,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学习和认知《残疾人保护法》第三条“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的规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学生懂得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从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深度挖掘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法制因素,科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助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让师生掌握尊老爱幼的美德传统赏析[J].杨世和.数码设计.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J].于淼.文教资料.2019(02).

[3]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浅析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诚信”“友善”主题活动的教学[J].朱雪虹.学周刊.2019(12).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和方法法制教育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