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杂技”的中国化探索——以杂技剧《加油吧,少年!》为例

2019-11-11郭云鹏中国杂技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剧院杂技剧目

文︱郭云鹏(中国杂技家协会)

图︱孙波辉

日前,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新创杂技剧《加油吧,少年!》在长沙上演。该剧讲述了一名杂技学员小宇在毕业前夕意外受伤,压力和困惑让他对自己的杂技梦想产生了动摇,最终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坚定信念、战胜自我、重返舞台的故事。《加油吧,少年!》采用时下国际杂坛流行的“新杂技”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在“新杂技”尚未被国内杂技院团广泛接受和采用的当下,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编创出“新杂技”剧目,尤其是进行“新杂技”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新杂技”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迄今只有短短四五十年的历史,但是其在欧洲和北美迅速兴起并在全球广泛传播,成为影响世界杂技业态发展不可小觑的新兴力量。随着中国杂技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商业演出的日益增多,以及新世纪以来中法文化年、中法文化之春等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举办,“新杂技”的创作理念在中国杂技界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从杂技剧《加油吧,少年!》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台集杂技、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为一体的新型跨界表演,“跨界融合”是它的显著特征。该剧以杂技为主体,动作技巧仍是其“核”。但是,它不过分强调杂技的技术难度,而更注重提升戏剧的表达。编创者巧妙地以小见大,通过杂技少年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折射出杂技人筑梦、追梦、圆梦的拼搏精神,充满正能量。该剧大胆尝试音乐剧的表现手段,采取独唱、二重唱、合唱等形式,为剧情的推进、情绪的表达推波助澜,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剧目参演人员少,演出场地小,灯光舞美简单,道具精炼,有时甚至是无道具的纯肢体表演,都呈现出“新杂技”的鲜明个性。值得一提的是,编导考虑到基础色调偏暗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特别使用明艳色调增加和改变个别人物的服饰及道具,以此来增加反差,起到了很好的“调节剂”作用,成为剧中的一个亮点。

中国的传统杂技以技巧为中心,审美指向超越常人的技能所带来的震撼,有“炫技”之嫌,而往往缺少对“人”和“情”等人文元素的关注。杂技剧《加油吧,少年!》赋予杂技以主题和思想,塑造角色和情节,通过刻画人物和情节叙事,逐步递进意境和故事的发生发展,开拓了杂技艺术的主题思想。该剧加大了对深层次人文精神的关怀,使传统杂技对“人”和“情”的认可不断增强,并更具广度和深度。杂技表演从过去单纯“技”的展示,转换与提升为对“艺”的表演,使艺术品位和技巧绝活相得益彰,“艺”成为杂技重要的美学意义所在,极大地提高了杂技的审美价值。杂技剧《加油吧,少年!》的创作实践表明,“新杂技”以剧目形式的展现是成功的、可行的,对于杂技艺术实现从“唯技巧”到“重创意”转变,其意义不言而喻。

杂技以肢体语言表现造型之美见长,而“讲故事”则是杂技的短板。当前杂技剧创作中,表现的主题往往改编于一些人们熟知的经典作品或神话故事等。为了“讨巧”,多采用人物和剧情的简单化处理来完成作品主题的构建,对现实题材则鲜少涉及。而《加油吧,少年!》则借助戏剧元素,力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连贯的概念,让观众走进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奇而陌生的杂技人的生活,体验杂技少年小宇的内心世界,以此引发观众思索,产生共鸣。同时,也对杂技艺术和杂技事业作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式”的宣传。

《加油吧,少年!》在叙事能力、人物塑造、剧情立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对现实题材的关照,实现了杂技艺术的时代表达。剧中所有演员均为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老师和学员,他们自己演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纯真质朴的本色表演让观众觉得亲切而自然,毫无违和感。杂技艺术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杂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加油吧,少年!》的出品,在更好地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需求,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塑造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的主题杂技形象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杂技”这一新型的杂技艺术表演形式有着很强的实验性。从以往引进中国的国外“新杂技”节目和剧目来看,有的作品或抽象晦涩,或深奥难懂,中国观众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在创作《加油吧,少年!》之初就对“新杂技”进行了中国化处理。他们启用中国导演,应用中国思维,再结合西方的手段来完成这部作品。面对“新杂技”,他们没有机械操作,拿来就用。不是将中国传统杂技与“新杂技”为结合而结合,而是将杂技技巧与剧情、人物进行通盘考虑,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环境、社会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等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尤其是关注中国观众的审美问题。编导通过巧妙构思,采取轻松愉快的手段,让《加油吧,少年!》变得有激情、有回味。

杂技剧《加油吧,少年!》的创作者深知,杂技是一门面向大众的艺术,“新杂技”不应成为进行另类题材创作的代名词。“新杂技”再怎么创新,作品终究都要走向广阔的演艺市场。该剧出品后,先后参加了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展演、由国务院侨办和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芬兰”活动专场演出,以及湖南省委宣传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湖南省文旅厅“演艺惠民”活动在省内各市州的巡演等。由于励志向上、通俗易懂而深受社会各界观众的喜爱,可谓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杂技剧《加油吧,少年!》是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善于学习、敢于实践的结果。他们对“新杂技”剧目的探索与实践,让中国观众有机会感受到“新杂技”的独特魅力,为“新杂技”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杂技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全新视角,积累了宝贵经验,势必将影响中国杂技的创作模式和发展进程。《加油吧,少年!》为中国“新杂技”剧目创作开了个好头,我们期待有更多适合中国观众欣赏品位和审美习惯的优秀作品问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艺术剧院杂技剧目
舞台剧目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俄罗斯国际马戏节载誉归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杂技团
——《六人踢碗》再捧国际大奖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老鼠演杂技
艺术剧院创新艺术管理模式的分析与阐述
团中央等举行联欢晚会庆祝世界青代大会和国际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