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之略见

2019-11-11黄爱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减负课堂教学能力

黄爱笑

【摘 要】在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就十分重要和有意义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减负;自能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之一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傲蛩,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在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就十分重要和有意义了。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从课堂及师生的调查与了解,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在课内外读书的机会少,缺乏读书的实践活动。

2.学生不会读书,不懂得怎样读书。

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较差。

形成学生不会读书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只管“教”而忽视了指导“学”。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自能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二、培养“自能读书”的做法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着重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1.让学生明白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白自己读懂课文的不同要求,从字词句到段篇分出不同档次的要求,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让学生按要求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课文学习就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了。

2.改变教学结构,让学生掌握一篇课文的一般程序,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把阅读分为初读、细读、精读、评读四個步骤;初读课文在于感知内容,理解词语。细读课文在于弄清结构,探索思路,把握脉搏。精读课文在于抓住重点,研究精华。评读课文在于整体认知,鉴赏评价。

3.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特点

教给不同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

(1)抓题眼探索文章内容的方法。如《狼牙山五壮士》,抓住“壮”字自读课文,从而体会到五壮士的壮烈精神。

(2)围绕课后思考题读书的方法。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边读边思考课后思考题,抓住思考题有目的地读书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途径。

(3)读、想、划、批、写相结合的方法。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日久天长养成习惯,学生读书就自然“上路”了。

(4)扶放结合的方法。有些课文,段落的结构基本相同,写法相似。教学时只教一段,其他部分引导自学,或者启发学生用旧知来学习新课。

(5)抓重点,抓脉络的学习方法。如《一夜的工作》抓住“劳苦与简朴”作深入分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给课文列出思路提纲,抓住文章脉络作深入自读,也可以教给列思路提纲的方法。

(6)质疑解惑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自读时给自己列出问题清单,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解决消化问题,达到读懂课文的目标。

(7)自浏互测法。就是读了课文以后,学生结合单元要求,自己设计有关的作业题目,进行自测,互测,以检测自己自能读书的情况。

培养自能读书三环节中,明确要求是基础,掌握程序是途径,学会方法是关键。

三、培养“自能读书”之益处

1.课堂教学结构有明显的改观。

2.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

3.学生减负有一定实效。

4.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

5.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扩大了阅读量与阅读面。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缺乏发展潜力的学生。”可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重要性及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吴继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快乐阅读》2013.27.

[2]吴丽清:教会“自能读书”——如何渗透学法指导《作文教学研究》2004.03.

猜你喜欢

减负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