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气球:样板村的游乐场,隐患重重的项目
2019-11-07
南方周末记者汤禹成发自山东烟台南方周末实习生张榕潇
★一座样板村庄里的游乐场,一个隐患重重的娱乐项目,一对殒命的母子。
马家沟气球项目资质成谜。能确定的信息是,旅游监管部门曾告知景区内不能放载人氦气球,因为该项目未备案。
水乐园营业前一天,村委会副主任刘奎烈在朋友圈发了气球场地动工的视频和照片,并配上文字:“气球升起来了。”
气球是往西北边飘的。从烟台飘来。
这是2019年国庆长假第一天,刚过11:00不久,胶东平原的秋天。气球先飞越了一片低洼地,下面是秋草、房屋和水坝。又飘过一个高坡。坡上,杨树叶渐黄,凋零。排布齐整的白蜡,灰褐色树皮纵向开裂。随后地势渐低渐缓,苹果熟透,鸟群光顾田地。
一声爆裂的巨响。
太高了。蓬莱市刘家沟镇园艺场的人们无法靠肉眼估量爆裂发生的高度。更没人知道,一个载人气球爆裂了,上面有一对母子。
常人不忍想象母子在生命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微博里有旁观者留言:“我觉得最痛苦的,是大人在还有最后一点意识之前,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恐惧的同时,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起遭受这般恐惧……”
最先发现母子的目击者记得,炸裂后的彩色气球布,摊开在地面,包裹着尸体,母亲露出一张脸,孩子露出一双鞋。倒落一侧的杨树,有枝桠被折断,长长的钢缆挂在了对侧一棵杨树上。
这条钢缆是罪魁祸首——山东烟台市公安局后来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正是由于固定钢缆脱落,气球才失控破裂,导致母子死亡。
130次升降130人次
事发多日,血迹始终留在这条道上,事故定性为刑事案件,景区被责令整改。
烟台马家沟生态旅游景区主打亲子游。随着暑假结束,天气转凉,仙境水乐园游客渐稀,并在8月28日暂停营业。
村民宋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约在9月中旬,气球从水乐园挪到常设的童真园附近空地。那是一个圆形沙地,中间有个固定绞车的水泥桩,四周有挂钩。
10月1日,气球项目搬迁后第一次运营。村里人都盼着游乐场能在国庆长假大赚一笔,如此,工钱便有着落了。
烟台市旅游监督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曾告诉新京报,从2019年5月到10月,监管部门到景区检查十余次,9月30日,即事发前一天也去了,在游乐场内并未发现载人氦气球。
村民的说法却是,气球从9月中旬开始,一直放在那块圆形场地上。
据南方周末记者多方了解,载人气球由一个30岁左右的李姓女子承包经营。马家沟每卖出一张门票,无论游客坐不坐气球,李姓女子都能从中获得5元回报。
村民们都知道,李姓女子是村支书兼景区老板马继业小舅子的女朋友,双方见过父母。在马继业的口中,“她专门经营气球,年薪百万”。
8月时,村民刘明也去给载人气球干过活。他在村里出了名力气大,没接受过培训,收到的指示就是听从李姓女子指挥。他在那里干了5天工,计了5天工分,负责为游客
系安全带,拉绳索。
项目并不复杂。
每天项目开始时,除中间的钢缆外,其余十根布绳都被解开。游客在类似秋千的悬空座椅上坐好,每次两人,李姓女子操控绞车,放开钢缆,气球升空,在一定高度停留,整个项目大约持续3分钟。气球上的人总希望飞高一点,但一般到了20多米,顶多30米,他们就会让氦气球保持在上空。之后,李姓女子遥控操纵绞车,绞动钢缆,气球下降。刘明与另一名村民则拉着气球周围的几根布绳,保证气球正直下降,平稳落地,不东倒西歪。
刘明发现拉绳其实不费力,气球主要还是由那根钢缆牵制。他的工作只是调整气球上升和下降时的位置。
最多的一天,刘明负责了130次气球升降。也就是说,那天至少接待了130人次游客。
10月1日那天拉绳的不是刘明,而是童真园的员工,但也并非专业人员。
湖北航特航空飞行器有限公司(下称“航特航空”)业务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载人气球至少需要两个专业操作人员,一个随游客一同升空,当出现气球失控的紧急情况时,操作员将在十几秒内打开阀门,放出氦气,使浮力降低,待气球停止上升,在空中漂移时再关闭。另一个操作员则在控制室操作设备,观察监控。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三个月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后,才能上岗。据她了解,考试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践操作,对于未接触过的人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合格率也挺高的”。
此外还需要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氢气还是氦气?
