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建议
2019-11-11
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通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赚取了“第一桶金”。他们为了家乡的繁荣发展,带着资金、技术和智慧返乡创业。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力量,是农村新型生产力的代表。
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中有成就和有创业能力人员返乡创业,打造创业平台,拓宽创业渠道,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双创”活动的具体行动,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必然要求。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平台着力夯实。发展县域经济能有效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相对于大中城市产业层次、科技含量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中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就相对要低端一些,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低。返乡创业者可在县域经济版图承接的产业中,选择适合自己创业发展的产品组织生产,为其他龙头企业做好产品的配套服务。
发展县域经济能有效拓展创业领域。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经济,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有与县城密切相连的广大乡镇,既是大中城市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也是大中城市工业品的巨大市场。发展县域经济既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能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广阔天地,是从事种养殖业,发展特色经济的理想之地。
同时,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事特色种养殖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不便远离故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返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四川省土地面积较大,地形地势复杂,立体气候多样,民族风情各异,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条件。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点,培育发展特色经济,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着重发展以种养殖业为主导的生态立体农业、民族文化和生态特色景区,以及农旅融合驱动的全域旅游业或康养产业。推动茶叶制品、果蔬食品、软饮料、乳制品等“川字号”特色加工业发展。
——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能力。紧密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和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推荐展示、创业跟踪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引导和鼓励更多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参加高技能、高层次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創业能力。
——优化金融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各地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出台了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但由于种养殖业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创业者反映资金紧张。建议放宽贷款条件,优化金融服务。一是适当放宽银行信贷资金额度。将创业担保贷款当前每户10万额度,展期1年,政府贴息的政策规定,放大到每户20万元,政府贴息3年,展期1年。二是简化贷款程序。当前程序为:贷款人申请贷款——人社部门核查——银行复核,这个过程要持续3个月时间才能拿到贷款。建议减少人社部门核查环节,强化政府部门事后监督。三是放宽贷款担保人问题。建议把个体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创业贷款担保人,为创业者进行贷款担保。
——优化创业环境。一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市、县、乡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服务窗口,提供创业服务。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引,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库和创业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引导返乡农民工在特色农业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选择创业成功率高、带动就业明显、发展前景好、易于见成效的创业项目。三是营造返乡创业的法治环境,强化政策法规教育,帮助创业者建立诚信,为创业者的成功创业并为长远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加强农村法治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公务人员的治理能力与水平,严格阻断敲诈勒索、吃拿卡要,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打黑除恶的战略部署,坚决做到除恶务尽,铲除乡匪村霸,还农村社会治理清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遵纪守法的法治行为,严格履行土地流转合同、劳动关系、侵权责任、行政执法等法治行为的有效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