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

2019-11-09钱品文钱光惠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9期
关键词:合作竞争大学生

钱品文 钱光惠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合作与竞争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同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才能促使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合作;竞争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社会中,不管是在任何的单位部门或是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的素质高低是有着很大的关注的,既要求大学生拥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又要有相对良性的竞争态度。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更好更快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的持续进步也对于人才有着更大的要求,这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态势。不论你是否注意到它,但这个社会实实在在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现阶段的大学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我能力。合作与竞争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合作与竞争是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目标不容缺少的一项重要能力。大学生在这个社会上想要立足,必然需要具备这项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相较于以前来说,从小就接受到了较为良好的教育,并且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因此其生活的环境也是更好的。这样的环境也使得他们更加开朗,更加能够进行能力的培养,对周围事物有着更强的接受适应能力。但也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部分的大学生则会处于一种比较慵懒的状态,也不愿去拼搏奋斗,更加安于现状。当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重视,吃苦很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较为普遍,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多是满足于自我的心理状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因此存在着合作意识和能力较差的情况。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大学生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每个人都必须去遵守它,因而当今的大学生必须去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二、大学生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培养之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也是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一大方面。学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度所,在这里必须让大学生摆脱一些不好的脾性,学习一些好的技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从而达到健康成长并适应社会的目的。而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合作与竞争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社会能力

当前大学生面对的就业问题是最为严峻的,每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高到800万左右,但是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确实寥寥无几,那大学生要如何提升自己,在竞争如此巨大的社会中需求一席之地呢?他们又如何顺应社会发展,成就自己的事业,如何获得成功呢?在高校的学习中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培养:一个是关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完好,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再除专业能力外的综合能力是否全面,能否很好的去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能否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想要好好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培训是有难度的,对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也有着相当的要求,而这首要的则是大学生们必须要十分清楚和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时代。马克思曾说过,理想实现是认知和实践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当今的大学生也必须在认识社会和时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社会和时代,更清楚的发现自身不足,明白社会的需求,明确以后自我发展努力的方向。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都不太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多关注自我的满足和享受,因此在洞悉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景方面是相当欠缺的,所以高校教育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让大学生清楚明白自身究竟欠缺什么,从而向这个方面继续努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敏锐度,让其清楚了解社会成员间的关系,逐渐放下个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更多的去心国家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去强化家国思想,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顺应客观现实的需要,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求在现实的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高校教育须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从而把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社会也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的氛围,社会中要积极推动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大力推进大学生合作竞争能力的提升,用人单位要学会对大学生包容,错误在所难免,任何事物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完善,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因此社会应该给大学生多一些的包容心,让大学生在社会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二)情商培养