国庆假期首日,马家沟游客不少,烟台吹3-4级东风,气球起飞了。
早上九点干活时,刘明远远看到气球在山坡上升起。事实上,景区一张夏天的宣传海报上强调了氦气球安全须知:热气球系留飞(体验性),升空最高50米,视天气情况而定,风力超过三级停飞。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事故气球图片显示,这是一个能承载双人的彩色气球。气球下面以绳索固定一根杆子,杆子下安置着两个座椅,杆子中间系着一条钢缆,与地面绞车相连。
事后人们回想,这个色彩鲜艳的气球有太多灰色的隐患。
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固定钢缆脱落是事故最直接的原因。刘明记得,在水乐园时,气球钢缆有一百多米长,而十一运营时,因为地势更高,钢缆换成了60米的。他听村里人说,“绳子是刚换的,不会断,应该是底下没卡住。”
截至发稿,该说法未能进行交叉印证。
一名业内专家介绍,钢缆有两个端头,一端连接氦气球,一端连接位于地面的卷扬机(即前述绞车)。钢缆端头由五块钢制压板压在卷扬机的储缆筒筒壁上,安装需要由专业技工来操作。该专家分析,钢缆脱落原因有两个可能:一是安装固
定问题,如每块钢板上的两个螺栓未以同样力矩拧紧,导致受力不平衡,也可能是螺栓等零部件本身的材质“不合规”。
这与刘明听到的说法有些相似,刘明说,当时村里人曾提到“(钢缆)到了60米一下没卡住,不能单卡,得双簧卡”。但“单卡”是否指的就是那关键的钢制压板,不得而知。
其他绳索的固定也存疑。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发布、2006年7月实施的《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技术条件(GB/T20051-2006)》(下称“《技术条件》”)规定,“保险绳(保证气球与地面的安全系留)数量应不少于3根”。也就是说,当气球升空后,仍需要有至少3根保险绳固定于地面。而据刘明回忆,固定在地面的只有一根钢缆,两根布绳由村民拽住,其余绳索并无固定。
与刘明的说法相对应的是,宋楠暑假去水乐园接孩子回家,看到上升的气球,也只见一根主缆和地面相连。
在刘明的叙述中,气球原本可载重100公斤。国庆节前,李姓老板又花了五六万元补气,使载重达到120到150公斤。村民的推测是:“多充点气,气球不是能快升快降嘛,可以多拉几次。”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关键信息至今没人能说清:气球里充的,到底是氢气还是氦气。
氢气和氦气的密度存在差别。
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氦气,密度更小的氢气能让气球升得更高、更快。
价格上却相差巨大。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氢气储存研究的朱海燕介绍,目前市场上氢气和氦气的价格相差十倍以上,每立方米氢气12元左右,而每立方氦气则达到135元以上。
但氢气危险多了。氢气易燃易爆,中国化工橡胶株洲设计研究院专家曾学良指出,烟火应至少被隔绝于氢气球10米以外。而氦气是惰性气体,遇到明火不会燃烧。
宋楠记得,马继业的小舅子曾站在气球旁与他聊天,提到气球“充氦气花了17万”。但一个令人生疑的细节是,他给小舅子递烟,却被李姓女子制止。对方说,这气体易燃易爆,不能抽烟。
《技术条件》明确规定,系留式观光气球所用气体必须是氦气,且应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氢气。
事发后的相关报道中,氦气与氢气混淆不清。官方的回应直接回避了气体性质的问题,在烟台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通报中,出事气球被称为“可乘坐游客的气球”。10月31日,南方周末记者电话联系烟台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询问案件最新调查结果,对方称不清楚,截至发稿时止,未有更多调查结果公布。
“只愿出几万块钱”
气球操作隐患重重,而追溯过去,或许祸患早已埋下。
江苏某气球生产企业经理黄平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2017年,一位男客户曾向他咨询载人气球,“他想买一个两人的气球,要求价钱低,只愿出几万块钱。”这位客户称,气球项目要在山东烟台马家沟景区运营。
但黄平知道,这样的出价,连气球材料都不够。“我们的气球材料要几千元一平方。”黄平所在公司仅生产10人以上型号的气球。生意没谈拢,黄平听说,客户与杭州一家企业签了合同。
黄平口中这家杭州企业的业务员回应南方周末记者,不清楚公司是否给马家沟景区供货。“那种(载重)300斤的双人气球,直径大约9.2米,但我们公司暂时不卖了。”业务员展示了另一种“表演气球”,直径为6.5米,仅售16200元,载重140斤左右。而同等型号的气球,在另一家杭州公司则需要6万元左右。
当南方周末记者提出“表演气球”是否可以改装成载人气球时,业务员表示可以,但强调“我们只卖球体,那些座椅栏杆什么的,客户自己装,我们不负责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员表示,无论是能承载300斤重量的双人气球还是表演气球,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上,都会被称为“观光气球”,而不会提到载人功能。黄平指出,这是避免责任风险的一种方式。
