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微评

2019-11-09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眼整容视力

当心各种“泥”类玩具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络舆情监测发现,因水晶泥、史莱姆等各种“泥”类玩具导致儿童误食中毒的事件屡屡发生。为保护儿童免受此类产品伤害,特别发出消费提示。

有专家表示,由于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监护人应进行有效监护,不要为儿童购买水晶泥等“泥”类玩具,尤其是自制“泥”类玩具。在发现儿童使用此类产品时,应及时制止。如果儿童在玩耍水晶泥等“泥”类玩具的过程中发生伤害事件,消费者可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提供有关产品伤害信息或缺陷线索。

缴费容易退费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也在逐年增强。近日,就有一位家长的在为孩子报补课班的时候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家长在为孩子报补习班的时候,原本说可以分期支付学费,但是后来却变成了网贷,超过30天退款被拒绝,后又被要求付违约金……,据了解,该机构还有一些学员的退款申请因沟通不畅,被拖延数月甚至数年。

对此,有律师认为,虽然退款由学员单方面提出,但根据合同意思自治原则,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剩余课程款。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此种服务方式时,要注意机构对培训费用的收取、课程教授方式、無理由解除合同的期限等的约定。同时,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公开透明合理设定和收取学费,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看视频能治近视?

——长时间用眼看20秒视频竟能缓解眼部疲劳,有的甚至能治疗近视恢复视力?而声称有这种作用的是网上某短视频平台上正流行的一些所谓能够护眼的视频。消息一出,就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儿童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现在观看视频就能治疗近视了吗?

网络上的这些“护眼”视频还“分门别类”,根据时间划分为三天恢复视力法、一周恢复视力法,也有根据眼镜度数分为400度、600度、800度视力恢复法等,并声称“跟着做能治疗近视恢复视力”。

对此,眼科专家也表示,眼睛近视、视疲劳等产生的主因就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物,这些所谓的护眼视频并不靠谱。专家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已经近视的人要及时保养眼睛,避免近视问题严重化。

莫让“美容贷”“整容贷”蒙蔽双眼

——“助学贷”“创业贷”“培训贷”“消费贷”……暗藏陷阱的金融借贷产品层出不穷,大学生们防不胜防。而媒体报道显示,眼下,一些所谓的“美容整容贷”,又打着零抵押、零担保、低利息的旗号,企图给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毕业生“下套”。

大学生求职时需要“提升”个人外在形象,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一些群体和机构绞尽脑汁、穷尽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好不容易获得了工作的机会,但入职前却突然被告知“形象不符合公司要求”。不要紧,“合作”的医美机构可以帮你美容整容;没钱,也不要紧,有贷款机构提供零抵押、零担保、低利息的“美容整容贷”。这个时候,如果大学生求职者一不留神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就意味着可能进入了一个早已精心设计好的连环套中。

要解决此类问题,就要求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个人外貌和岗位匹配度的关系。现实中,除非用人单位在行业方面有特殊要求,如播音主持、空中乘务等,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员工颜值的高低并不应成为其是否被录用的依据。现代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往往更看重综合因素,而非单一的外貌因素。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塑造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求职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自我上,合理消费,这样也就不会被诸如“美容整容贷”等纷繁复杂的套路贷蒙蔽了双眼。

在职教师岂能兼职推销员

——中小学生放下书包,开始了愉快的假期。与此同时,江苏某小学四年级的家长们也暗暗松了口气。家长们向江苏新闻广播反映,在过去的一年里,孩子班级的数学老师用尽各种方式,要求该班学生家长购买其“重点推荐宣传”的某品牌旗下的各类保健品、食品、洗化用品等。对此,家长们敢怒不敢言。

对于家长反映的情况,射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就记者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调查。事实有待厘清,但需要达成共识的是,无论是站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角度,还是出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生态,在职教师都不宜变身推销员。而且,我国2017年修订的《直销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被招募为直销员。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还是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勿让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

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护眼整容视力
未来世界的护眼笔
保护视力等
“护眼视频”
视力不好的犀牛
全方位护眼贴士:呵护眼睛,从现在做起!
护眼监督员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