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珊:用美术表现时代
——《创新·创业·中国梦》创作谈
2019-11-11
关键字:中国画人物画 主题创作 创新 创业
罗小珊,1983年生于福建。200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入选浙江省文联首届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专项资助,入选中国文联2018年度“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
一、引言
《创新·创业·中国梦》美术创作项目旨在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的“双创”活动,对当下中国的社会风貌、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做一种记录和诠释。以内容和形式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在坚持中国画传统、保持人物画创新的前提下,试图将作品本身,也作为一种创新的尝试。
本项目受浙江省文联推荐,入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获得资助款项5万元。本项目是浙江省2018年度唯一入围“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的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美术在历史上、在传统上、在当下,从来都肩负着向社会、向人民、向千千万万同胞通报传达正确的意识导向,歌颂美好事物的责任。身为美术工作者,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更要深刻认识到责任之重,任务之艰巨。
罗小珊在创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讲话上说:“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才能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谱写伟大复兴的精彩乐章。”——中国画人物画,作为1949年之后中国画改革的最强音,是最能体现融合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画种。选择用中国画人物画来表现当下,既是对传统的表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对时代的阐释。
本文通过对作品创作的全方位的记录,尝试以过程化的方式,进行有关以美术表现时代的方法的讨论,借此对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美术创作进行探索。
创新·创业·中国梦(草图一) 罗小珊
创新·创业·中国梦(草图二) 罗小珊
罗小珊创作中
二、构思和立意
这张作品的前提,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用传统之笔写当下之事:中国画的传统,写意精神,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革新历史,这是作品表现的根基;当下所发生的事物,体现时代面貌的图像,这是作品描绘的内容。出于这样的考虑,最终选择创新、创业的“双创”题材:
首先,这是21世纪开始的10年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号召来自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随着“双创”活动的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全中国上下创新、创业气氛非常浓厚,而且这种活动确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这之中所诞生的很多企业、人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符号性,使之成为了可以表现的对象。
其次,“创新、创业”的主题中,制造业,尤其是计算机产业,以及“科技”这一概念的表达是无法回避的要素,但传统上,这是中国画较少表现的内容。身处社会剧烈变革,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美术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必要性,要求对这些方向进行探索。这就意味着一种可能性:将表现的对象、主题与表现的手法相结合,手法的探索本身构成对主题的实践。
因此,基于这些考虑,确定了作品的内容:以中国画人物画的形式,表现当下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对新的对象进行尝试和探索。在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两个层面上,完成对“创新、创业”的表达。
三、草图构成
在确定了画面主题之后,进入草图阶段。
在草图阶段,首先是要解决创作材料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带有口号性质的一句话,在这句话提出来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创业创新活动,各种科技创新园、创业孵化器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各地冒了出来,诞生了杭州的梦想小镇、北京的创新工场、上海的创新工坊等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基地。同时应该看到,创业不仅仅是青年人的高科技创业,还有很多人是用传统的、基层的创业方式,比如开一些小店铺、小门面,或者是快递、送餐、家政等属于服务业的内容。表现“创新、创业”的主题,就必须将口号落到实处,要有落实到画面中的形象。而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内容,不能只有高大上的东西,要让画面的内容丰富多元。
习总书记说过:“创新的实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因此本幅创作也充分贯彻“破旧立新”的思想,在构图上打破常规,用多种场景和人物拼贴组合,有机结合的手法,类似蒙太奇的方式来构成画面。内容包括了《创业家》《创业邦》《三联生活周刊》等期刊上有关创业团队创新创业的故事。
创新·创业·中国梦(草图二)(局部) 罗小珊
创新·创业·中国梦 200cm×400cm 2018年 罗小珊
在收集资料,基本确定了画面的内容之后,正式开始了小稿草图的制作。草图的原则是打破一般的群像式的人物结构。现在有一种依靠照片拼贴成具体场景的做法,拼贴照相作为目前主题创作中最主流的形式,主要得益于构图的便利,同时极大简化了资料搜集工作。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过于便利的方式,对画家的造型能力产生了禁锢。作者受困于明确的既有资料,无法放开手脚进行创作,久而久之,就容易陷入缺乏独创性境地,而且在本次的创作中,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题材表现有较大局限性。故在草图阶段,就把真实的人物形象和虚拟的环境用蒙太奇的方式组合,人物形象不单单作为表现的对象,也作为造型和构图的一个元素。
