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还是等死,你在什么样的组织里?
2019-11-11伏磊
生活中,我们有60%的思维模式是习惯化的。组织也是一样,团队中有60%的行为都是被习惯化、程序化的。这种整体默认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组织心智。一般来说,它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但是,一旦进入大变革时期,它就会成为最大的阻碍,让整个团队展现出盲目、迟钝、不知所措。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解剖一个组织,要看它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领导者是不是对行业能够看得清、看得远,对行业的商业规律有足够的认识。另一个维度,是看组织本身是不是愿意接纳变革。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得出四个象限(见图1):
领导看得见、组织愿意变的,自然是模范组织。站在它对面的,叫混吃等死型组织。
组织愿意变但是领导对新的东西不一定看得见,这种组织叫认知遮蔽型组织。
最后还有一种组织,它的领导可能看得见,但是组织因为待得太舒服了,不愿意变。这种组织,叫价值网依赖型组织。
其中,认知遮蔽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危害,应该如何破解?
大润发的空战失败史:为什么输给时代
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讲起。大润发是一家商业零售超市。它早在1998年,就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大卖场;2010年以后,它开始多年蝉联中国零售超市第一名。到2017年,在全国已经有376家门店,营业额超过1000多亿元。
这个“中国第一”极其有含金量——因为它打败的对手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乐购、欧尚……
我们通常把线下的零售称为“陆战”,线上电商称为“空战”。大润发的董事长,CEO黄明端,在行业里面有“陆战之王”的称号。
但是,他一开始对“空战”是不太了解的。2011年,他跟刘强东见面,听说京东烧了17个亿,完全看不懂为什么亏钱还能做下去。到了2013年,因为大润发线下店的用户被线上零售分流掉了很多,他慢慢醒悟过来。到了2014年,他开始拥抱互联网,开了一个名为飞牛网的电商网站。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新业务,应该用什么方式?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说,应该成立独立小机构,因为原有的组织可能有组织心智问题。
黄明端其实也用了独立小机构,成立独立核算的飞牛网,而且董事长亲自挂帅,整个核心团队从台湾来。大润发的组织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执行效率非常高。很快,飞牛网在第一年取得了10亿元的成绩,对一家新的电商企业来说,已经相当不错。
我们从人、货、场这三个维度,来看一下当时飞牛网跟阿里零售的区别。
货:飞牛网用人工选择货物的方式,选择的范围还是在大润发的渠道,所以品类比较少,有14万。阿里在那个时候开始用数据化,智能选择产品,所以货的品类上亿。
场:飞牛网用的还是台湾电商习惯用的Web1.0版本,没有用上APP,连互动都没有。客户有问题,只能在留言板上留言。阿里已经使用了Web3.0技术,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而且在向移动端挺进。
人:飞牛网的客流是用传统媒体引流,把大卖场客户转化到自己的网站上面;而阿里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做零售生态圈,形成了自增长的用户群。
2015年,飞牛网也推出了自己的APP。但是,整个APP还是PC端的思维,没有语音搜索,没有第三方的登陆,没有在线客服。客户反映的普遍问题是无法登陆、使用复杂、页面逻辑混乱……而且,他们用出传统零售的三板斧:巨资推广做广告;门店强推吸引客户;供应链低价引流。
所以,飞牛网始终没有得到高转化率、留存率和复购率。更重要的是,飞牛网通过门店引流,始终无法吸引年轻用户,最后的结果是大润发加上飞牛网,1+1<2。
为什么“陆战之王”跑到新的赛道,无法获得成功?
