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学习品格之策略探析

2019-11-11刘丹

考试周刊 2019年72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幼儿

刘丹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全面教育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时期的发展对儿童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而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家园共育作为一种互动的幼儿教育方式,其通过幼儿、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对培养幼儿学习品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师要把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学习品格的发展,实现现代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意义情境;实践活动

目前,幼儿教学由于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形式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师幼之间的互动性较低,导致幼儿教学出现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在重视自身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重视家园共育的優化提升,实现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品格的教学目标。我结合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习惯缺失的归因,以亲身实践的家园共育教学历程为依据,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丰富互动形式,提升共育活动趣味

(一) 创设意义情境,合理导入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理的家园共育环境,开展形式丰富、多种多样的语言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对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等等进行表达,或续编故事、创造性看图讲述等等,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性,使幼儿能够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氛围下独立地、完整地、详细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使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学习意识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组织“我是快乐的树宝宝”活动时,让幼儿与家长积极参与小树苗的造型、树的静态和动态的讨论,并大胆地表达想法,同时让他们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扮演小树苗,这样就为幼儿创造了戏剧性的口语环境。在家园共育教学的导入环节,我用情景互动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请注意我的动作哦!魔法变变变,把你们变成树宝宝。”幼儿开心地欢呼雀跃,在此基础上,我提问:“那老师请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想一想,刚刚你们扮演的树宝宝长什么样子呢?有谁知道?请举手和大家说一说。”他们有的用手臂做了个伸展的造型;有的回答说有大树也有小树……可见,我通过情境创设,为幼儿营造了轻松的口语氛围,让幼儿成为家园共育活动的主角,并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实践活动引领,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课堂开展实践活动顺应了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并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大脑和体格的发育,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个性化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整理家园共育教学的内容,开发相应的园内和园外资源,这样不仅能够达成培养幼儿学习品格的目标,而且能够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例如:以角色任务法的实践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幼儿完成能力训练时,应当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集中幼儿和家长的注意力,实现活动内容的传播。幼儿和家长在角色任务法的活动中,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以虚拟的形象完成自己的活动任务,比如幼儿扮演功夫熊猫,家长以读旁白的形式配合孩子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功夫熊猫这一卡通形象代表着正义,无论多么危机的时刻都像英雄一样勇往直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奔跑的步伐。因此,幼儿能够在体验中感受活动带来的趣味,同时自由地表达语言。角色任务法体现了活动与家园共育教学的完美结合,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提高沟通频率,增加家园沟通机会

(一) 适时介入游戏,科学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幼师在发挥家园共育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师也是游戏功能实现的主导力量。在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幼师既不应该成为游戏的“牧羊人”,因为这样无法保证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也不应该完全控制幼儿的游戏,因为这样做忽视了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因此,幼师需要把家长、老师和幼儿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师和家长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支持和帮助幼儿有效开发思维的主导力量。

例如:在“搭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中,我为幼儿设计了相应的游戏情境,在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游戏意愿时,我指导家长选择适时的时机和方式介入游戏。比如两个幼儿因为游戏角色发生了争执,他们都想要扮演“老师”这个角色。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在第一次介入时对两个幼儿作了提醒,引导他们赶快想办法彼此之间达成协议,而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该怎样做,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第二次介入我给家长做出了建议性提示,鼓励他们依据情境满足幼儿参与角色的需要,如“小朋友你想一想,幼儿园里就有一个老师吗?”其中一个幼儿回答:“对呀,幼儿园里有好多老师呢。那我就当小班的音乐老师吧,那儿上课的小朋友可多了。”可见,家长这两次介入都使用了恰当的介入方式,一方面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幼儿的游戏意愿,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 引导家长参与评价,完善幼儿的思维成果

每一次亲子小组活动的现场都是一个活动中的高潮部分,它既是活动效果的整体反映,也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更是下一次活动效果提升的基础。因此,每一次的实践都充满着问题与进步的可能。通过每次活动后的经验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可取之处与需要改进之处,此外,也是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肯定与认可,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与兴趣。

例如:以“礼貌用语”的互动游戏为例,家长参与游戏并扮演顾客的角色,其目的是依循游戏进展对幼儿做出及时评价。家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我营造的“餐厅用餐”的游戏情境,然后坐在了椅子上,这时一名扮演服务员的幼儿问:“你要什么?”家长回答:“先来一瓶橙汁吧。”幼儿随即拿了一瓶酸奶饮料放在桌子上。家长说道:“你们的服务这么乱啊!随便给顾客拿饮料,服务太不周到了,我要换餐厅。”这时,我看到幼儿们在互动游戏中角色意识比较差,不知道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做什么事情,怎样做这些事情,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上,所以我为了纠正幼儿游戏中出现的不正确做法,引导家长借助顾客的身份对幼儿做出符合情境的评价,即“每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要注意礼貌用语,不能太随意。”最后,幼儿赶紧跟顾客赔礼道歉。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家长的互动意识,又完善了幼儿的思维成果。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