首先完成了黑白草图和两版单色草图。用人物与背景穿插叙事的方式代替了通常采用的群像构图,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画面结构打破常规,以线描为主,发挥线条在表达复杂背景和主体时的层次感,同时注意色彩构成与组合,画面的装饰性元素则参考了壁画的表现形式。
在画面构成上,采用三联画的构图,三个部分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打破常规的群像式构图,通过复杂而丰富的背景内容,完成对创新、创业过程的叙事,让画面增加了时代感和创新性。最终形成的草图画面将创新、创业的符号“梦想小镇”“众创空间”“共享单车”等内容与被描绘的人物相结合,突出描绘了一些中国当下创业创新上有重大突破的典型人物形象,紧扣主题,表现了创新、创业的时代热潮。
四、采风阶段
在准备草图的同时,按照拟采用的素材要求,除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搜集了较多的图像资料以外,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了采风,深入创业创新的现场,加深感受和了解,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定位。
主要考察了杭州的梦想小镇,以及上海的杨浦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参加了有关的创业训练营的培训项目,了解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以及创业路演的具体情况,这对创作颇有启发。此外,还参加了一次创业分享会,其中有创业团队用PPT的形式向大家分享的创意和实践的过程。看到同龄人们充满朝气、充满开拓性的创造精神,对我的触动很大。他们的创业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大上的,但在表面光鲜的背后要付出很多常人不能想象到的努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方向的捕捉以及坚实的执行能力,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战斗力,以及乐于分享、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希望能够把这些采风得到的感受和人物形象都结合在画面中。
在采风后,进一步修改了构图,由较为平均用力的方式向更加突出创业团队彼此个性特点的方向转变。毕竟本创作的主题是创新和创业两大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科技和文创产业的创新和创意,以及大众的基层创业这几大部分,所以基于采风的感受,重点强化了人物形象,突出具体的形象,把人物组合放在主要的位置,作为画面构成元素的一部分,努力在创作中呈现崭新的风格面貌,使作品更赋有现代感和时代性。
五、正稿阶段
正稿的首要问题是造型和笔墨的问题。
造型上,把小草图放大之后,所有的形象就要进行深入的刻画,但深入的刻画又不能够有损于画面的整体感。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能是符号化的,既要生动又要来源于生活,同时不能够完全照抄照片。人脸上的细节不能堆积过多,毕竟本作品不是肖像式的创作,而是主题性的大创作。
笔墨表达上,第一步以线描勾勒为主,同时参考壁画的表现形式。线条勾出画面的结构之后,用大的色块平涂,在大的色块之中,既有统一的色调又有区别,让画面丰富又统一。实践中,一开始采用红黑调,后面天空用黑色,但效果不符合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画面要求。权衡后,为表现青春明快、热情洋溢的色彩,采取了与一般历史画沉稳厚重的重色调不同的处理方式。画面中人物的衣服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力求明亮鲜明;背景用灰色调,玫瑰色和蓝紫色调,控制整体氛围,前后产生差别,有冷暖对比,以拉开层次。
在确定颜色组合后,接下来力求使画面有一定的平面性和装饰感。由于人物组合不可避免地偏向复杂,故通过背景的联系把画面统一在一起,并在背景的处理上使用了一些几何化的构成,使画面更具现代意味。
为完善作品的叙事性,在画面中加入了大量的细节。如年轻的创业者手持自己的创业团队的标识,含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标语,梦想小镇、互联网村等文字内容。通过适当加入一些文字的信息,起到让主题更加的清晰,更好地强调主旨的作用。在背景内容上用了一些箭头、二维码,和其他表达科技感的图像,使得人物与背景虚实相生,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性。
综述之,即本作品着重突出“青年”和“创新”两方面,兼顾创业创新各个部分。最终呈现的画面中,将“创新、创业”的概念落实到创业、创新的人、事物和内容上。将具有符号性的概念,如众创空间、共享单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二维码、无人飞行器等和创业中青年人有机结合,将人物形象作为构图元素与画面构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画面语言含义更加丰富。具体的人物形象摆脱掉透视的束缚,与当下流行的场景式写实画法保持一定距离。
六、总结思考
创作体现时代性的绘画作品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对于中国画人物画来说,意味着必须要吸取传统的笔墨精华,同时又要显示出时代性与时代特点。中国画漫长的历史,在这里,意味着更加厚重的历史,与更加复杂的过去。
造型方面,中国画人物画在近代以来百年的变革中,始终试图回答程式化的人物形象与写实性的笔墨之间的关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努力,便是将具体的笔墨形象化的一种尝试。发展到今天,如何摆脱这种完全照搬对象,尽量贴近对象的写实,如何再把笔墨提炼出一些抽象的、平面化构成的因素,是更加重要的课题。
笔墨表现而言,如何把笔墨关系加进作品中,也是作品的另外一个难点。通常,主题性创作以表达主题为第一位。但中国画的笔墨处理是绕不开的要点,这不是西洋画,也不是宣传画,而是中国画。因此,本作品在人物塑造时也应用了水墨的皴擦点染,使之有一种笔墨的可看性,观众们在远处看到整体之后,还会在近处看到这种水墨效果。因为表现的内容与传统不同,所以笔墨需要跟传统不一样,但是如何在变化的同时,又失去中国画笔墨中的神韵,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具有当代性的中国画人物画作品。
作品的章法上,如何在多元化的场景基础上使之组织得具有平面化和杂而不乱,也是难点之一。本作品的经验是在第一步小稿时就极其重视线条的作用,首先将人物形象用线描来表现为图形。因为线描的单纯形式,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画面中体现出层次。而把具象的要素变成为平面,是抽象化的过程,这种抽象化的过程也是符号化的过程,是提炼点线面因素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做好了,后面的每一步才有了坚实的依托。
画家只有创造出真正属于新时代的形态和风格标准,才能够算是真正对得起新时代的要求,这也是关于作品《创新·创业·中国梦》主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