中国过去几十年,商业形态经历过三个时代。一是红利时代。应对红利时代的方法是什么?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二是管理时代。在管理时代,大家机会均等,做得好的公司,要精益管理,深耕挖掘潜力。三是创新时代,企业生存的底层逻辑是破界创新。不断地迭代,刷新自己的心智模式。
大润发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中国处于红利时代。所以,黄明端用管理时代的“精”去打红利时代,就是降维攻击,高维打低维,自然战无不胜。
但是现在是创新时代,黄明端本人的心智还处在管理时代,没有办法去想象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所以,飞牛网遇到的问题,就是它试图低维打高维。那升维攻击会成功吗?极难。因为沿着旧的地图,你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好在,很快有人送来了解药。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注资224亿收购了大润发。收购当月,逍遥子张勇进入大润发担任董事、CEO,黄明端辞去了他的执行董事、掌舵人的职务。
阿里巴巴给的解药是什么?张勇说,阿里要发挥大润发已有的线下经验,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和对商品的洞察,将这些很好地运用到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
还处在管理时代的大润发需要刷新组织心智,然后进行升维转型,把大润发的传统零售通过数字化改造,变成新零售。
三步,如何刷新組织心智
外部条件变了,如果你的心智没有变,是无法应对时代挑战的。
组织心智需要不断被刷新,该怎么做?
第一,刷文化。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平时倡导团队学习吗?团队有多样性吗?鼓励创新吗?鼓励容错吗?
第二,刷组织。当我们建立新的业务时,有没有建立独立小机构?独立小机构是否由真正懂行的人在做?团队中新员工多,还是老员工多?
第三,刷决策。做业务决定时,有没有通路去倾听市场的声音?组织里面是不是鼓励批判性的意见?领导会说我错了吗?
这三部曲是认知遮蔽型组织跨过变革鸿沟最好的一种方法。我们以这个自检表,来看大润发的组织心智。
刷新文化
大润发是一个很好的组织,他们非常鼓励学习。但是他们鼓励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团队相互学习成功经验。这是一种归纳法。如果在原有的体系里面,还是连续性的时代,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效。但面对非连续性时期,则会失去效果。
团队多样性怎么样?说实话,不怎么样。飞牛网用的是一只台湾的电商团队,台湾的电商环境跟中国大陆有极大的差异,这也是它不太适应大陆市场的一个重大原因。
刷新组织
大润发确实建立了独立小机构。但是,因为黄明端自身的心智模式局限,造成了带团队的人事实上并不懂这个行业的规律。
刷新决策
它有没有倾听市场声音呢?事实上,大润发是一个极其倾听市场声音、极其关注顾客的组织。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领导没有机会说“我错了”,整个团队都非常严格地执行黄明端的命令,相信他不会错。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正面案例——走入低谷的微软,如何在新任CEO纳德拉的带领下,重回市值世界第一的宝座?
微软如何刷新心智,重回世界第一?
刷新文化
在学习上,纳德拉倡导Learn it all——无所不学的组织文化。
多样性上,纳德拉本人就是一个多样性的范例,他是印度裔的美国人,在组织里一直倡导要吸引不同文化、性别以及种族的人才。
创新容错上,纳德拉曾经对全体团队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推崇传统的,我们只看重创新。”
刷新组织
纳德拉本人就是云业务起家,跟今天微软的重点发展领域完全吻合。所以,他是一个看得懂趋势、看得见变革的领导人。
刷新决策
微软历史上曾经是极端的工程师文化,产品操作手册非常繁杂,客户往往看不懂。针对这个现象,纳德拉上台以后,在微软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职位,叫帮助客户成功职位,就是帮助那些采购并且使用微软产品的人把产品用得更好。
再来看“允许批判性意见”这一条。纳德拉本人是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推崇者。《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在他上任第一天,就推荐给微软团队的。
领导会说我错了吗?纳德拉本人是一个很低姿态、非常习惯于自我认错的人。当着公众的面,多次承认微软失误了。最近的一次,他面对公众说,微软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好,我们来看结果——2014年,纳德拉接手微软的时候,微软的市值3000亿美元。经过4年,纳德拉用刷新组织心智的方式,将微软由一家软件公司,变成了一家服务公司。到了2018年,微軟的市值已经超过了8474亿美元,市值重回全球第一。(伏磊,混沌创新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