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门

2019-11-11

当代工人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现目标外界参与者

从前,人们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人们打开一本书后,第一件事可能是拍张照发到朋友圈。

“发到朋友圈”,5个字,需要的时间是30分钟——是拍封面、扉页,还是被自己画了线的内文?书充满整个镜头、还是带出一点家里的背景,比如摆满了书的书架,或者高高摞起的一堆書,还是索性让墙上那幅油画入镜?拍了十来张,终于选出一张光线、角度和背景俱佳者,再打开一个滤镜软件,选一款最具书香味的……还不算完——这张图,又该配什么文字?

等一切完成,还要期待朋友圈的点赞和留言,打卡后遗症才刚刚开始——以缓解知识焦虑为目的打卡,又走到社交焦虑,听上去不是个划算的买卖,但细想想,“我读了书了,完成今天的学习配额”的优越感,又支撑着动作的连贯性: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读书,比自己读书本身更加重要,这可能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最具特色的乾坤大挪移。

努力,并且坚持,坚持了多久不重要,反正会有新的人接力。只是,时间久了,大多数人都知道了,朋友圈上演的是一场全民表演,节目的名字叫“努力到感动自己”。

近日,哈佛大学公布了一项关于专注力的调查结果。科学家请来一百名同等教育背景、同类职场人士进行测试。首先,给予每个人特定的目标工作,其中请一半的参与者对外界宣布自己的目标,另一半人则保守秘密。接下来,每个人都有45分钟时间来实现目标工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停下。

实验结果印证了科学家的直觉:那些对外界宣布过自己目标的参与者,仅仅平均工作33分钟就放弃了,因为他们感觉到已经有了“目标被实现”的虚假快感。而那些保守秘密的人,则平均坚持工作52分钟,因为他们感到要让自己实现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在朋友圈表演减肥的朋友,往往越减越肥;而那些真正能实现身材逆袭的,则是那些寂寂无声在默默坚持运动的人——真正在旅行中感受到满足感的,都是关注脚下之路的人。

不过,也有人因为过于关注脚下之路而疯魔——他关注的不是路本身,而是迈出每一步时的线条、姿态,甚至呼吸。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写道:“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

毋庸讳言,大多数人把朋友圈当作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呈现出的一切,是他期望看到的自己抑或是希望别人看到的自己:比如长得很好看、思想很上进,很努力、有爱心……

但是,即便他在朋友圈很努力,即便朋友圈里的人也都认为他很努力,但如果他的努力只局限于朋友圈,这种努力,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转化成生产力的:体重严重超标,照旧超标;英语水平不高,依旧不高;每打卡一次总是配心灵鸡汤一大段,仿佛物我两忘、把自我形象拔得很高很高,可实际生活中,他依旧斤斤计较、他还是他……

说到底,若是钟情打卡、非要“自宣”,未尝不可。只是,千万别只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努力,也别只是在朋友圈努力。否则,打卡、打卡,人生只会越来越“卡”。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专注。”他们之所以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超人的专注力,会排除外界干扰,能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罗振宇在2019跨年演讲中提到,当下中国稀缺的资源是“全力以赴、心无旁骛”——那些成功的人,永远都做到了凡事比你多想一点、多走一步,跳出深井,望向更开阔的前方。

所以,当我们手握着笔,打算开始列学习计划时,不妨考虑清楚再做决定,从有目的打卡,开启新的人生。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实现目标外界参与者
深山里的部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浅谈测绘手段与实现耕地保护动态平衡的关系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两次求导 实现目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船舶修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浅析
街头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