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豚迁居康斯坦察——中罗友谊的一段佳话
2019-11-09王铁山
王铁山
笔者从1973年赴罗马尼亚公派留学起至今,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在罗马尼亚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超过20年,在国内从事的工作也与中罗关系紧密相连。几十年来,笔者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两国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在庆祝中罗两国建交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无数往事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思忖再三,决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与大家分享一段“海豚外交”的有趣往事。
在国际舞台上,经常会用珍稀动物来搭建友谊的桥梁。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动物外交官”当属国宝大熊猫。除了大熊猫以外,东北虎等多种珍稀动物也充当过“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据中国外交部开放档案记载,1965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布加勒斯特参加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的葬礼期间,罗部长会议主席毛雷尔称赞中国的东北虎“很漂亮”,周总理当即表示,为表达对罗马尼亚人民的友好情意,将赠送给罗马尼亚一只东北虎。为落实周总理的承诺,1965年5月,外交部经报请国务院外办审批,决定以中国政府名义向罗马尼亚政府赠送东北虎。为了便于在罗繁殖,数量增加到两只,由当時的对外文委与北京市园林局及下属北京动物园落实。1965年11月4日,由中国两名技工押运,两只东北虎乘火车出发,经莫斯科送到布加勒斯特,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43年之后,笔者在担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总领事时,联系和协助罗马尼亚方面从北京引入3头海豚,再次展开了一段增进中罗人民友谊的“动物外交“。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中方赠送,而是罗方购买。
那是在2008年底,罗马尼亚海滨城市康斯坦察的自然博物馆用于表演的最后一只海豚因病死亡。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联合国把2007年命名为“国际海豚年”,在全世界掀起一场保护海豚的运动,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海豚这一稀有物种,以避免海豚灭绝。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是海洋中的“精灵”,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在水族馆里,海豚能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这与海豚的惊人智力有关。只要人类能够友善相处,海豚就可能逐渐靠近人,与人类成为朋友。然而近些年来,海豚却面临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的困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全球现存40种海豚,它们正在面临生存威胁。这些威胁包括噪音、有毒化学品和大量垃圾等,可能会导致海豚灭绝。在这种情况下,因受《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关于养护黑海、地中海和毗连大西洋海域鲸目动物的协定》和《养护波罗的海和北海小鲸类协定》等有关国际公约限制,罗马尼亚不能在海上捕捞海豚用以补充。该博物馆曾联系许多国家求购,均遭到拒绝。
康斯坦察是黑海最大的港口城市,每年有不少国内外游客来此度假,而海豚表演是最吸引游客的节目之一。海豚馆没有了海豚,那就是空有其名了。康斯坦察省政府和自然博物馆的负责人都非常着急。笔者当时担任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事,他们来拜会我,询问是否可以从中国引进2至3头海豚。
笔者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欧盟成员国首次向我国要求引进海豚,如能取得成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但在经济上可取得较好的效益,而且可为两国的科技合作开辟新的领域。何不借此机会开展一次“海豚外交”?于是,笔者与我国农业部渔业局取得联系,渔业局推荐北京海洋馆作为中方合作单位。经过笔者的牵线搭桥,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与北京海洋馆建立了联系。
恰在此时,北京海洋馆已经可以人工繁殖海豚。在2009年的3月,北京海洋馆人工繁育的3头小海豚首度出现在游人面前,填补了国内海洋动物在内陆城市繁育的空白。这次成功繁育的3头小海豚大的是哥哥,有23个月,聪明好胜,具有首领气质;小妹妹,11个月,活泼开朗,好奇心强;二妹妹13个月,典型的淑女,温文尔雅。
到了2009年9月,北京海洋馆将举行建馆10周年庆祝活动,邀请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派团出席,就出口海豚和开展海洋生物科技合作进行谈判。笔者将此邀请转达给康斯坦察省省长康斯坦丁内斯库,他决定派副省长带队,率自然博物馆馆长和海豚专家访华。罗马尼亚客人在北京期间受到热情接待。两馆就引进3头表演用海豚(一公两母)和开展科技合作签署协议。
