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是最好的安排

2019-11-07金薇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青春数学

金薇

与周围的语文教师相比,我是一个非典型的语文教师。我既没有从小在心底里生长着的教师梦,也没有师范生的培养背景,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纯属偶然,纯粹好玩。我的青春岁月里藏着一个关于记者或是律师的梦,藏着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只是我将它们深深地藏在了底下,以至于父母和老师都不曾知道。

因为小学遇到一位有趣的数学老师,我喜欢上数学,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数学老师特别会讲故事。每当我们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后,她便会信守承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记忆中,每堂数学课都是那么值得期待,每一次练习都是那么认真完成,就连抄题目也成了一种享受。我小学作业本上那近乎印刷体的抄写常常被老师拿来表扬,我也是在那时,在数学课上爱上书写,爱上写故事。或许,今天听来有点太过传奇,我的语文兴趣竟然是被一位数学老师点燃的,我对“努力、认真”的认识也是这位数学老师启蒙的。那几年是我最开心的几年,因为每天上课都有期盼,而每次期盼都有回响,哪怕因为自己年幼犯错被她批评也是一件让人舒畅的事情,我读书的意义似乎就在于能够与这位数学老师见面,让她看到我的进步和成绩。

而读书习惯也是偶然养成的,因为我的父母是双职工,家里没有人可以照看我,所以,每到寒暑假,一把钥匙就把我锁在了小小的天地里。为了让我不寂寞,妈妈买来了不少书陪伴我,读书的速度就这样练出来,到后来实在无聊,把家里的《辞海》拿出来翻了个遍,那里面有杂七杂八的诸多知识,我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了地理,喜欢上了一切有趣的东西。相比于同龄人,我失去了外面广阔的天地和玩耍的同伴,然而,我却在看似无聊的时间和空间里收获了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或许与知识有关,或许与习惯有关,也或许和脾性有关。多年后,想想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在忙乱不堪的现实中,或许和这段经历有很大关系。

初中时代的如期到来,没有任何惊喜,也没有任何兴奋,因为自由自在的日子渐渐少了,因为那种对课堂期待少了,我和同龄人被推上了一列名为“应试”的快车。在这列快车上已经容不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已经容不下各种胡思乱想,我曾经小心翼翼打量着周围的同学们和讲台上的老师,莫名其妙地会觉得他们长得非常像,就连说出来的话都基本一样。考试之后那张贴在走廊的红榜成为了大家话题的中心,从同学到老师到家长,而且一直要延续很久。我不喜欢这样的学习状态,但是却无法改变这样的状态,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任何一门学科都提不起我的兴趣,甚至还出现了某门让我生厌的学科。

为了尽可能避开无聊的时间,我参加了数学竞赛组。那个时代奥数远没有现在热门,仅仅是比赛之前集中上几次课。我是带着逃避之心来到数学竞赛组的,却没有想到在这里又重新遇到了“有趣”。因为对数学的喜爱,大家聚集在这里,就连负责指导的老师也仅仅是因为喜欢而来上课的,没有现成的培训材料,他就临时编了不少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题目。那段日子不长但是很有趣,同学们之间既互相帮助又互相挑战,每当难题解决的时候,集体的欢呼声便成了这间小小教室里独特的伴奏,每当难题无法解决时,一群人可以在教室里熬到很晚回去,全然不考虑其他。少年的热情和勇气常常让指导老师们感慨不已,我注意到那位数学竞赛指导老师常常在教室另一端静静地看着我们,或许我们的青春年华勾起了他对自己青春的回忆。一代代人的青春或许有着种种不同,但是青春的美好却又是如此相似。那个时代,没有人去计较拿了几等奖,拿个奖就行了,特等一等自然好,拿个三等奖也可以开心好一阵子。我也不小心拿到了全国希望杯、华罗庚杯“三等奖”,作为语文课代表拿了数学的奖项,这在我们那届是个例外,可是在我看来,其实很正常,因为那时候我是真心爱数学的。

语文或许是我的强项,但不是我的最爱,我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不喜欢语文。印象中,语文课除了读课文,就是分段写段落大意,平淡无奇又没有温暖的感觉。

