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食品双创型人才培养为例

2019-11-08董艺凝贾小丽蔡华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双创协同

董艺凝 贾小丽 周 頔 柏 钰 蔡华珍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创新创业人才(即双创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并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1]。 但是,受到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能力需求不匹配以及师资力量偏重学术性三大问题的制约,双创教育的实施与推行困难重重[2]。究其本质,双创教育问题是由传统高等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渡期所产生的综合性不适应现象。而这一系列相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亦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综合性改革方案,即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形式的全面调整与互相配合[3]。 基于这一教学研究思路,我们采用“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对师资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协调。 包括设计改造校企合作项目,自主开发与社会联系性紧密、实践性强、符合人才发展需要的互动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建立双师组合,通过二者专业优势的结合有针对性的强化师资力量;在“教-学”两个方面开展互动,丰富教学形式。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针对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多元互动教学项目的自主开发

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开展地方技术服务与合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校企合作项目资源。 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校企合作项目具备创新性的科技背景、来源于生产实践的技术需求以及多元化的工作互动等特点。 这也使其成为了双创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天然”教学资源。 由此,我们对所承接并完成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筛选,保留双创人才能力培养要素齐备的项目进行“可教学化”改造,并开发形成了针对学生双创基础技能培养、 创新能力意识培养及开创性工作能力培养的互动教学项目。 以下介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改造成果。

1.1 设计改造“蜂蜜成分检测与特性分析”互动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双创基础技能

安徽明光××蜂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正处于产品更新及技术转型期的中小型企业,对蜂蜜新品种、新工艺的开发和市场拓展有强烈的需求,是校企技术合作中小型企业的典型代表。由此,我们针对中小型发展企业对双创型人才的基础技能需求, 将技术合作项目设计改造为“高校-企业”互动教学内容。围绕新品种蜂蜜开发,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将检测理论与技能综合运用于企业实践的能力,包括蜂蜜中(多项)成分的检测、数据的分析、结论出具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参照与执行。 学生在与企业技术项目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掌握产品开发的技术要点,熟练检验检测方法和新工艺的设计思路等,塑造形成符合企业技术发展所需的双创能力基础。

1.2 自主设计开发大学生创意比赛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缺乏社会、行业实践经验,导致创新想法缺乏专业性,天马行空不具有实际意义;另一种是局限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思维框架内,导致创新演变为不同程度的模仿[4]。针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中存在的两种弊端,我们以地方特色产品推广作为技术背景,通过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思考和活动。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是以本地区特产滁菊作为研发对象设计开发的系列创意比赛。 其特点是将提高滁菊知名度、提升种植热情及缓解减产趋势等行业需求作为大赛的背景,引导学生从扩展滁菊食用形式、丰富滁菊副产品种类的角度开展创新设计。 学生的想象力有了着眼点,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可行性都大大提高。 通过比赛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形成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创造能力,还能够将创意环境与地方经济接轨,并将滁菊深加工及应用推广中所涉及的“企业-政府-高校”三方的合作与互动引入到比赛过程中,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真实的环境体验。

1.3 自主设计开发“校-企-政”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开创性工作能力

“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是一项由政府、企业和行业三方互动合作开展的地方特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其中涉及到单位之间的综合协调与人员调度、 专业技能在不同领域间的融合运用,无不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从事开创性工作能力(亦即双创综合能力)的需求。 由此,我们以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滁菊、及其副产品(蜂花粉、蜂蜜等)为对象,将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设计改造为由材料准备、申报流程及审批认证等相互关联任务环节构成的互动教学项目。 再根据每个教学项目中的能力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互动(详例阐述如下文),并以此教学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而从事具有开创性工作的能力。

2.“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食品双创型人才能力要求,我们在自主设计改造教学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设计并开展了以高校主导的理论体系、以政府主导的行政办公体系和以企业主导的行业技能体系为背景的多元教学互动。其模式构建与组织实施的思路设计如图1 所示, 首先根据互动对象间的关系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高校-企业”互动教学子模块,“政府-企业”互动教学子模块和“高校-政府”互动教学子模块;进而,根据互动教学子模块的设置,有针对性的聘请“行业教师”与高校教师协同完成相应教学内容。 其中 “行业教师”即指非高校来源授课教师,包括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等相关领域人员。

