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答:马灯与蓑衣
2019-11-08天岩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9期
天岩
三十年前,母亲每个夜晚
提着马灯在秧田、菜地、机耕道
捕捉隐藏的昆虫,守住白日里守不住的
溪水。母亲也经常穿上蓑衣
在滂沱大雨里,扶着摇晃的犁铧
我负责倾斜的炊烟及時在瓦片上
现身。它们替我告知母亲
相关农事的节点,太阳的升落
有一个夜晚,雷电交加
马灯和蓑衣随同母亲整夜未归
他们一起到深山里寻找一头走失的牛
我承认我的哭声比雷声大,泪水
比雨水多。我承认那一个晚上
我对着苍天磕破了头
冲进深黑的雨夜边缘,就魂飞魄散
一身泥水地回到茅草屋。
我承认凌晨时分开始由祈祷变成
哭悼
是的,空空的墙壁挂上了纸做的蓑衣。
母亲披着蓑衣,牵着瘸腿的耕牛
提着玻璃碎裂的马灯回到了家
啊,她那么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生火,做饭,让我睡到雷声和雨水停止。
是的,我承认在许多纪念馆里
看到红军穿过的蓑衣用过的马灯
就会想到母亲,想到漫长的夜晚
我甚至会有一种错觉:母亲就在蓑衣里面。
我所不知道的是:它们替我们的先人
抵挡了无数的黑夜和风雨。
推荐语
《对话:马灯和蓑衣》里的马灯和蓑衣的意象远离现代,以朴实的语言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乡村母亲形象。在母亲的一生中,埋藏着隐忍、对抗、劳作,也充满了对生活对生命坚韧的希冀之光。作者所展示出来的细节是潮湿的,爱也是潮湿的。但又充盈着绵绵不尽的悲悯情怀。纪念馆中的马灯和蓑衣,将个体的母亲转换到了集体的母亲中,带来了“挽歌气质的沉思”。在痛楚和艰难中仍然饱含着热爱和温情。(推荐人: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