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咪唑类药物治疗小白鼠旋毛虫感染对比试验
2019-11-08吕香汝甄晶博马超凡王佟王丹王明岗付连军李沐森
●吕香汝 甄晶博 马超凡 王佟 王丹 王明岗 付连军 李沐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9)
1964年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我国人体旋毛虫病,此后,云南、西藏又相继发现了多起人体旋毛虫病例[1]。1975年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等地也有本病暴发的报告。到1999年底,我国已有17 个省、市、自治区报道了人体旋毛虫病,而动物旋毛虫病则见于我国26 个省、市、自治区。
本病目前在世界上已是一种较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可对动物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旋毛虫虫种、60 只昆明种健康小白鼠(购于辽宁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验药品
甲苯咪唑(河南圣浩生物有限公司)、丙硫苯咪唑(武汉能仁医药有限公司)、氧苯咪唑(湖北威德利化学有限公司)等。
1.3 试验器材
镊子、刀、托盘、手术剪、旋毛虫压片器、烧杯和显微镜等。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分组
将60 只小白鼠随机分为A、B、C 3 组,每组20只小白鼠,每只小白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幼虫300 条。A组的20 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 组,分别是A1、A2、A3、A4;B组随机分为 4 组,分别是B1、B2、B3、B4;C组的20 只小白鼠也随机分为4 组,分别是C1、C2、C3、C4,见表1。感染后3d分别用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丙氧苯咪唑进行灌胃3d疗法、灌胃5d疗法、皮下注射5d疗法,并设对照组[2]。动物分组与用药,见表1。
表1 动物分组与用药
2.2 试验药物配制
灌胃的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丙氧苯咪唑分别用0.3%的羧甲基素钠均配成0.4%的药物浓度[3]。皮下注射的药物用1%的吐温80 配成0.2%的药物浓度。药物剂量每天按0.248 4mmol/kgBW(体重)计算,即甲苯咪唑为73.35mg/kgBW,丙硫苯咪唑为65.9mg/kgBW,丙氧苯咪唑为61.9mg/kgBW。
2.3 灌胃3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成虫的作用
治疗小白鼠肠道旋毛虫成虫感染。感染后按下述药剂量每天灌胃1 次,连续治疗3d(3d疗法)。对照组小白鼠只灌胃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量,疗程与治疗组小白鼠相同。
2.4 灌胃5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作用
治疗小白鼠肌肉旋毛虫幼虫感染,每天灌胃1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小白鼠只给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量,疗程与治疗组小白鼠相同。
2.5 皮下注射5d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作用
治疗小白鼠肌肉旋毛虫幼虫感染,每天皮下注射1 次,连续注射5d。对照组小白鼠只用1%的吐温80 皮下注射等量,疗程与治疗组小白鼠相同。
3 试验小白鼠的处理
3.1 剖杀小白鼠
将各组试验小白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50d后引颈处死,剥皮后剔除头、尾、爪、内脏和脂肪。
3.2 显微镜镜检计数
对小白鼠肠腔内成虫的作用以肠腔内残留成虫数作为疗效考核标准。治疗结束后第50 天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剖检,取肠黏膜用清水漂洗和沉淀后,在解剖显微镜下检查成虫并计数。
3.3 消化镜检计数
对小白鼠肌肉内幼虫的作用则以每只小白鼠每克肌肉含幼虫数作为疗效考核的标准。即每只小鼠用天平称取肌肉1g(包括咬肌、舌肌、隔肌和腿肌),剪碎后放入三角瓶(250mL)内,加入消化液(含2.5%的胃蛋白酶和0.4%的盐酸)10mL,置于37℃温箱内过夜,次晨取出后用80 目筛过滤,去粗渣;滤过液置于量杯(500mL)内用清水沉淀3 次;取沉淀物在解剖显微镜下检查幼虫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均作肌肉压片活检。皮下注射的各组小白鼠肌肉作病理检查。
4 试验结果
4.1 灌胃3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成虫的影响
使用灌胃3d疗法的小白鼠,甲苯咪唑组和丙硫苯咪唑组成虫减少率分别为71.4%和47.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而丙氧苯咪唑组(20.0%)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灌胃3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成虫的影响
4.2 灌胃5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影响
使用灌胃5d疗法的小白鼠,甲苯咪唑组和丙硫苯咪唑组旋毛虫幼虫减少率分别为 90.8%和67.2%,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丙氧苯咪唑组与对照组无显著的差异,见表3。
表3 灌胃5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影响
4.3 皮下注射5d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影响
使用皮下注射5d疗法的小白鼠,甲苯咪唑组、丙硫苯咪唑组和丙氧苯咪唑组平均幼虫减少率分别为97.0%、96.2%和90.7%,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表4 皮下注射5d 疗法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口服甲苯咪唑对治疗小白鼠旋毛虫成虫病疗效较好,口服丙氧苯咪唑对小白鼠旋毛虫成虫疗效不明显。
口服甲苯咪唑和丙硫苯咪唑对治疗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病疗效较好,而口服丙氧苯咪唑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疗效不显著。
皮下注射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和丙氧咪唑对治疗小白鼠旋毛虫幼虫都有效。
5 分析与讨论
5.1 甲苯咪唑与丙硫苯咪唑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线虫药物,毒性低,疗效较好,均为广谱抗蠕虫药物。本试验结果证明甲苯咪唑对治疗小白鼠旋毛虫成虫和幼虫的效果优于丙硫苯咪唑。皮下注射甲苯咪唑与丙硫咪唑对小白鼠旋毛虫幼虫的疗效好于口服法。而丙氧苯咪唑仅皮下注射对治疗小白鼠旋毛虫幼虫感染有效。
5.2 上述药物的疗效除与药物在小白鼠肠道吸收程度以及旋毛虫幼虫对药物敏感性相关外,还与药物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有效代谢产物的浓度、给药途径、饲养管理等有关。不同种类的动物口服后,其血清药物浓度有显著差异,故其疗效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