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构建技术与应急准备能力建设
2019-11-11刘景凯
文/刘景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关联程度越发紧密,社会脆弱性的缺陷也愈加明显,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理论及手段等受到了严峻挑战。某一件不被关注的局部事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乃至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危机情形也呈现出随机性、复杂性、耦合性等特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等系统性关系更加紧密。开展情景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可以改变“事先预防、事后应急”纵向工作脱节,以及“各自准备、独立应对”横向协调不畅等弊端,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进行系统的应急准备,指导应急准备能力建设。
什么是情景构建
原理与含义
情景构建是21世纪初欧美学者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尽管开展了很多研究与实践,但至今仍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问题。研究情景构建,是基于风险管理思想,针对常规管理模式无法应对的“小概率、大后果”破坏力极强事件,为应急工作提供先导和目标。
情景构建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基于可能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后果分析,研究需要紧急处置、减轻后果和预防准备的关键节点,合理选择应急处置机会窗与分配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应急策划、准备策略以及能力建设的一套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情景构建技术涵盖了“情景、后果、任务、能力”等关键词,也是该技术研究的主要概念。学术上讲,情景构建是用来研究社会巨系统和解决复杂性“巨灾”问题。由于最初是由国家政府层面组织,主要应用于引发社会动荡,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联动救援响应的巨灾事件。所以,通常认为情景构建属于公共安全及与之关联的社会危机领域研究的课题,与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自发开展的一般情景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
特征
有人把“情景分析、事故预想、事件模拟、事故组合”等工作视作情景构建技术,以为开展了一场基于事故预想的班组演练、一个部门或作业单元的桌面推演就代表开展情景构建工作。实际上,这些工作可以归为“一般情景设计”,只是某些技术路线呈现与情景构建技术有些吻合或相似,还不能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情景构建技术。二者区别见表1。
情景构建技术构成
情景构建技术的构成可以简要归纳为:“三大要素”“三项活动”和“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情景、后果、任务”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的最基本内容。图1是借用国际油气生产组织的应急关系图进行三大要素说明。
情景,是通过风险分析得出的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后果,是由事件引发,不论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如何,可能的各种情形与不希望的结果,即某一事故后果或多种事件情形;任务,是通过采取措施控制或者减轻由情景引发的各种不利后果,使其控制在现有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一般认为,任务的实施不是简单一味地追求最好的效果,而是做到避免最坏的结局。
表1 情景构建技术与一般情景设计的区别
图1 “情景、后果、任务”应急关系图
情景构建三项活动
主要包括:情景分析、任务梳理和能力评估。
情景分析也即风险分析,可以通过经验总结和专家头脑风暴、事故预想或事件树分析,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把所有可能的突发意外情形找出来,分析其演化规律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对于复杂的、多因素情景及后果分析,可以利用数据建模和制作3D动画,以增加直观演示效果。简单的情景分析可以由各个部门、业务系统及相关专家进行;复杂的、需要建模及工艺路线分析的情景分析,可以联合或委托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协同完成。
任务梳理是基于各种应急处置、救援及响应活动,按照情景分析出的各种后果形成任务清单,然后再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为制定应急行动计划和进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任务梳理形成的任务清单其实就是最简单、实用、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
能力评估是情景构建技术的关键,也是开发和应用情景构建技术的主要目的。能力评估一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提出两个建议(见图2)。第一个问题是评估现有的能力(包括自有和可以协调联动的能力)等,回答能否满足完成梳理出的应急任务需要,进而提出如何发挥好现有能力完成应急任务的建议;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评估发现,现有的能力不能满足完成应急任务的需要,或是随着风险接受水平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回答面对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应急能力,并提出提升应急能力的中长期计划,给出强化应急物资、队伍及技术等资源准备的建议。
图2 三项活动之能力评估
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墨菲法则
情景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墨菲法则(或墨菲定律)。
墨菲法则基本含义: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必将出错,并且出的错误可能比预先想到的还要严重,也即后果的严重程度会超出事先常规的想象。但是,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墨菲法则这一看似简单的道理常被忽视。有很多突发事件往往在没有制定应急预案之前就被人为忽略了,没有进行必要的应急准备,以至于突发事件临头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为了避免情景构建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争论,在把墨菲法则作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提出一个“最大可信度事件(或事故)”的概念,即:发生该事件的概率不见得很高,但其后果一定是不可接受的严重事件或事故。通过应用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技术,可以很容易找到“最大可信度事件(或事故)”。
情景构建技术的推广应用
情景构建技术可以在应急管理中进行很好的推广应用,以情景构建原理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演练、及技术推广工作,为系统提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响应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情景构建技术的应急准备能力评估
