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2019-11-11谢宝琴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谢宝琴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生活中,学生课堂讨论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对于教师们的教授内容理解更为充分。而如果将课堂讨论的环节放到教学开始,也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而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教学发展趋势,将学生课堂讨论教学法放到自身教学的中心位置,以符合新时代对于高水平语文人才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情况,我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课堂讨论教学的真正意义,只是将其机械地、呆板地放到自己的课堂里,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无疑会使课堂讨论教学法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系下,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是单方向的、从高往低的,学生们对于所教学的知识理解难以透彻,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更是相当微弱。而现在新课改所推行的教学方向是促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系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双方之间的知识交流也是畅通无阻的,而这最终也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引。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策略问题。

一、注重运用辩论讨论方式

在多样的课堂讨论方式里,辩论讨论是一种非常特殊又非常有意义的讨论方式。在通过辩论形式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由于学生还是小学生年纪,内心还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在辩论过程中会更加认真仔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班级中积极组织辩论赛等活动,既提高了班级学习氛围,客观上又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运用辩论这一讨论方式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培养学生规范辩论的意识,辩论是一门大学问,在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中,还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们在小学时代就培养出正确恰当的辩论意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在辩论赛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在经过了辩论这样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更能够满足教学设计需求。

比如,在我组织一场辩论赛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学生是第一次参与辩论这一学习形式,他们不懂得辩论的规则,这导致了在辩论过程中甚至引发了一些班级里的学生矛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打断了辩论赛,向学生认真介绍了一场规范的辩论赛应该采取的形式,并且向他们解释了如果破坏这些规范的处罚措施。在经过了这样的流程之后,我发现这场辩论赛的开展更为顺畅,学生的辩论激情、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这场辩论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分组合作讨论形式

合作,一向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的刘安就曾经说过“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时至今日,这样的趋势从未改变,恰恰相反,合作的重要性正愈发凸显,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取得成功,越来越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对于语文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进行探究。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首先,在学生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乃至为人处世,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其次,受自身年龄限制,學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单纯一个人很难完成语文学科的探究活动,而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比如,在我教学到关于“悯农”这首诗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这首诗进行全方面剖析,并要求他们将剖析的结果形成文字,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给我。在我布置了剖析《悯农》的任务过后不久,我就收到了由语文课代表所整理的学生作业。我发现这些作业的完成程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这首诗的作者李绅的生长背景、《悯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悯农》这首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而这样的作业如果单纯只靠一名同学显然是难以完成的,正是依靠学生间不同的学习特点,才使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我交给的任务,而他们在分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对《悯农》这首诗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三、讨论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行使用的教科书中有着相当多的古诗文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大多是需要学生们去熟读和记诵的,然而,很多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也就仅限于要求学生将它们熟记,而没有对于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众所周知,古代的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诗文当中,我们能够解读出作者所处时代的变迁以及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精神特征,很显然小学生尚且不具备对这一部分进行解读的能力,但是我们教师却能够通过适当的讲解,向学生传递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而通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也可以使课堂讨论的氛围更加激烈,也促使学生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慕心理。

学生在第一天来到小学,看到父母转身回家时心中所怀的那份失落,可能就是他们人生历程中最早的“怀乡”,于是我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一感情进行回想,从而理解作者在写作时心中所产生的思乡之情,以此让学生与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帮助他们加深对于作者思想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我将“思乡之愁”这一中华古代文化作品当中的一大重要主题向学生进行了说明,他们也从中理解到了印刻在中华人民骨子里的那份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热爱。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具体生活实际,这样的课堂讨论才能帮助学生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选取合适的教学抓手,通过这样的教学抓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我选取的教学抓手就是节日文化。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算得上是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最为紧密的部分。

就举端午节为例,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端午将近,我和班上的学生就顺着节日的气氛,在班上举行了一场小型的“端午诗会”,最终的胜利者可以得到一袋粽子。这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增强他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吟诗的节日传统。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讨论角度所采取的四方面措施,即鼓励辩论形式讨论、鼓励分组讨论、讨论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实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文字帮助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充实其课堂讨论环节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亢莉.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N].发展导报,2019-04-30.

[2]高晓宇.初中语文课堂小组讨论的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杜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讨论内化,知识拓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北京: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