在以前,大家喜欢用智商(IQ)来对人进行评价,并表示智商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人生的轨迹。后来研究者提出,除了智商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对人的一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那就是人的情感指数,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情商(EQ)。情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于1991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情商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研究表明,“情商能力”包括五种能力,即自我觉察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控制冲动能力;人际公关能力。智商与情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当今社会,大家接受到的教育已经趋于相同的,即使是有一些区别,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差异,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大范围中是平衡的,在智商方面,大部分人都是相对等的,因而情商就成为了人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尺度,人们经常会说“这个人学历很高,但是为人处事不行”,已经可以看出,现在学历高低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了,综合方面的素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重要评价尺度。智商高只能说明你很会学习,你很聪明,它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能力;而情商高则说明你这个人良好应对事物的能力很强,这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它表现为对情感的调控力、对自我的控制力以及对别人的亲和力,更是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的强大承受力,在对待人际互动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处理能力。而以上这些能力都是在社会中竞争、发展所不容忽视了心理素质和能力。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的形势是风卷云涌的,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挑战,世界发展带来了太多的未知領域,大数据、科技发展,新兴职业的出现既是给大学生们一个机遇,更多则是给了大学生们相当大的挑战和负担。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会更加慌乱无措,更会加重疲乏的状态,大学生们需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大学生在情商方面的训练不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情绪控制和管理。也就不能较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也达不到良性的竞争。长期下去,会因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在心理上造成创伤。因此想要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就必须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情商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迎合社会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强的地位,因此高校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情商有关的学习和培养,将情商培养的环节融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不经意间给学生进行灌输,让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顺利的接受到有关于情商培养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三)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是我们人类社会一直追崇的一项思维能力,当前不管是在任何方面都要求有创新创造力。在政府部門,要求改善服务职能,加强服务效率,开创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在公司,要求加强工作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加快创新工作,赢取市场份额;在学校,要求节约工作成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的科技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创造是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大助推力,如果缺少的话,社会就将会死气沉沉丧失活力,从而停滞不前。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之林都必须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大学生作为新兴的人才,祖国的未来和坚强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而这一项核心竞争力则会陪伴大学生终身,也会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想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加强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试问一下现在的学生出去之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能否靠着这一份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不仅是我们当今大学生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也是高校教育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当代大学生想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建设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而想要很好的学习和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就要对传统去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打破常规,站在新的立场上进行问题的思考,要有人文关怀,站在最底层想问题,而不是高空悬挂,脚不踏地。要经常进行反思,大胆改造创新,想要达到这些就必须去夯实自身,首先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切忌急功近利;其次要博览群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一定要好好参透,书本知识是基石,如果连基础都没打好,何谈创新改革。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树立创新的观念,多出去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在生活中进行不断地思考发现,激发自身的思维活力,从而带动创新能力的激活,加强科技学习,强化科研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在这方面高校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今后的高校教育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进行,高校究竟要培育出怎样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进行自身的教育体制改革,从以往的培育专业型人才向培育全面型人才进行改变。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要多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进社会中多看、多听、多做,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学习不同的生活能力和技能,从中找到灵感,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四)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了语言互动、人情互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语言沟通方面,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好好进行外语的学习,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很多外国企业进驻中国,在社会中多了一层语言环境,而英文作为世界官方通用语,是大学生们必须进行掌握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能听懂的学生不会说,能说一点的学生不是很流利,因此大学生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英文能力。在今天的社会中,英文交流和运用的机会以及大幅增大了,如果不能较好的使用英文,在今后择业上肯定会遇到相应的阻碍和限制,从而错失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人情交往,怎样很好的进行人情交往这也是大学生应该着重去学习的方面,在当今中国社会,本就是以人情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社会关系网络,想要加入这个网络就必须去学习为人处事之道。首先是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传统关系构成,在传统关系中了解我国社会关系,从中找到融入社会的最佳渠道和方式;除此之外,就是因为外国企业的大量入驻,导致了外国人的大量流入,他们会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因此当今的大学生除了了解本土文化之外,还需要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不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出不雅的事情。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人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多开展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与人交流交往,形成自己的交际圈,也能培养自身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高校还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到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的良性竞争当中,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在学生中要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合作态势,让大学生在日常互动中就能够接受到教育和启发,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谢晓非,余媛媛,等.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01).

[2]谢晓非,陈曦.合作意识的认知成份分析[J].心理科学,2002(03).

[3]马爱国.现代体育对个体竞争性影响的内隐认知研究[J].体育科学,2005(05).

[4]解红晖,李湘德.论竞争与合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2(04)

[5]傅忠道.青少年合作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03).

[6]任健雄.以德治校,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J].道德与文明,2001(06).

[7]施章清,方海明.高师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现状调查[J].青年研究,2002(03).

[8]Kelley H H,Stahelski A J.Social interaction basis ofcooperatorsand competitorsbeliefs about oth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0(01).

[9]Mc Clintock C G,Liebrand W B.Role of interdepen-dence structure,individual value orientation,and an-others strategy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A transfor-m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03).

(作者单位:钱品文,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钱光惠,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合作竞争大学生
竞争的合适位置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感谢竞争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