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

2019-11-11陈挺杰

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途径创新意识

摘 要:学校属于科学教学的重要基地,需要加大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科学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教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据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一、 引言

我国教育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小学科学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进行科学启蒙,让学生能够形成科学意识。小学这个阶段正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都在逐渐形成。据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識的相关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 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定性普遍较差,对同一样事物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若是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并且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理解、包容以及信任,全面保护学生,促使其能够逐渐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在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等,基于大多数小学生都拥有较强的好奇心。这时候,科学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在教授《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准备一盆水,再将马铃薯放入其中,这时候小学生可以看到马铃薯逐渐沉入水底。在马铃薯在水底不动之后,教师再逐渐往水里撒盐,过了一会儿就能够看到马铃薯渐渐从水底上升,并且浮出水面。通过这样的实验展示会让小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再趁热打铁询问学生:“为什么马铃薯一会沉下去,一会又浮上来呢?”从而让小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探究问题。其次,科学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和小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比如,在教授《运动与摩擦力》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跑步的运动活动,将跑步分为草地跑步和沙地跑步,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沙地和草地哪一个跑起来比较累?”“在沙地和草地之间跑步哪一个比较快呢?你知道为什么吗?”等等,通过科学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科学知识,并且有效地树立起创新意识。

三、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依附于动作,通过动作的产生、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且,还需要增强小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小学生唯有自身在学习上保证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的高效性。据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逐渐减少对小学生的种种限制,让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认识,不断进行探究和认识,实践和操作,有利于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自身属于一个科学的发现者、分析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从而更好地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和创新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我们知道的磁铁》该课程时,应当让学生自行实践、制作指南针。可以通过小学生制作的指南针的图形,能够看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创新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会直接不用底盘,通过细绳穿起磁化钢针,将其作为一个项链式简便的指南针;有的学生则是选择将磁化钢针放置在自己喜欢的塑料盒中,不仅是自己的玩具,还能够作为指南针使用。小学生在制作的时候,充分发散思维,实现了对指南针的创新。又或者在教授《植物的叶》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式各样的叶子,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叶子进行分门别类。有的学生会选择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有的则会选择叶子的颜色或者时形状等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分类方法之后,能够发现叶子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目前,信息技术呈现着高速发展的趋势,小学科学教学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达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将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营造出轻松愉快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据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充分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

比如,在教授《测量力》该课程时,科学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测量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测量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在教授《运动与摩擦力》这节课时,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摩擦力的视频,比如新轮胎和旧轮胎在运动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摩擦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五、 结语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同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2):53.

[2]隆志新,张金华.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43.

[3]任会乐.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6(1):45.

作者简介:

陈挺杰,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途径创新意识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