载人气球行业乱象丛生,也与监管和法规缺失有关。
在山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上,“系留式观光气球系列”被列为特种设备中的大型游乐设施一类。载人气球项目投入运营前,需要经过大量行政审批。湖北某气球公司业务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载人气球投入运营前要经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一系列检查,约半年后才能取得许可,此后每年还需要由地方特检院年检一次。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调整改革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的公告》显示,2009年起,大型游乐设施的行政许可被下放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山东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一位高姓副处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载人气球投入运营前,需要提交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此种型号气球在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和定点报告、生产厂家的产检标准,以及生产厂家与运营方签订的相关合同,以取得该处的审批许可。此外,还需向当地旅游部门和建设部门提出申请。
资质办理存有灰色空间。在南方周末记者以经营者身份咨询时,一气球厂家称,载人气球项目开始运营前,需要请当地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来检查,但“特检院不好约,可能要等一段时间”。运营方可以先营业,“只要宣传得不那么大,他
们不知道的。边营业边等特检院过来检查”。
马家沟气球项目资质成谜。目前能确定的信息是,旅游监管部门曾告知景区内不能放载人氦气球,因为该项目未备案。
前述高姓副处长表示,目前山东省此类设备审批已下放到各市县级单位,他对马家沟景区载人气球项目不了解。烟台市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则回应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并无审批载人气球的业务,“你去应急管理局了解一下”。南方周末记者电话联系烟台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称载人气球“不归我们管”。
行政审批主管部门不清,相关法规也未有明确的规定。南方周末记者查阅《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规则》等相关条例,并未发现和载人气球具体设计规格相关的规定。有迹可循的只有上述《技术条件》,该文件对充气要求,绳索、吊挂件和乘坐物的安全系数都有所规定。其中提到,现场应有以主力绳系留点为中心,半径25米的安全范围。据南方周末记者现场观察,沙地半径并未达到25米。
相似的悲剧
就在这重重隐患中,悲剧发生了。
这次发生事故的载人气球属系留气球,由一根主缆和地面相连,而非靠点火控制浮力且无需和地面设备相连的热气球。载人系留气球内只被允许充氦气,因此也常被称为载人氦气球。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载人氦气球1999年最早在法国诞生,而后传至三十余个国家。据他了解,目前国内至少有7处正在运营的载人气球项目,如西溪湿地“空中揽胜”观光氦气球、天目湖“云中漫步”观光氦气球。
根据景区图片以及文字信息,上述两个景区的载人氦气球球体更大,承重更重,下部均系有圆柱形吊舱,吊舱外有保护网,安全员可以携同游客升空,与马家沟景区游客乘坐的秋千式座椅不同。
登高揽胜向来备受游人垂青,而载人气球则提供了更为瑰丽的想象,坐于其上的人们体验到翱翔在空中的刺激感,也受到投资者追捧。一份产品介绍写道,“载人观光系留气球项目体验形式新颖,市场容量广阔,收益回报周期短,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空间”。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解释载人氦气球的兴起:“旅游业兴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载人多,没有热气球那样对天气的要求高,比热气球安全。”
危险常常伴随刺激感同在。
热气球事故在国内外并不少见:2009年10月14日,国内某航空俱乐部一载有7人的热气球从阳朔县境内起飞,飞行约50分钟后至荔浦县马岭镇德安村山面屯下降时发生倾斜,热气球着火,造成4名荷兰籍游客坠落死亡,另有1名荷兰籍游客及2名中国籍飞行操作员摔下受伤;2018年1月5日,一个热气球在埃及古城卢克索附近坠毁,事故造成1名游客死亡,7人受伤;2019年2月18日,墨尔本两个载有17名游客的热气球在空中飞行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坠毁,10名游客受伤。