为符合国际公约的规定,笔者建议罗方从北京海洋馆购买人工繁殖的小海豚。引进行为虽然按照商业方式运作,但要纳人两国开展海洋科技研究的范畴。2009年底,双方就购买海豚正式签署合同。当时,欧债危机在罗马尼亚已经显现,康斯坦察省政府仍然克服困难,从地方财政中拿出36万欧元购买海豚,并拨出20万欧元包租专机,完成这次特殊的活体动物长途运输。2010年3月,罗方派5名训练员和1名兽医赴北京海洋馆培训。并商定,随海豚抵罗的中方训练员将在康斯坦察工作3个月,向罗方传授训练和表演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总领馆与双方保持密切沟通,多次与康省领导和自然博物馆商谈并协助解决困难,协助他们排除了合作中出现的一个个障碍。
2010年5月29日下午,罗方引进的3头海豚乘包机先到达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机场办理海关和检验检疫手续,再起飞抵达康斯坦察市的科格尔尼恰努国际机场。途中经过了14个小时的长途空中飞行和近10个小时的地面运输。北京海洋馆两名训练员、中方聘请的两位日本兽医、赴京学习的罗方训练员和兽医同机抵达。
迎接北京海豚的有众多当地政要,包括康省省长康斯坦丁内斯库、副省长达利耶、罗马尼亚国家议会参议院议员莫嘎。笔者和总领馆全体馆员也赴机场迎接,并与罗方人员一起,从机场护送海豚至修葺一新的海豚馆。罗马尼亚数家电视台和其它媒体派记者对包机降落、海豚出舱、装车进行了现场直播。数十名电视、广播、平面和网络媒体记者到机场和海豚馆采访。名叫“妮妮”、“晨晨”和“皮皮”的3头海豚享受到尊贵的“国宾”待遇,它们下飞机后被装上3辆专车,由警车开道,宪兵护送,从机场浩浩荡荡驶向自然博物馆,沿途受到市民的欢呼和喝彩。许多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赶到自然博物馆门口迎接中国海豚的到来。海豚馆正面挂起巨大的横幅,上面印着中罗两国国旗、康省省徽、康省博物馆和北京海洋馆馆徽及欢迎标语。
罗方引进的3头海豚经过24小时的长途运输,身体非常疲惫,有的还受了轻微伤,加上来到陌生的环境,居住和饮食条件比北京都差很多,海豚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比预料的长一些。北京海洋馆派出的两名训练员技术精湛,但语言不通,交流困难。我总领馆物色了当地一名懂罗语和英语的爱国华侨,义务为双方担任翻译,解了燃眉之急。
笔者两次将自然博物馆领导、主管人员、兽医、中方训练员请到总领馆做客,协助他们逐一解决了水温过低、海水浓度不够、饲料品种不全、露天饲养、海豚眼睛发炎、向罗方训练员传授训练技术和注意事项等问题。经过和罗方商量,3头海豚继续沿用“晨晨”、“妮妮”、“皮皮”的中文名字。由于“皮皮”的罗语译音意思不雅,改用谐音“peipei”代替。
3头中国海豚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健康状况良好,活泼可爱,成为当地尽人皆知的“明星”。自然博物馆位于海滨浴场人口,于是,总领馆向博物馆提供了中国国旗、北京海洋馆馆徽和海豚照片,印制成巨大横幅,挂在海豚馆正面,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
海豚抵达康斯坦察三天后,罗方举行记者会,笔者在现场回答问题,向各媒体发放了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介绍材料《跨越欧亚的彩虹——中国海豚从北京到康斯坦察的历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北京海洋馆鲸豚保护简介》等材料,并请随海豚同机抵达的罗方兽医和中方训练员现场解说。康省自然博物馆馆长感慨地对记者们说,他们为寻购海豚曾四处奔波,但处处碰壁,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真是困难之时见真情。
由于这是我国首次向欧盟成员国出口人工繁育的海豚,媒体不断报道,当地人民十分关注,尤其是众多少年儿童翘首以盼,希望早日一睹中国海豚容颜。为减轻压力,自然博物馆在海豚抵达20天后开放海豚馆,允许公众观看海豚进食和嬉戏。为保证首场正式表演的成功,笔者密切关注海豚身体恢复状况,与自然博物馆多次协商,把首场正式表演的时间定为中方训练员离罗之前10天左右,正好是海滨旅游旺季开始的日子。双方商定首演以罗方训练员为主,中方训练员协助。
2010年7月16日晚,首场正式表演如期舉行。演出开始前,主持人代表康省人民和罗马尼亚广大观众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全场观众鼓掌欢呼向我总领馆人员致敬。3头海豚表演了“跳跃出水”、“高空顶球”、“直立钻圈”、“旋转跳舞”、“水面推人”等16种动作,还请小观众零距离接触海豚。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那些日子,中国海豚一直占领着电视台、报刊等各路媒体的重要位置,成为真正的明星。
康斯坦察是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和黑海最大的港口及著名旅游胜地。北京海豚成功落户此地,对宣传我国在濒危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扩大和保持我国在黑海地区的影响、促进罗马尼亚下一代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长久作用。“海豚外交”结束不久,笔者便离任回国。离任前,康斯坦察省议会专门通过决议,授予笔者“康斯坦察荣誉市民”称号,这恐怕与特殊的“海豚外交”有一定关系。笔者离开康斯坦察后,仍然惦记那3头留在黑海之滨的可爱的中国小海豚。2013年,听闻“皮皮”突然因病死亡,心中伤感不已。希望“晨晨”和“妮妮”在异国他乡平安快乐地生活下去,继续当好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作者为外交部退休干部,现任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驻康斯坦察总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