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9-11-08梁铁珍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诸多益处。探究式教学模式便是笔者将要与大家进行重点探究和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64-02
引 言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活动中应用较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需要经过创设课堂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等环节,不同的教学环节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与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或者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听讲、阅读、实验、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该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的认知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情感目标则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学习能力、道德品质进行有效培养[1]。
二、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
以《梯形面积计算》这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
1.创设课堂情境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制造一些悬念,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该类数学问题的探究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计算》时,便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景色优美的公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提出与该公园相关的数学问题。公园中有一个种满鲜花的花坛,形状为梯形,该花坛上底长约1.4米,下底长约2.8米,高约1.2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针对这一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主进行探究和解答,由于梯形与之前所学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只是略有差异,因此学生会在解题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认知冲动,而这种认知冲动是激发学生对该问题探究欲望的重要源動力[2]。
2.建立数学模型
当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后,便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计算花坛面积”这一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从多角度对该数学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思考。这个阶段主要包括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建立模型三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1)自主探索
教师可以针对“计算花坛面积”这一数学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并对基础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与解题思路相关的数学知识与要点,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题的解题方法[3]。当学生完全梳理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深入思考和探究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出与该数学题目相关的探究问题:“怎样把梯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呢?”“怎样通过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体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这些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固定且不唯一,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可通过这种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2)合作发现
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数学问题通常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为了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班级内的座位分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予每位学生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的机会。由于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不同学生考虑该数学问题的角度略有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详细阐述自己对“计算梯形面积”的一些看法。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为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4]。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还可以选举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以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推导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探究能力。
(3)建立模型
当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及合作发现这两个教学环节后,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深化整个探究学习过程。针对学生所提出的不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分别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对这几种解题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简便计算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教师还可以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将其中一个梯形进行拆分和拼接,最终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梯形与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模型对梯形面积公式进行验证,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解释与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实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以“计算花坛面积”这一数学问题为例,当学生完全理解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数学问题进行扩展,让学生去计算“校园中梯形观赏台的面积”“班级内黑板报中的梯形房屋面积”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举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踊跃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投票和评选,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结 语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为了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笔者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并引进了科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范兴梅.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25-126.
钟雪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110.
张淑侠.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147-148.
许姗.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230.
作者简介:梁铁珍(1974.4—),女,广西南宁人,中学一级教师,城区级、镇级优秀支教教师,多次荣获镇级“教学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