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雪健“知耻”的境界

2019-11-09沈栖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赵丹李雪健耻辱

沈栖

称李雪健是艺术大腕,并非他原是中国影协主席,而是因为他在影视方面成功塑造了诸多的经典型人物形象,如荧屏上的宋大成(《渴望》)、宋江(《水浒传》),银幕上的焦裕禄、杨善洲等。

按理说,李雪健德艺双馨,功成名就,该满足了。但他不,依然在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前不久,李雪健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谈及那部曾获“金鸡奖”等多项殊荣的主旋律电影《横空出世》时,这位老艺术家充满自责:“我没出名时,演焦裕禄、演林彪,为求形象逼真,我都减肥20多斤。而《横空出世》是我出了名后拍的,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减肥了呢?我对不起观众,我感到耻辱,这是我艺术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横空出世》讲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那段历史,李雪健出演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基地司令员。虽说是有点胖,不太符合那个特定年代的那个特定人物,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如在新疆戈壁滩上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身穿大棉袄上阵,浑身燥热,嘴唇干裂。人物形象仅有那么一丁点儿胖,就“感到耻辱”?就是“艺术生涯最大的遗一感”?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耻”是被放在与“礼”“义”“廉”这样的社会规范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耻”对于人格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论语·为政》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看来,耻辱意识是德治和礼治更为内在的精神基础,故孟子说得颇为直截了当:“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無耻。”所谓耻辱意识,一般指人们在非道德行为或非正常行为发生之后所表现出的羞怯、愧疚与悔恨心理,具有一定的反省和自责作用。康有为说,“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国人由“知耻”而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底线的自觉意识。做人要“知耻”,旨在培养人格;艺术家要“知耻”,除了“人格”需求外,还关涉“艺格”——自己从事的艺术所体现的品位、所彰显的精神。

对艺术家而言,知耻方能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执着,方能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李雪健“知耻”乃是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的表征。其实,大凡有出息、有成就的艺术家都会如此。《大师》“赵丹”篇讲述了这位杰出艺术家的一个从业细节:1963年,赵丹出演《林则徐》的主角,他的抗英行为反遭糊涂皇帝震怒,被免职,光是一个拿下官帽被摘去顶戴花翎的细微动作,赵丹就练了五六十次,直到自我满意为止。在看样片时,他向导演郑君里提出有5个戏段不满意,要求重拍。郑君里说他是“走火入魔”,而赵丹则自称:“艺术要对得起观众,否则我会感到很羞耻。”赵丹也正是在“知耻”中获得了艺术尊严,臻于艺术大家的境界。

反观现如今的艺术舞台,某些演员且不说道德操守与赵丹、李雪健相比,差了一大截,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明耻…知耻”,在人格塑造、艺术追求方面,较之赵丹、李雪健判若霄壤,不可同日而语矣!直面这些艺术大家,你不感到汗颜么?

孤山夜雨荐自《上海法治报》2019年6月3日

猜你喜欢

赵丹李雪健耻辱
只是笑一笑
李雪健的两次愧疚
伪造名校录取:青春局里有对父母难取悦
比别人付出多一倍
李雪健的自责
赵丹练字
夜读
耻辱戒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
并非“贵人多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