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2019-11-11付美玲
付美玲
摘 要:本文结合江西高校出版社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实践,集中探讨“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课题。作者认为国家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于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
关键词:教材教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库存积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1]中小学教辅出版既然是市场化运作,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合这一领域。
一、教辅出版供给侧面临的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8年教辅读物30.90亿册,349.31亿元。如此大的一块“肥肉”,自然引来争抢者无数。但随之也引发了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有效供给不足”“库存积压”“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就拿江西省内的出版社而言,很多教辅产品都是雷同的。“寒暑假作业”“作业本”“中考总复习”等,总之,你有的我也要有。市场的竞争和抢夺造成重复性生产销售及产品的同质化,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长期以来,出版单位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确把握,只能采取横向扩张的策略,盲目扩大品种规模,造成市场上跟风出版、盲目出版,品种效率低下,图书生命周期较短,库存积压严重,形成了非理性的业务循环。
(一)图书供给膨胀,有效供给不足
笔者长期耕耘在教辅一线,也是深有所触。一方面每年新书品种不断增加,图书供给市场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图书种类繁多,同质化现象严重,读者很难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很多图书放在书店根本没人购买,所谓 “见光死”,还有的“不见光死”——包都没打开,就被原包退回了。虽然图书库存数量充足,但真正满足读者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图书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编辑埋头苦干,集中力量开发大量低端、同质化教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对读者来说,想要的特色产品、精品图书不足。出版单位摊子铺的太大,只为做大做全,你要的我都有,他有的我也有。
(二)中低端产品过多,精品图书不足
毫不隐晦地说,当前教辅的出版确实存在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问题。出版物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本身需要精雕细琢,而出版社却引导着编辑朝着品种、规模的方向高歌猛进,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单加工,快速生产。
就出版而言,要充分满足各层次读者的有效需求,本着“做一本成一本、做一本好一本、做一本传一本”的理念,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精品塑形象,以精品打市场,以精品创效益,不盲目依靠品种、数量取胜,从而实现出版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合理结构。[2]
(三)库存积压过剩,供需严重错位
教辅的出版还存在着供需错位和库存量过大的问题,一旦面临教材改版,有些图书无疑全部沦为废纸一堆。如2017年秋季,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三科教材起始年级统一改编为部编版,其余版本全部消失,因此其他诸如语文北师大版、思品教科版等教材均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不少出版社积压在仓库的所有配套的相应教辅不能使用。出版社应该实现的效益没有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二、教辅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重点
笔者认为教辅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重点可以围绕以下几点。
(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资源配置
在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侧改革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精品图书”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江西高校出版社近年来注意调整产品结构,激活生产要素,提出打造“十朵金花”的产品理念,分别是:地方教材系列、基础教育图书系列、工具书系列、主题专题教育系列、重点学校教研和管理成果系列、名校校史校庆系列、校本课程资源系列、优秀教育工作者个人著述系列、学生优秀习作系列、文化机构的文博学术图书系列。现如今,“十朵金花”纷纷绽放,成效显著。
(二)缩减产品数量,打造精品图书
市场不缺教材教辅,缺少的是精品教材教辅。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中说过:“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3]笔者负责的一套《寒暑假生活》(小学)系列丛书,几年前走的是广种薄收、满地播种的线路,即追求品种和数量。虽然一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及时从供给侧上改革:适当压缩品种,主推一个定价,集中人、财、物力重点打造几个品种,把一两个点做深做透,提高单品种的销售量。通过改革,出版社减少了出版成本,夯实了在业界的品牌形象。笔者认为,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与发展,品质才是出版社未来的“金字招牌”。
(三)加快融合创新,重视数字技术
未来数字出版不容忽视。如国内进课堂教辅图书第一品牌——全品文教开发的全品动漫教室,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专业化系统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多样化的装备,丰富的任务系统和激励手段,让学习与快乐同行,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智能化评测,给出个性化学习游戏建议;全品问吧则广泛应用于安卓和iOS平台。该平台紧紧围绕“问答”和“社区”两条主线,开创“图+文+声+像”全方位、立体化答疑形式,一对一真人视频答疑,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
(四)化解库存压力,催逼精品诞生
目前,图书市场在销品种规模巨大,一方面说明了出版业创造能力旺盛及读者购书选择广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图书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的供需格局。
出版行业要化解去库存的压力,首先要加大营销力度,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来提高出版物的销售量,如江西高校出版社在面对各地区的退货时,主动开辟电商平台,利用活动及促销手段把库存图书放在电商平台消化,既消化了库存积压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其次,及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的存量图书,加快产品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如南京出版社在“降成本”的实践中果断终止了50多个存量产品的出版发行。从表面来看,淘汰这些曾经的产品,很心痛,还会直接影响到产能的数值,但从实际成效来看,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减少了亏损额,不但有效地“去产能”,而且也催逼了新品种的诞生。由此可见,出版社应该及时转变思路,做专做精,而不是做大做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适时生产出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与市场直接结合的产品,实现“以销定产”“有销定产”“按需印刷”,从而在源头上做到去库存。
总之,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停留在嘴边的概念,也不是随口抛出的一二三。出版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最终提高出版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方菲.出版业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2-05.
[2]朱同芳.浅论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8-03.
[3]小赫伯特·S.贝利.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M].王益,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系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