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婚庆人才的需求与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2019-11-11张平芳
[关键词] 婚庆;高职;课程体系
婚庆行业作为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行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水平日益提高,恋爱中的情侣对走进新婚殿堂的庆祝仪式有了更高需求,婚礼庆典仪式呈现出专业化、正规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在高校开办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需求应运而生。目前,旨在为高速发展中的婚庆服务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在多家高校中开办。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规格与定位是:掌握婚庆专业必备的婚庆策划、化妆、场地布置和仪式主持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成熟技术,能够从事婚庆策划、主持及相关配套服务,能把握婚庆行业动向,熟悉婚庆礼仪文化和相关法规,能运用行业所涉及的先进技术、工艺设计与实施以及现场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婚庆服务专业人才和熟悉业务的婚庆公司管理人才。
一、婚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个性化定制”受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婚庆市场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身其中,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越高,对婚庆行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年轻人对时尚的理解与需求,会促使婚庆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二)婚礼堂“一站式服务”为发展所趋
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据调查,目前适婚人群在婚礼筹备上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滋生出提倡“一站式服务”的婚礼堂业态。他们对婚礼提供专业化的统筹服务,使婚礼更显专业。此外,婚庆行业产业链长,且产业链各个环节比较分散,大多都呈现着单打独斗的状态。行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就要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增加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互补行业局限性,形成产业一体化,向消费者提供贯穿结婚登记到蜜月旅行全程内容的“一体式服务”。
(三)品牌不断强化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婚庆产业的发展步伐与全国经济形势一致,也将从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中国婚庆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重要时期,婚庆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婚庆市场竞争从区域、类别、局部已经上升为品牌之间的立体战。强化和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更高层面的品牌内涵,实现更高效的系统化品牌工程成为品牌婚庆企业必走之路。
(四)“互联网+婚庆”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改变婚礼人的经营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婚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品质,以此提高婚礼的品质,迎合新人日益增高的品质追求与个性化需求,才是“互联网+婚庆”的正确玩法。线上线下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婚庆网络化大势所向,“互联网+婚庆”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二、婚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婚庆行业作为礼仪服务行业,承载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服务的传承及运用,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婚庆服务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重要时期,第三次信息化革命浪潮带来的互联网影响,使得“互联网+”婚庆成为行业发展潮流。“互联网+”给婚庆产业带来的变化,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多,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最成功的婚庆品牌一定是拥有最成功的服务团队,婚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回归到服务行业的本质:服务和口碑。
目前整个婚庆市场在细分且向着“网状”形态演变,除了常见的婚庆公司外,还出现一些新形式,如对设计要求比较高的个人品牌工作室,对服务和统筹的要求较高的大型婚礼品牌公司,以及对销售的要求比较高的一站式婚礼堂。”婚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出“量更大、质更优、更细分”的趋势,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专业设置需与市场匹配。
(一)婚庆行业职业岗位群及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發现,高职婚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涉及以下方面。
(1)核心岗位:婚庆销售、婚礼策划师、婚礼设计师、婚礼督导与执行。
(2)边缘岗位:化妆师、花艺师、摄影师、婚庆主持。
(二)婚庆行业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分析
1.知识要求
通过对婚庆公司的调查发现,企业认为婚庆企业核心岗位职员最应该有的知识首先是婚礼文化知识、美学知识、设计构成与平面设计、策划知识,其次是心理学类、情况类与沟通类知识。
2.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不同岗位要求员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不同,婚庆营销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沟通能力,婚礼策划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阅读与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文本与图片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婚礼设计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为审美与创意能力。所有岗位都需具备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要求
通过对婚庆行业企业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如下。
思想素质,主要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特别是职业忠诚度。
性格外向,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职业心——能够适应一定的工作强度。婚庆业的特点是执行时间短,工作强度大,细节琐碎,协调部门多。这些都要求从业者既要求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求有乐观的态度,能适应紧张高强度的工作,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上海和浙江等婚庆市场,婚宴在晚上举行,从业者的现场工作时间更短,职业压力和工作强度更大。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作为新人婚礼一生只有一次,这就要求婚庆人员要有百分百的真诚、爱心、用心,全心全意帮助新人打造一个属于新人自己的有个性有灵魂的独特婚礼。
4.交际礼仪素质
婚庆行业综合性、开放性强,呈现的婚礼活动是很多人聚集的方式,因此需要和不同年龄与职业背景人群打交道。这一行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彰显良好的礼仪素质,能在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中展现出来。
三、婚慶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立体交错,多层融合,以岗位为导向的理论课程体系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根据婚庆行业企业特点建设的,婚庆企业岗位有婚庆销售、婚礼策划师、婚礼设计师、婚礼督导与执行核心岗位和化妆师、插花师、摄影师、婚庆主持边缘岗位。明确了专业定位,进而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的要求,建立了立体交错,多层融合,以岗位为导向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弱化理论类课程,加强并开设应用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如沟通表达类、文化阅读类、美学素养类、心理情商类,专业技能课程如婚礼设计、手绘、创意、婚礼文化、舞台灯光、色彩搭配、 婚礼现场实用布置等,专业综合课程如婚庆策划、宴会设计、婚庆营销,以及花艺、化妆、口语表达等。
(二)层层递进,纵横交错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以婚庆服务与管理行业一线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综合实训实习、引导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运用于社会实践,进一步体验、整合知识,增强实务经验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为学生从事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工学递进的特色。从接受专业教育开始,有步骤地安排各类实习实训,环环相拓,循序渐进。
(1)感知实习实训:在学习了有关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课程之后,与婚庆协会、婚庆公司与企业联系,深入到婚庆公司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增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认识,树立专业价值观。
(2)深度实习实训:在通过学习主要课程和感知实习、对本专业有了较深入了解与认识后,深入行业部门第一线进行专业相关调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树立专业价值观,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
(3)课程实习实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各个项目组织的校内实训,通过模拟、仿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4)工学递进: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与行业协会、婚庆公司、婚姻指导机构等相关部门合作,采取平行班级轮岗实习的方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分不同阶段进入行业相关机构进行婚庆专业实务操作,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式,不断增强操作技能。
(5)毕业顶岗实习: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婚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活动策划公司等单位进行综合实践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展实际工作,完成各项综合实习实训任务,系统整合与全面提升,为上岗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四、婚庆专业人才培养的其他建议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入推进学分制管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坚持“职业道德先行、专业能力为重、以文化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根据对婚庆公司、文化庆典机构、相关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解构,确定其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系。并根据婚庆服务领域技术发展及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服务能力、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是通过教师下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请进来”则是与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贯通、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婚庆专业应将企业引入专业,引入课堂,让学生进入职业,探索与企业开展对接培养的新路子,。可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将企业岗前培训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进入职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管理要求。开设专业预留课程,由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冲,周壮.婚庆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文存阅刊,2017(22):23.
[2]张平芳.杨飏.高职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