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

2019-11-11李新敏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策略

李新敏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沟通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迅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面对自媒体中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学生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学会辨识媒介的立场和信息的真伪。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展开对于高中语文阶段的学习的探讨,实现跨媒介阅读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社会热点事件;媒介立场;信息真伪;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除了掌握课本知识,更多涉及了我们鲜活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当下时事热点的解读,尤其是在阅读与作文的考查当中,让学生学会阐述自己的认知、想法以及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正确态度,考核学生的政治立场,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辨识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的重要性

当下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自媒体较为发达的时代,一个小的信息点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的事件,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言论自由的时代中,常常出现舆论性导向、网络暴力等问题,不当的言论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尤其是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未完全步入社会,正是学生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必须学会辨识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事件,获得正确的信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重庆公交车事件,就因为对于真实信息的辨别有误,导致了舆论两次反转,一次是事件当天网上媒体报道“小轿车女司机逆行导致事故”,网上开始口诛笔伐,铺天盖地的谩骂指责,之后,公安部分发布第一份警情通报,女司机没有逆行,是公交车突然压过实线,撞向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随后媒体又爆出“公交司机凌晨K歌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网络上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司机。很快官方辟谣。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形成辨识信息真伪和媒介立场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二、当下学生在面对热点事件的辨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面对社会热点的时候,往往获取的只是一部分信息,而没有完全的信息的铺展,就会导致认知的片面性,跟随网络大潮进入键盘侠的行列中,影响着他们的认知。

(一)自媒体时代信息较多且杂,信息真伪难辨

互联网连通了世界,催生了很多自媒体的工具,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大量使用,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数量较多,更新较快,杂乱无章。面对一些信息,我们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容易随着大家的认知形成片面的认识、感性的认识,跨媒介的阅读和交流缺乏,就会让学生丧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二)媒体的噱头和舆论引导误导了学生的认知

当下,一些媒体为了夺得公众的眼球,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容易以夸张的标题吸引公众阅读,而没有经过正确性的审核,很容易在网络上掀起大潮,誤导学生本就不完备的认知,形成网络暴力,给当事人的生命、隐私等带来了威胁,尤其是人的脆弱的心理状态,难以快速有效恢复正常。

(三)学生自身缺乏客观的辨识能力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阶段,正是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求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正确的“三观”。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学生也没有较为客观的逻辑和思考去辨识信息的真伪,认清媒介的立场,容易跟风,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学生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的有效性方法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素养,养成理性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分辨出信息的真伪,不信谣,不跟风,保持客观的态度,做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和表达者。

(一)引导学生要学会理性独立的思考

针对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学生要学会理性独立的思考,就如重庆的公交车事件,在没有官方的信息通报,事实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轻易地跟随大众下结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这种思考方式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能够快速地帮助学生厘清结构、思考内在的逻辑,而不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学会理性的独立的思考,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这种思考方式的有效性迁移。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状态难以辨别清楚,还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没有达标,因此,必须综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够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合理地做出评判,而不会逾越法律的底线。如德阳女医生的自杀事件,就是因为网友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给女医生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滋生的网络暴力让女医生的心理状态直至崩溃,而最终做出的极端的行为是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一方面是让学生不再成为键盘下的刽子手,端正自己的态度,理性看待问题;另一方面是当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提高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育人的科目,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做人的原则以及对待事件的态度都在语文的科目中呈现,因此,提高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要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达到这四个目标,学生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和观念,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热点事件,以一个公正的态度去看待,理性地“围观”。

(四)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质量

社会热点事件的爆发大多是在跨越纸质媒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自媒体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社会发酵。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传播者的角色,缺乏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性,常常为了挖掘卖点和亮点,不从客观的人性化的角度上看待事件,而是利用大众的情绪制造扩大化的舆论,甚至酿成悲剧。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多关注主流媒体的声音,如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等,这些主流媒体能够客观地报道、高屋建瓴地评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很好地引导人们特别是思想还不成熟的高中生辨识媒介的立场和信息的真伪,形成正确的“三观”,理性思考与表达,健康成长。

四、结语

“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首先要先学会认账,即弄清事实。这是‘真伪判断。然后,才能讨论是对是错。这是‘是非判断。至于‘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只能放在最后,甚至未必一定要有。可惜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反的,事情还没弄清楚,道德批判就先开始了,结果经常冤枉好人。”这是易中天先生说的一段话,他教导我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要充分地摆正自己的客观的态度,运用自己的理性去面对真相,得到教训和启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地跟随媒体的目光片面的认识、非理性甚至偏激地表达。学生学会辨识媒介立场和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足够的重视和合理智慧的引领。

参考文献

[1]顾之川.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教学及评价[J].语文建设,2018(34).

[2]郑桂华.理解并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J].语文学习,2018(1).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