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2019-11-11陈小青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重要性对策

陈小青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是针对生字词的学习,古诗文章也会伴随着小学课本教材不断更新而增添新的学习内容。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策略是对小学语文教育体制的创新,拓展式的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课内外阅读衔接将原来的阅读类型进行了多样化的发展,避免从前大量泛化阅读,实现创新性的精简式通俗阅读,使学生在海量的阅读中准确概括文章中的精华部分,摒弃文章多余冗杂的内容。

【关键词】课内外衔接;小学阅读;对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明确规范,课外阅读已经被纳入教学体制中,也就是说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内外衔接阅读实际上是指学生在把握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对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灵活地衔接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节点,升华学生的价值理念,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一、小学语文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模式的重要性

(一)课内外阅读衔接能够深化学生的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在编写教材时,考虑的主要方向是学生的基础性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对字词和文章的理解程度,使其为以后的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础和文化底蕴。但随着考试侧重的内容有所变动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相关教育人员对教材引进的内容也逐渐偏向于阅读类的文章,这为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一方面,课内阅读强调的是对该教材内容的精简概括,需要学生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完成学习内容,而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完备的阅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更好的阅读内容,使其筛选出符合阅读主题的相关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学会了提炼阅读文章的关键内容和主旨部分,灵活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精彩内容融为一体,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

(二)课内外阅读衔接能够创新阅读体制

传统的阅读模式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编写进程,再根据考试大纲的实际标准,最后要求教师对其进行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且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小学生在思维能力上一直处于低阶水平,不能得到显著性提高的原因。因此,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实行充分考虑了教师的阅读压力和学生的发展现状才得以落实到阅读教学中。例如在小学语文《日月潭》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日月潭景象的描述,向我们表述了日月潭的优美景象,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日月潭的清新和独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阅读的主要内容,充分运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保证和学生的阅读思路一致,积极热情地带动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试图画出日月潭的景色。最后,教师根据文章主题将课外阅读内容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畴,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小学语文提高课内外阅读衔接质量的教学策略

(一)以点带面,创建阅读衔接条件

以点带面在这里主要的意思是指教师可以根据一篇典型的文章带动课内外阅读衔接所引用的多篇文章,创建基本的阅读环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素材和文学资料。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提示学生重视阅读章节后的课外积累,传统的教学风格对于课外积累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和解释,也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把积累内容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分析《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要准备充足的课件,渲染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其次,教师抓住描写植树动作的内容,让同学们轻松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分析为什么植树和怎样植树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这个邓小平的故事搜集课外阅读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的事迹,逐渐形成开放式的阅读环境。这样的阅读模式有利于梳理学生的阅读思路,更有利于落实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模式。

(二)综合课内外阅读内容,实现情景交融

综合课内外阅读环节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在上一过程中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向宏观阅读内容进发。通过细节内容启发整体的阅读走向使其为教师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衔接素材和阅读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在综合课内外阅读内容时,教师以实现学生积极交流为目的,把握阅读进程。具体来说,教师将富有语言特色的文章段落交给学生欣赏,学生要从作者思想和语文技巧角度分析段落内容。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要重视课外读物的语言特色和文章结构,使其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创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和阅读方式。

三、贴近生活,实践教学

(一)启发学生思维,抒发阅读情感

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是从教材的基本内容作为出发点,再根据文章的课外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拓展活动,最后将课内外衔接阅读应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我们从阅读模式来看,教师严格按照该模式推进学生的阅读节奏,没有出现较为棘手的阅读问题。而从实际的阅读习惯来说,教师所应用的阅读模式不免欠缺了些阅读情感和启迪,这也是学生为什么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是学生阅读思维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也没有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思想情感,只是单纯地遵循课内外阅读模式,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条件。因此,教师在完善课内外衔接阅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阅读模式,抒发学生的情感。

(二)完善实践环节

我们以鲁迅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诗歌为例,分析该篇文章对学生献爱心思想的启迪。我们从题目中能了解到这篇文章是关于雷锋的一首诗,而有关于人物的阅读素材更适用于课内外阅读衔接模式的应用。它通过灵活的语言和内容侧面描写了雷锋叔叔,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环节。首先,熟悉人物。在熟悉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明确要求,也就是教师要先布置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雷锋相关的内容产生兴趣,渲染课堂的神秘气氛。其次,教师鼓励学生改写文章中的对话内容,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对话形式或阅读习惯展现不同的阅读风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干涉学生挑选文章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利用学生对写诗感兴趣的特点组织活动。最后,根据学生展现的实际内容,将学生带回到课文中,实现从教材阅读走向实践阅读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也通过阅读,了解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雷锋的生活片段和相关的事迹,根据学生喜欢读诗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借助拼音充分自读课文,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课内外衔接阅读效率时,不仅要考虑阅读角度的问题,还要总结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从文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对阅读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阅读的关键环节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我国的教育研究者提出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课内文章和课外读物两种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使其落实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文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徐敏美.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9).

[2]程琢琦.小学高段课内外阅读交融式衔接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3]崔芬娣.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小学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重要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