而被投资者们认为更安全的载人氦气球,也早已在国内出过事。
2016年10月,一名24岁青年命丧江西鄱阳县桃花源记游乐场。据媒体报道,当时由于固定气球的绳子断裂,气球失控,不断上升。这名游客一直在求救,但周围人无计可施,一声巨响后,眼睁睁看着气球坠落。从死亡数量来看,这或许也是仅载1-2人的小型气球,和此次事故气球类似。但后续调查结果并无发布。
更早些时候还有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2012年6月,香港海洋公园载着8人的氦气球急坠,造成6人受伤。调查结果则清晰地讲述了事故原因:气球在操作时受到热力和重复的机械运作影响,引致快速放气口封条与气囊的黏合力减弱,出现局部分离现象,直接削弱接缝的拉力强度。经一段时间运作后,封条的分离部分扩大,最终导致接缝出现缺口,泄漏氦气,引致此次事故。
▶下转第4版
直到事故发生前,马家沟村都是烟台乃至整个山东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
在当地官方的叙述里,2004年是马家沟的关键一年。其命运开始转变:那一年,村支书马继业走马上任。这是一个强人村支书,他收回被村民抢占的村资产,发展经济。
2012年,马继业启动了一个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这就是马家沟旅游度假区。景区在2013年被评为3A级景区,通票票面价格为70元。一份景区介绍写道,“今天的马家沟,已形成了集葡萄酒品鉴、亲子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温泉洗浴养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胜地”。
马家沟紧挨206国道,这也是一条烟蓬(烟台到蓬莱)旅游观光大道。假日里,蓬莱或烟台的家长带着孩子,驾车经观光大道到马家沟村度假。
再后来,马继业描绘了一幅更庞大的蓝图。水上乐园、玻璃大棚都需要不小花销,但资金链已经捉襟见肘:马继业发不起工资了。2018年,马家沟村第一次拖欠了村民工资,至今未发。公开资料显示,当年动工的仙境水乐园耗资3000万元,在2019年7月16日开放。
整村发展一个产业,在胶东地区并不少见。马家沟村委会的展板显示,近年来,马家沟村年接待游客三十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
在夏天的宣传海报里,“载人氦气球免费体验一次”被特别加粗强调,能看出,景区希望载人气球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带你一起体验凌空翱翔,北观黄海、南望金山,俯瞰景区全貌,感受上帝视角带来的视觉冲击!”
村干部为之吆喝。村委会副主任刘奎烈的朋友圈展现了他对载人气球项目的期待。7月15日,水乐园营业前一天,他在朋友圈发了气球场地动工的视频和照片,并配上文字:“气球升起来了。”
(刘明、宋楠为化名,南方周末实习生任淼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直到事故发生前,马家沟村都是烟台乃至整个山东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
在当地官方的叙述里,2004年是马家沟的关键一年。其命运开始转变:那一年,村支书马继业走马上任。这是一个强人村支书,他收回被村民抢占的村资产,发展经济。
2012年,马继业启动了一个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这就是马家沟旅游度假区。景区在2013年被评为3A级景区,通票票面价格为70元。一份景区介绍写道,“今天的马家沟,已形成了集葡萄酒品鉴、亲子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温泉洗浴养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胜地”。
马家沟紧挨206国道,这也是一条烟蓬(烟台到蓬莱)旅游观光大道。假日里,蓬莱或烟台的家长带着孩子,驾车经观光大道到马家沟村度假。
再后来,马继业描绘了一幅更庞大的蓝图。水上乐园、玻璃大棚都需要不小花销,但资金链已经捉襟见肘:马继业发不起工资了。2018年,马家沟村第一次拖欠了村民工资,至今未发。公开资料显示,当年动工的仙境水乐园耗资3000万元,在2019年7月16日开放。
整村发展一个产业,在胶东地区并不少见。马家沟村委会的展板显示,近年来,马家沟村年接待游客三十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
在夏天的宣传海报里,“载人氦气球免费体验一次”被特别加粗强调,能看出,景区希望载人气球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带你一起体验凌空翱翔,北观黄海、南望金山,俯瞰景区全貌,感受上帝视角带来的视觉冲击!”
村干部为之吆喝。村委会副主任刘奎烈的朋友圈展现了他对载人气球项目的期待。7月15日,水乐园营业前一天,他在朋友圈发了气球场地动工的视频和照片,并配上文字:“气球升起来了。”
(刘明、宋楠为化名,南方周末实习生任淼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