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
2019-11-11徐指云
徐指云
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对高职思政课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加强对融合路径的分析工作,进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为学生今后就业工作等提供更多支持。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本文将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针对如何进行高职思政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希望不断提高高职思政的课堂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生职业素养这一关键词多次出现在国际和我国的宏观政策中,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绿色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同时还需要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作为社会成员最为重要的培育阶段,在学校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场所,有责任承担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工作。高职思政课是当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培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思政教学目标应当侧重于思政导向还是应当侧重于职业导向,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南地区为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依旧以思政导向为主,仅少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偏向职业导向。实际上,高职思政教学不管是侧重于思政导向,还是侧重于职业导向,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很过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在紧抓一头的同时,会轻视甚至忽视另一头,导致思政教学失去了同时抓思政和职业的基本内涵。
(二)市场经济的弊端影响高职思政教育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个人的道德水平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偏离了传统道德标准的现象,新媒体的兴起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影响着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无力应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其改造思想观念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降低了思政教育效果和价值,导致思政课在高职教育中发展受到阻碍。
二、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进行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目的以及所制定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定区别。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主要受办学特征影响。所以,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时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实现他们“我是学生”这一观念向“我是员工”的转变 ,在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大培养强度,由此全面展现高职办学目的与目标。职业发展方向与求职技巧等众多内容存在于就业中,具有较高复杂性。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使其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思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就业,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强化职业规划合理性,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若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在走上就业岗位之后,便可以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理各种事情,由此被单位所认可,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会应用多媒体,不过教学内容抽象与乏味的特征仍旧无法改变。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为数较多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通常获得学分是他们学习思政的唯一目的,在其认知中,思政教学内容并未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并且过于深刻。此外,近年来我国社会迅猛发展,并且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幅加重,为数较多的学生在思政学习中保持着较大功利心。思政课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高职学生较为轻视,对于思政教师十分不利,不能体现出他们的工作成果,所以教师教学积极性有所降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且以此为基础,此时职业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指明思政学习方向与途径,实现学生的思想教育。该教学方法同思政教育观念相符,两者彼此辅助,有利于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高高职生职业素质
现如今,大量高职院校致力于思政教学改革,由不同角度出发对其改革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但是并未取得良好成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相冲突,主要表现为在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时,学生并不认可教师的付出,收效甚微。对于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学而言,一定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进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三、如何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的创新研究
(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无论对于哪一类学校,在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前,教师都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通过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保证教师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日益进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跟教师共同提升。此外,授课教师在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共同发展。
(二)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至思政教学内容之中
要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第一步便是职业素质教育向教学内容的渗透,奠定坚实基础。不仅高职教育有自身特色,而且思政课德育特性也十分鲜明,必须将这两点体现在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中,由此进行专题化设计。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以课本基本内容不变为基础,设计忠诚篇及意义篇等专题,由此凸显融入实效。概论课教学内容是所有专题名与内容的来源,同时还能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三)优化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情境化
在思政课教学中,课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主阵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偏形象化,所以在完成专题设计之后,需要针对各个单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创设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情境。因为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对此進行多样化情境设计,从而有效连接学习与工作。首先,应该将不同领域的典型人物以及社会重大主题加入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十分有利,可以为其指明方向。
2.实践教学职业化
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生可否从内心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实现其向自身良好道德素质及思想观念的转化,实践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开展实践教学时,首先应该实现实践主体的职业化。学生真正把自己看作职业人,将自身发展作为所有实践的基础,提高自身素质。然后是实践内容职业化。对于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实践内容必须与之紧密联系。以职业素质而言,其实践项目一定要充分结合理论课教学,两者形成职业素质教学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满足“就业导向”教育理念方面的要求,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需要对高职思政课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优化和加强入手进行调整,进而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及今后就业工作等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