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讲好社区故事

2019-11-11张巍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记者新闻社区

张巍

[关键词]新闻;社区;记者

社区新闻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家长里短小事,上不了台面。记者要学会从鸡毛蒜皮中找到闪光点,挖出撼动人心的新闻。 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闭门造车,内容一定是空洞无味的。只有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中去,才能发现热点、焦点、亮点、闪光点,才能听到来自生活、发自肺腑的强音,才能感受民生甘苦、生活多彩,才能增强文章的灵气,让报道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一、笃定源头有活鱼,就要沉下去捞

业界把一线记者的战线分为三六九等,顺序大致是紧跟省市领导的政务新闻、把握经济命脉的经济、城建新闻、吸引眼球的警法新闻、槽点颇多的文体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最后是社区新闻。黑板报式的“豆腐块”,没有含金量,没有人脉的标签啪啪贴了跑社区的记者一脑门子。但只要笃定源头有“活鱼”,沉下去捞,必然可以捞到打动人心的新闻素材。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当人们都在热议“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的时候,笔者得知哈医大一院心内科主任杨树森在浴馆餐厅偶遇一个老人晕倒,在场所有人都没有反应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出手”,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凭着多年跑社区新闻的经验,笔者顺利地采写出《杨教授两拳砸醒“跌倒老人”》的新闻,并配发了《两拳砸醒社会公德心》的短评,正面宣扬着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信任和温情。这篇报道在今年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消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与省眼库负责眼角膜捐献的工作人员闲聊中得知,他们刚做了一例眼角膜移植手术,角膜来自我市一名因病去世的大学生,其父母捐出了儿子角膜。当时医院已下班,通过社区联系上了捐角膜大学生的父母,摸黑赶到他们家中采访,含泪写出了《大义父母捐出爱子角膜光明他人》的报道。报道刊发后,在我市掀起一个志愿捐献角膜的热潮,一周内就有几十位市民到眼库签下志愿捐献角膜的协议。

2019年3月初,我在与社区干部聊天时了解到一个线索,采写了《刘奶奶20年不敢出远门,照顾无依无靠“疯邻居”》,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网站、新媒体、自媒体转载,获得众多网友评论和点赞。3月1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置顶转载了这篇报道,一上午的浏览量100000+。14日,报道中的刘凤芹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三等奖,获得证书及奖金1000元。这些新闻或从社区里挖到,或通过社区采访到当事人,所以社区新闻并不是只有“黑板报”,一样可以出彩。

二、用朴实的语言呈现爱的力量

写社区新闻要用朴实的文风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发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报纸的人文情怀。平民百姓的事虽不轰轰烈烈却可以震撼人心,这份最朴实的关爱,具有足够的力量去打动人、感染人。

当笔者面对一生收养7个孤儿,却被养子骗走了房产的88岁老人时;采访43岁用另类语言在街头倡导文明的“公益姐”时;看到社区127个单元的“小黑板”上写着智障兄弟需要的物品明细时;在早市偶遇“低价卖葱哥”时,笔者终于明白,为什么萧乾老人在他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总是秉承“我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我不可能脱离人民去写新闻”的信念,因为是人民的精神激励着他。是他们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新闻工作者也正是靠着这份精神力量来惩恶扬善。我庆幸自己是一名记者,在有些人因为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变得玩世不恭时,笔者却常常能被普通人的生活态度,普通人的精神和信念所感动和激励。

三、社区新闻一样可以彰显社会责任

用腿丈量,用心感受,用情报道的同时,始终不忘一名记者的社会责任。

通过走访社区小街小巷,记录城市里隐藏的垃圾堆,我采写出《120位夕阳红老人走街串巷列出423处垃圾清单》的专题报道,最终掀起了全市的环境整治大行动。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舆论监督报道必不可少。笔者遇到最难啃的“骨头”就是上海街爱建涛园“银钻翡翠”小区门前的大土堆。我在社区蹲点采访时听到小区居民抱怨,进户3年来,天天面对一个大土堆。每逢刮风天,居民家都不敢开窗。笔者多次到现场采访,了解大土堆的“前世今生”, 开始了长达1个月的追踪报道。《上实大土堆闹市里存在三年》见报后,笔者在督促开发商建筑商尽快拿出解决办法的同时,找到他们的主管部门房地局、城管局和市建委,让市城管局督查处和市建委都下发了督办单,要求建筑企业尽快清运大土堆。随着《市环卫办开始摸排——大土堆上了城管问题督办通知单》《市建委下发督办单,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对土堆进行清理》《三天已过大土堆“毫发无损”》《 如今土堆依然,杂草丛生,建委勒令施工单位一周內清除土堆》《爱建大土堆无清运迹象》《施工单位有令不行,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竟是缓兵之计》《大土堆近日开挖》等十余篇目追踪报道的推进下,终于清掉了这个在闹市里存放了3年的大土堆。尽管采访的过程繁杂,各部门推诿严重,但记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帮百姓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记者新闻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