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裔留学生告知性话语的多角度分类

2019-11-11姜向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华裔

摘要:文章从华裔留学生运用汉语实施告知言语行为的特点出发,通过自建语料库,从言语行为视角、形式完整度视角分别对被试的告知性话语进行了多角度分类。

关键词:告知;言语行为;华裔;外国汉语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73-02

一、引言

本研究以北京华文学院初级下至中级水平的华裔留学生为被试,以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录音转写等形式,对其在自然状态或者准自然状态下的聊天、口语考试等语音进行了大量的语料采集、转录、整理,然后选取其中有研究价值的话语为子语料建立小型且完整的封闭语料库。通过分析语料,对华裔留学生告知话语的类别,在几个维度上进行了考察。

二、以言语行为视角进行的告知分类

(一)显性告知

说话人使用某些告知施事行为动词(“告诉”、“告知”、“通知”、“介绍”等)作为显性标记来明确体现说话人的告知意图而形成的告知话语。

例1:大家好,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人。我家有五口人……

例2:我想介绍我,呃,我在北京华文学院生活。我每天……

华裔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较多地运用“介绍”功能,形成以“介绍”为标记的显性告知。

1.动词性显性告知。

例3:(微信群里)通知:周末参加游教的同学,明天交给我50元钱。

单一的施事行为动词“通知”充当典型核心行为语。这种动词性显性告知占的比重并不大,一般只有“报告”、“通知”、“声明”等几个动词可以单独引导出动词性显性告知。

2.短语类显性告知。

例4:诶,国强,告诉你,这里不对,没有点儿。

不能以单一形式在显性告知中充当核心行为语的动词,基本上都能与其他成分结合成短语形式在显性告知中出现。

3.小句类显性告知。

例5: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上周末……

例6: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可以去找老师拿奖学金了。

例7:我跟你说是这样,她想问老板“大杯多少钱”,她说的是“大杯多少”。老板说600,她就说“太贵了,我不要了。”

加点的小句形式充当典型的核心行为语,随后出现的信息陈述语是对“一件事情”、“一个好消息”、“这样”的复指。

(二)隐性告知

交际中,人们会通过间接言语行为[1]来隐性地实施告知行为,有时候说出一个陈述句,相当于做出一个“告知”的行为[2]。

1.疑问类隐性告知。

例8:老師说今天没有听写,你忘了吗?

例9:老师,你知道吗,雪灵周末去酒吧喝酒,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

“你忘了吗?”“你知道吗?”属于交际疑问,而非命题疑问[3]。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性的内容,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就会迁移到陈述功能上[4]。任何一个疑问句都可以在线形连续轴上找到其所属的位置,视其离两个端点的远近距离来确定是探询信息占主导地位,还是传达信息占主导地位[5]。如果以“……你知道吗……”作为疑问标记显示的隐性告知的代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连续统:

上图中,“你知道吗?”处于实线表示的连续统上,表示它可以处在(0,1)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你知道吗?”越往右越倾向于表达告知行为,即越趋近于“1”这个端点,其体现告知的概率越高,告知功能越强。

2.陈述式隐性告知:

例10:老师,你知道的,我是穆斯林,所以我吃牛肉饺子。

例11:明天有早读,大家要带《正音》课本!

例10以固化短语形式“你知道的”为标记;例11靠单一的信息陈述语来表达告知。

三、以形式完整度进行的告知分类

醒示语、核心行为语和信息陈述语这三大部分构成了汉语的告知性话语[6]。

(一)形式类型

1.完整告知:醒示语、核心行为语和信息陈述语共现的告知话语形式。

例12:老师,你听我说,他说的不是真的,我不喝酒,我喝珍珠奶茶。

例12中三大构成部分共同出现在告知话语序列中。

2.简约告知:醒示语或核心行为语缺失时所构成的告知话语形式。

例13:我有最好的朋友。现在她,呃,在哈萨克斯坦。

例14:老师,我住在红莲村。如果你来这边的话,咱们可以一起吃个饭。

例13是只单独出现信息陈述语的简约告知;例14是核心行为语被省略时的简约告知。简约告知仍然是具体有效的告知行为。

3.零告知:有告知目的,无实质告知信息的言语行为。

例15:师:你什么时候放寒假?生:不,什么时候放寒假?

例16:师:你长得最像谁?你的样子?生:不知道。

这是初级下水平的学生口语考试时的对话,被试因听不懂教师的问题而给出了零信息。零告知的形成原因为: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陈述信息,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话没说完被人打断了;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话未说完自己结束了话论;或是想不起要说的内容),告知行为进行了一半就被迫中止了。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告知行为已经开始了;从听话人角度来看,没有获取到有效信息;从信息本身来看,告知过程中发生了信息的零转移。因为说话人没有向听话人传递任何有效信息,“零告知”一般不被当作有真正信息价值的告知话语。

(二)推理难易度连续统

从告知功能的鲜明度来看,完整告知、简约告知、零告知处于不同的等级地位:完整告知>简约告知>零告知(“>”表示告知功能鲜明度大于);而依据听话人所需付出的推理努力的大小来看,它们仍处于不同的等级地位:完整告知<简约告知<零告知(“<”表示推理努力小于)。

四、结语

本研究发现:(1)从是否带有告知性话语标记来看,运用显性告知还是隐性告知来实施告知言语行为,与汉语水平的高低程度正相关。一般而言,汉语水平较低的,倾向于运用显性告知,很少用“你知道吗”、“你知道”、“你不知道”、“你听我说”、“是这么一回事”等带有告知话语标记的隐性告知形式,但这种相关性并不具有必然性。有些初级水平者,尽管尚未具有将情景因素与告知策略建立起联系的能力,但会受已有母语或英语知识(do you know?you know?等等)的影响,无意识地正迁移“你知道”、“你知道吗”到汉语告知行为中,而产出部分隐性告知的话语。(2)从形式上来看,告知语言越简约,说话人的意图与话语字面意义就越直接、越透明地传达给听话人,即其告知的直接性程度越高。初级水平的华裔学生,较多采用简约告知形式来传达告知信息,而很少运用核心言语行为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汉语水平不高、采用“回避原则”有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在汉语教学中,建议增加隐性告知语用知识、语用策略的教学,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根据具体的告知情景因素來选用适当的告知策略。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被试数量所限,研究分析的样本有限,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另外,因参与被试的华裔留学生具有流动性——来华学习的期限大多为半年或一年,能始终参与研究、被跟踪研究到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寥寥。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或对被试进行跟踪式的、纵向的研究,以全面了解华裔留学生汉语告知言语行为的动态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Searle,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2]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陶红印.从语音、语法和话语特征看“知道”格式在谈话中的演化[J].中国语文,2003,(4).

[4]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1).

[5]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姜向荣.汉语告知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成[C].语篇衔接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4).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华裔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华裔夫妇的奥斯卡纪录片
华裔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