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9-11-08张新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核心素养

张新丰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品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的重要培养手段。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课程出发,做到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情境,为学生树立特定的学习目标,回归教学课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人生观念、世界观为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品质与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何种教育意义?这一阶段的教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笔者就这些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与法治课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出以下探索性的回答和实践教学操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道德观念;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32

现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思想品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教育阶段的立德树人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何才能够将这一学科转变为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学校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得以实现。在校期间,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特色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重视关联教学提升學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程和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案例也比较新颖,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大部分教师依旧停留在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很少有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关注课程以外的事物。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课堂以外,才是学生道德品质提高、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当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主动关心时事。真正做到关心国事,关心天下大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学科和法治学科是学生所必须的核心素养。这一系列都取决于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态度。学习这一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和热点,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让考查具有时效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关联性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用一些当下的时事、人物事迹、新闻事件等用于教学中。每节课笔者都会给学生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事先给学生指定好所搜集的课外知识内容范围。在五分钟之内将最近几天关注的时事政治新闻与大家一起分享。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

二、合理创设探究性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素养的提升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事实上,学习也不仅仅是学生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终身学习是当下时代的重要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可以让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益的学习方式,这是当下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说综合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其自主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涵盖其中。

笔者在讲述《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适当创设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情景。第一个情境,王萌同学在本学区的期中考试中名次后退了十名。发生这件事情之后她整天闷闷不乐。第二个情境,李桓同学因为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他选择了自暴自弃并且经常违反校规校纪。设立问题:如果你是以上两位同学,你应当怎样处理这种心理状况?你是怎样化解这种矛盾,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为这些情景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以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完成这些问题的探究之后,笔者就学生的解答,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此时的点评要注重落实解题思路的引导上。不论是解决以上两位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当做出如下三点:首先,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合适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去。其次,应当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态,去思考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主动寻求解决之法。最终,运用正确的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耐挫力。笔者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很好的一种引导形式。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学习探究引导方式。通过简单的角色问题转换方式将探究性学习展现出来。笔者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遵循一般的逻辑思维形式,这样就可以条理清楚、环环相扣。

三、扩宽教学方式,通过活动扩展学生的思维素养

学生的思维素养将决定学生的学习核心素养,所以思维素养数量种类较多。而每一类的思维素养都有其特定的思维能力。纵使每一个人的思维形式都有差别。但是众多学生的思维形式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进行提升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他们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维素养。

笔者在进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程的时候,笔者就安排了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笔者就这些课程做了以下几方面安排。一是依据学生自己的观点,自由选择一方,各方自由选出各自的组长。二是充分准备辩论,课前资料的搜集以及课程中的交流讨论。三是制定可行性的辩论规则。四是激烈的辩论形式。五是活动结束之后辩论双方得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界定是目前争论较大的问题,具体到学科中还具有较大的相同点。就思想品德与法治这一科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当将以上三方面切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较为成功的实践,笔者相信通过这些有价值的实践能够引领这门课程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弓 英.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下),2017(9).

[2] 梁向红.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J].青少年日

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2).

[3] 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上),2018(4).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教研室 454550)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核心素养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