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進步,繪就“好日子”畫卷

2019-11-11迅行

澳门月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特區經濟社會

迅行

澳門回歸,社會民生蛻變

今年,澳門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為朝氣蓬勃的繁華都市,經濟實力躍居世界前列。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澳門居民的生活品質更得到了飛快的提升,讓市民無論在教育,醫療以及社會福利等各個領域的生活素質均得到優化與平衡,實現社會和諧共融,長治久安。今天的澳門,與回歸前簡直是天壤之別。那些上了年紀的市民對於回歸前後的巨大變化更深有體會:回歸前社會動蕩、治安不靖,回歸後,澳門人真正實現了當家做主,社會變得和諧穩定了,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了。

首先,在澳葡管治時期,葡文作為官方語言,當時政府文件都用葡文,甚至連澳門的華人填報各種資料、辦理任何官方證件文書等一律要用葡文填寫,明顯低人一等。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多數華人是從內地過來的居民,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根本不會寫葡文,只能額外花錢僱請懂得葡文的人員代寫。那時候華人的生活過得苦,花不起錢找政府辦事,面對葡萄牙人管治的政府,備受歧視。因此,當華人的個人利益受到侵害時,既不懂葡文,又沒有錢請律師來寫狀紙,根本不可能指望政府解決。回歸後,特區政府成為了我們中國澳門人自己的政府,真正代表廣大澳門人的利益,官方語言也以中文為主,特別是很多政府官員都是用廣東話辦事。市民有問題有困難,都可以直接向政府反映,也可以在社會上發聲。而特區政府亦非常坦誠接受市民的意見,甚至當某些法例規定遭到市民反對時,都可以從善如流,及時做出調整。這是澳門主權回歸後,澳人治澳,政府性質變化帶來的積極影響。對於這樣一個陽光的、服務型的政府,市民的各種問題和訴求都能獲得到及時回應。這種關乎尊嚴的獲得感,是非常明顯的,甚至有很多平民子弟能夠在特區政府裏以各種方式參政議政。

其次,是澳門回歸後,治安問題得到根本的改善。回歸前,澳門的社會治安狀況非常惡劣,光天化日之下黑社會猖獗,勒索、搶劫、鬥毆,當街開槍,甚至連警司的車都被炸毀。在那個年代,市民幾乎都不敢在晚上出門,足見治安環境之差。正因為市民沒有安全感,沒有生活保障,所以各類型的社團就應運而生,市民自發組織起同鄉會、業界商會,通過抱團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回歸以後,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特區政府治安警察部門雷霆掃穴,滌蕩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社會治安明顯好轉,居民擁有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其三,澳門回歸前,經濟已連續四年負增長,社會非常蕭條,失業率高企,1999年失業率高達6.4%,而且工作環境差,收入低。而今,澳門百業興旺,經濟繁榮,市民就業狀態理想。以2018年統計暨普查局數據來看,總體失業率為1.8%。本地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從住戶就業來看,幾乎每個家庭就有1.7人就業,而一個家庭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30000元。今時今日,任何人只要肯做工,都能夠得到一份工作,而且能夠獲得不錯的薪酬收入。

其四,總結澳門20年來取得的發展,還有一大成就是備受矚目的,就是澳門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回歸以來,澳門經濟飛速發展,政府積累了豐富的財政,持續發展民生,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福利水準,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早在2008年開始,特區政府就提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構想。即包括第一層的社會保障制度及第二層的中央公積金制度。目前,社會保障已經能覆蓋全澳市民,澳門人再也不用擔心退休後的基本保障了。並且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也不斷獲得更多注資,居民享用的養老金也得到了水漲船高。除了社保、公積金、15年免費教育,以及各種民生補貼,每年還有“現金分享計劃”,實實在在充實了澳門人的“荷包”。在政府體系之外,還有眾多慈善機構、社會社團的支持和幫助,實現多點支撐,多層保障,幾乎覆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優越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是世界少有的。

民間社團,愛國建澳齊出力

澳門是個社團社會,社團不是政黨,但是對澳門社會的影響卻舉足輕重。在65萬人口裏,有一萬多個社團,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正因為如此,澳門政治社會生態與眾不同。社團的力量對於社會穩定,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建社會和諧、鄰里與家庭和諧,甚至對弱勢群體的關顧,都有很大的作用。很多社團,尤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團,在愛國愛澳的核心宗旨下,在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其自身鄉族概念和專業屬性,不管是同鄉會,還是同業商會等性質的社團,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社會發展的使命,甚至對政府施政起到拾漏補缺的作用,在政府與市民之間起到橋樑的作用。包括開展敬老愛幼、扶貧助學、矛盾調解、搶險救災,為政府建言獻策等。

社團參與民生事業發展,在一些職能上,發揮著政府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要得益於社團具有廣泛的市民基礎,相對政府部門更接地氣。社團由市民組成,並直接面對市民,更加清楚市民的需求,瞭解市民的意見,更加生動具體地掌握社情民意,為政府反映更加全面的市民聲音。比如有的街區設置的泊車位,泊車時間很短,只有十幾秒就錄影,一旦停車稍事離開,馬上就會被判違停罰款。市民對此紛紛投訴,意見很大。當時我們社團根據市民的反映,帶著記者到現場調查,並且反饋給政府部門,進而促成交通事務局和市民的對話。而官方覺得市民的訴求是合理的,亦及時作出改進。從而取得皆大歡喜的雙贏結果,化解官民矛盾。此外,社團亦積極協助政府做好一些政策宣講,促進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圍繞市民開展食品衛生安全防範、詐騙防範等工作,這些都可以看到社團所發揮的作用。

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得以全面貫徹,使特區發展取得輝煌成就,這是構建於愛國愛澳精神、社會各界團結凝聚的力量之上。澳門社會有著愛國愛澳的良好基礎,並且已經培養和孕育出很好的愛國愛澳氛圍,使愛國愛澳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在社會方面,社團也付出了很大力量,不斷推動愛國愛澳教育。最近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在澳門中聯辦的協調推動下,本澳28個同鄉聯誼社團,打破地域的界限,同心合力共同組織了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各個社團分別獻出富有特色的文藝節目,旨在營造“雙慶”節日氛圍,謳歌新時代,傳遞正能量,尤其加深青少年對國家傳統文化藝術的感知和國家認同。此外,在不同的時期,各主要社團亦經常組織澳門青少年赴內地參觀,開展文化交流,也有利於促進澳門青少年對祖國發展的瞭解,增強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親身體驗,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

猜你喜欢

特區經濟社會
全球新增绿化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COMPLAINER’S CALAMITY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