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诞生雷锋学院是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信仰托举
2019-11-07翟元斌
翟元斌
事物的发展自有它内在的逻辑,呈现出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默契。雷锋学院诞生在抚顺,恰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触发点。
雷锋学院的诞生渊源于抚顺学雷锋常态化的深厚历史积淀
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根基在于人民的价值认同,关键在于党对学雷锋活动一以贯之的政治引导和组织动员。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要求和中央关于学雷锋常态化的部署,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提供顶层设计与根本遵循,有力促进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雷锋精神内化为人们的遵循与追求。
被誉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抚顺,处处散发着雷锋文化的魅力。50多年来,这座城市“一杆大旗扛到底”,学雷锋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究其根本,一是源于与雷锋的特殊渊源。雷锋把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奉献给了这座城市,人们厚爱雷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他所未竟的事业。二是源于对学雷锋使命的坚守。抚顺始终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向雷锋同志学习”到“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伟大实践。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抚顺市不断完善学雷锋工作“八大机制”。从组织保障上,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从工作机构上,成立建设雷鋒城办公室,纳入编制;从考核方法上,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全市工作绩效考核;从法治保障上,市人大立法,出台志愿服务管理条例;从队伍建设上,发展系列学雷锋社团组织;从资金保证上,成立雷锋基金会;从理论支持上,每年举办“雷锋精神论坛”等研讨活动;从典型示范上,每年评选“雷锋号”“百姓雷锋”。抚顺的实践可以说明,树立常态化意识,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才能使学雷锋活动覆盖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体现到干部群众中的每一个人,拓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使践行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追求,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历史不止一次验证,在抚顺这座城市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曾与雷锋有过接触,直接感受过雷锋的温暖,因而对雷锋精神具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趋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引导抚顺人民热爱和忠实于雷锋文化,进而保存和光大雷锋文化,并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的心理结构中。这就是抚顺为什么能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始终守护并高扬学雷锋鲜红旗帜的深层原因。城市的个性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和文化的凝结,一经形成便难以改变。雷锋文化已经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学雷锋已成为抚顺的一种存在状态,成为一种习惯。抚顺人民对雷锋的文化认同,随着理性认识的升华,达至坚守雷锋精神的文化自觉。
抚顺创造了学雷锋活动的鲜活经验,成为学雷锋新思想、新观点、新形式的“孵化地”。关于雷锋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和学雷锋活动的研学,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习惯动态。而作为建制形态的雷锋学院的出现,是对以往做法、过程的梳理、整合,进而加以固化和永续。
雷锋学院的诞生是抚顺雷锋文化资源本源性的升华与价值发掘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抚顺。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使这座城市深刻审视和认识到自己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独特的红色资源。抚顺是雷锋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雷锋在抚顺践行共产党人宗旨的印迹,是红色文化资源中独特的存在,是红色文化资源重要的载体和依托,它既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发展起来的雷锋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元素,其红色基因是其内核与精髓,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内在力量。
完备的载体基础。鲜活、独特、丰富的素材和场景,是干部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的必要载体。抚顺具有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备、完整地展示和宣传雷锋事迹的纪念专馆,还有雷锋生前活动遗迹如瓢儿屯火车站、闻名全国的学雷锋示范基地抚顺供电公司等数十处。一些雷锋事迹的重要见证人都健在。这些史迹、史料、场景以及纪念场所等,是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历史的见证和高度凝结,为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最具有感染力的载体。
扎实的基础条件。抚顺在全国率先开展雷锋精神理论研究,对雷锋文化进行创新性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储备了一大批各地的专家学者;同时建立专门的雷锋精神研究机构,为开办雷锋学院积累了经验、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努力发掘雷锋文化的丰富资源,充分展现雷锋文化的政治价值、理念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构筑发挥雷锋文化“资政育人”功能的大平台,培养雷锋式的干部队伍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抚顺的使命。抚顺市委作出重大决策,着手创建全国第1所雷锋学院,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将雷锋学院打造成每年培训5万人次学员,集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雷锋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教育实践基地。
雷锋学院是面向新时代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信仰托举,它的意义是巨大的。雷锋学院的诞生,完善了干部教育的整体布局,填补了干部教育内容上的空白,为学雷锋活动半个多世纪宏大叙事的续写和推进书写了新的篇章,并打开向世界传播中国价值的又一个崭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