图1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以前文中提到的“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互动教学项目的实施为例,这一教学互动过程中涉及到高校、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具有多元互动教学的代表性。首先,按照真实工作流程及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将教学项目内容分解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审查与修改及备案三个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并明确相应模块的理论与能力核心,进而依照教学目标组建“双师组合”。其“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如表1 所示,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表1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1)“地理标志产品的选择与申报”互动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撰写申请文本以及组织申报工作的能力。在这一互动教学环节中,以本专业任课教师主导,聘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分公司注册审核员担任“行业教师”协同完成教学内容。 其中,由高校专业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由“行业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地理标志产品的特点,掌握工作要点并开展模拟申报与组织动员。

(2)“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评审与修改”互动教学。 通过项目评审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遵守行业规则及执行行政规定的能力,建立并形成良好的从业操守。 该互动教学环节由专业任课教师协同外聘项目评审专家共同组织学生开展项目的模拟评审。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审查、修改申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如何按照行业规则与行政工作要求,正确处理常见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从评审专家角度了解申报工作的技术要点,认识行业规则及行政规定的监控方法。 通过这一互动教学活动开展, 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运行的多方位视角,并透过这一行业微观领域,认识食品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一般运作规律。

(3)“备案”互动教学。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工作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分别聘请企业及行政部门来源的“行业教师”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备案工作组织系列相关的教学互动。其中,学生在“企业教师” 的指导下以企业员工的角度完成备案材料的准备与提交;再由行政部门来源的“行业教师”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指导学生以行政主管工作人员的角色开展备案材料的互审与整改。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工作任务及角色转换, 从不同角度了解行业工作的运行模式,建立和培养工作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教学效果的评价

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需要具备学习能力、组织协调与独立办事能力、行政规则执行能力,以及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5]。 我们将双创能力培养融合到相应“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实际实施目标作为评价标准,按其实施顺序对互动教学效果进行分阶段考查与反馈,以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适时监控与调整。以“地理标志申报”这一学习项目为例,其多元互动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和标准如表2 所示。“教-学”互动按项目内容开展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每个教学互动过程分别对应1-2 个能力培养目标。 比如,“申报准备”的教学互动对应于理论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独立的办事能力培养模块, 其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为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与能力要素。“教”的效果方面,以授课教师对这一部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程度, 及学生对关键点的掌握程度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在“学”的效果方面,以学生对文本编写的规范程度,组织安排的有序度及规范程度作为学习效果评价指标。

表2 多元互动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

4.经验与问题总结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化高校师资结构,提高其对双创人才“理论-实践”的双重塑造能力;二是便于“教-学”视角转换,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从业能力。 在运用“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开展双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中,总结形成了以下三点经验:

(1)教学资源实践化。 将校企合作项目 “教学化”改造形成互动教学内容,对人才双创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解决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2)互动立体化。 通过“校-企”,“校-政”,“政-企”三个角度互动“教-学”的建立,将常规建立于学校范围内的师生“教-学”互动扩展到了高校与行业、师生与行业专家之间,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为人才的双创能力培养建造全面、真实的互动环境。

(3)教学反馈多元化。根据多元互动教学中涉及的学习任务性质、能力目标及互动关系,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及监控形式,能够及时、全面的反映教学效果及问题。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

5.“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双师协同+多元互动” 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双创人才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及从事开创性工作能力,并能同时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但其进一步推广与发展还需要思考和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 保持教学资源的实时性,是食品双创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近年来行业法规快速建立健全的趋势下,一些重要的发展动态,比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等的制定出台,更需要通过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及时的反馈于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

(2)建立稳定的双师组合。由于工作原因,多数外聘教师的教学时间不稳定,教学精力投入有限。因此,如何整合“行业教师”的时间与资源,稳定双师组合,是提高协同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食品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表明,这一创新性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任务执行能力,也解决了现阶段人才能力培养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能力需求不匹配以及师资力量偏重学术性等瓶颈问题。 随着双创教学的深化改革,我们还将在已有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教学项目,搭建双师合作平台,并推进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双师双创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