正如我们在上述分析情景构建三项活动中提到的,通过能力评估提出基于当前及未来两个时期的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政策,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对四类突发事件的要求,在县级及以上政府层面,联合属地危险化学品企业、易燃易爆及公共聚集场所等有关各方,开展以情景构建技术为手段的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活动。中央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及可能的风险事件,开展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进行典型事故处置应急能力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基于情景构建技术开展应急演练
与传统的脚本化、角色化演练不同,这种演练是基于组织的真实背景——组织模式、事件类型、资源环境等情况,事先分析确定最大可信度事件(或事故),通过情景及后果分析编制演练方案(注意,不是脚本),组织参与者进行多场景、多情节的桌面推演,同时调动应急资源、救援队伍,以及操作层模拟演练和实战拉动。演练活动由有经验的导调人员按照应急任务和事件演化规律进行渐进式推演,参与全程演练并组织专家观摩、记录和发现问题,提出提升应急能力的建议措施。
2016年,中国石油在克拉玛依石化开展的炼化装置泄漏爆炸,2018年,三大石油公司在渤海开展的海上设施泄漏着火,新疆自治区与中国石油开展的管道泄漏与油库着火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都采用了情景构建技术。实践表明,通过基于情景构建技术开展应急演练,可以帮助企业组织里负有应急职责、担负应急任务的人员发现问题和查找不足。以前看不懂、用不成,基本成为摆设或“僵尸”的应急预案,通过演练不仅能够让相关人员看懂,还能够使其主动结合实际提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的建议。所以,情景构建技术在一定意义上还具有激活“僵尸”预案的功能。
基于情景构建技术开展示范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专家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开始要进行情景导入、演练流程说明,课堂训练按照应急功能分组、事件演化顺序进行,教学团队根据学员分组、承担的角色和任务的执行情况,结合学员的表现进行符合事件演化规律和情景进程的导调。通过教师、学员与事件处置及演化过程的多方互动,将整个应急处置、救援、响应,从现场到指挥部,从初期响应到扩大响应,再到后续的媒体运用与危机应对,同时展现出来。伴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和视频声光效果的辅助,可有效增强学员置身现场的亲历感和紧迫感。通过事件初期处置、救援响应和善后恢复三个阶段演练后,进行学员总结和专家讲评,达到引发思考和启迪应急能力建设的教学目的。
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在国家行政学院策划组织开展了基于情景构建技术的教学训练活动,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随后,又先后举办了地市及厅局级等领导干部参加的多期应急决策模拟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应急管理的法制意识、程序意识和科学意识,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几年来,北京市,河北、广东、海南等省政府,以及三大石油公司等都在领导干部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中开展基于情景构建的示范教学活动,为情景构建技术推广和提高应急准备能力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情景构建应用的关键措施
在情景构建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尽管有些环节和步骤可以简化,但是必须要把握住三个关键措施,做好过程分析,形成阶段成果,这对基于情景构建技术开展一般情景设计工作也很有借鉴意义。
应急救援的“时空观”与“机会窗”
如图3所示,在情景构建技术中,通过情景、后果、任务三大要素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制作一幅鱼骨图(即时间轴)。通过不同时间、时段事件演化,结合后果、任务分析,对比找出一个“在某一个时段做好,可能就会避免事件向后发展,或是减轻后果”的时机——这就是应急处置的“机会窗”。找到机会窗,就为我们完善应急预案,或是在应急处置救援工作中制定现场处置方案、行动计划等,找到了科学依据。
如图4所示,通过情景构建技术中的模拟手段,划分出应急的不同区域(即空间域),一般按照红、黄、绿进行区分。红色代表热区,是事故核心区域、属高度危险,非专业人员不得进入。黄区代表温区,是事故影响区域、属于有一定的危险,应急救援响应人员、现场指挥部一般在这个区域。该区域与事故核心区域保持近距离接触,支持核心区、控制影响区和隔离外围无关人员,避免事故扩大及影响到周边公众。绿色代表冷区,是事故扩大可能的影响区、属于安全区但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该区域的社会公众一般要临时疏散,待核心区域受控、紧急情况解除后公众才可返回。科学合理设置三个区域不仅有利于事故救援,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公众安全,并把疏散影响范围控制在合理的时空领域内,不至于盲目扩大疏散范围,引发公众恐慌及造成不必要的严重社会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
图3 应急过程鱼骨图(示意)
图4 应急区域划分图(示意)
应急任务分配表
通常情况下,一般文字叙述式的应急预案其应急职责描述与任务分配很难被直观看懂,容易造成在事故应急过程中的职责不清及任务衔接不畅等问题,各自为战、协调无序的应急场面时常出现。通过情景构建,可以事先按照应急任务进行职责分配,并用不同的符号代表负责(牵头负责)、支持(支持配合)、响应(做好准备)三种责任,对应任务分配表,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执行一个任务时的不同组织及人员负有的责任,做到应急职责、任务一目了然(见表2)。避免了应急职责不清、联动等待观望,以及协调配合不顺畅等弊端。
轻重缓急决策矩阵
如图5所示,按照梳理出来的任务(左侧)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析轻重缓急程度,在决策矩阵中进行排序。借助“轻重缓急”决策矩阵模型,平时进行情景构建分析,对应急情况下的任务进行排序;战时可以基于平时的准备情况,按照决策矩阵视具体情况紧急修订,为指挥官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以避免盲目决策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以把出事时临时抓专家,变为平时请专家,不仅开展应急技术研究,还有利于专家队伍培养和建立使用机制。
表2 应急任务分配表(示例)
图5 任务决策矩阵(示例)
结论与建议
通过开展情景构建,我们可以掌握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与危机处置的主动权。在应对以前认为不可能发生,或是很少发生、但破坏力极强或后果严重的突发事件,用常规管理模式无法应对的情况下,提前开展情景后果分析和应急能力准备,提前做好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这不仅为各类组织开拓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思路,同时也是符合国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建议在国家和一定层面组织开展“巨灾”情景构建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的同时,各类各级组织可以按照国家、当地政府及企业要求,基于情景构建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日常管理,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系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