初中的语文似乎依然如此,只是背诵的内容多了些,作业多了些,我依然对语文没有感觉,与语文老师的距离就是课代表与任课老师之间该有的距离。直到有一天,因为要去参加演讲比赛,需要交稿子给我的语文老师,我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进她的办公室。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夕阳下的那间办公室,余晖透过窗棂落在老師的脸上,她在静静地批着作业。突然之间,觉得这位个子小小的彭老师身上有着别样的恬静,和以往认识的不一样。走过去,将演讲稿交给她,准备马上离开。彭老师把我叫住了,边看演讲稿边给修改建议,她的反应速度很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演讲稿中存在的问题。她顺便还和我聊了聊一些世界知名的演讲家及精彩演讲,聊着聊着,我瞬间有种不认识她的感觉。聊天时的海阔天空,聊天中的神采飞扬,小小的身体竟然有强大的爆发力,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也没有想到过的。

原来,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甚至她都南下广州去尝试过。可是,生活的现实,父母的牵挂让她最终放弃了理想,回到家乡做一名语文教师,并且最终也收敛起了她的锐气,与别的同事一样。她笑笑说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异,我看着这位语文老师,有点心疼也有点不理解,时间和现实难道真的会合谋将一个人的才华和理想磨灭吗?

经过这一次的深度交流,我发现自己有点喜欢这位其貌不扬的语文老师,喜欢借着送作业的机会去靠近她,与她闲聊,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心里有了一个梦,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或者是律师,原因或许与她有关,或许与描述的精彩世界有关。

上世纪90年代的人们没有那么迷恋大学,因为大学录取比例太低,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专科学校,就业是能够看得到的实惠。为了我的那个藏在深处的梦,我对父母说我选择读高中,尽管很多人劝我女孩到了高中跟不上,考大学很困难。幸运的是我的母亲很开明,也很有远见,觉得我就应该去读高中,去拼搏一下。

一直以来,我在学习上总有着一种优越感,似乎没有怎么费力气,成绩也基本处在前面,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发现就是学业在瞬间就变成了一件难事。调整再调整,发现理科尤其是物理,于我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在最苦恼的日子里,我发现文字是可以拯救自我的,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可以自在地生活,我依旧是强大的自我,大概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写散文,写诗歌。喜欢读小说,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前行的力量。读了些什么书,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语文课上用书皮包起小说的恶作剧,只记得拿着英汉词典偷偷地翻译外国原版小说《黑郁金香》,还记得自己的散文诗在全国某个大赛中获了奖。

突然之间,我就变成了一名标准的文科女生,语文政治历史的成绩遥遥领先,而理科成绩也遥遥在远方。学习的世界在高中阶段变成“冰火两重天”,我也成了老师们眼中“一言难尽”的学生。在未分科之前,日子过得很痛苦,面对不喜欢且怎么也学不好的学科,我却还要做着无谓的挣扎,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以扎心的疼痛结束,可第二天依旧要“屡败屡战”。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就是在这样的疼痛中进行着,也深深体会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真谛。那个时候的自己常想:如果我去读了中等师范,那我就不用被折磨了。另一个声音告诉我:记者梦和律师梦还在远方等着我去实现。可是,这个声音是那样的微弱,很快被现实的剧痛湮没了,十六岁的花季就这样在跌宕起伏中过去了,来不及绽开。

文理分班之后,我仿佛有了重生的感觉,因为足够应付学业,故而,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又回来了。年少的人很容易在自由宽松的状态中得意忘形,我也不例外。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愉快地与同学打闹着,用各种方言演绎着语文课文,结果引得周围的同学狂笑阵阵,班级的纪律似乎就被我破坏了。无心制造的闹剧终于被班主任发现了,他认定我作为班干部破坏班级纪律的罪行过大,要我公开承认错误。我固执认为自己只是在讀课文,狂笑是同学们的选择,或许是因为临近高考大家心理压力过大,所以一点动静都可以掀起波涛万丈。与老师对峙的结果就是我的书包从四楼直飞一楼,我也被赶出了教室,被要求请家长,十二年的好学生在那一刻变成了“坏学生”。崩溃的一天,我躲在好友的寝室里睡了一下午,没有回家。醒来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我甚至想过就此休学。

记不清,那天我是怎样走回家的,但是我记得我没有告诉父母这件事。记不清,这件事后来是怎样收场的,但是,我记得高三后半段时间我近乎疯狂地学习。终于,在高考中以地区第三名的成绩告别了我的高中阶段,告别了我的青春时代。那一年,因着成绩我可以实现我心中的新闻梦或律师梦,而命运弄人因为填写了提前录取栏,我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班录取。依旧不甘心的我,在大学四年辅修了法律专业,做了四年的记者编辑。可是,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因为觉得有趣就参加教育实习,结果就喜欢上了,再后来,就是我一直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着,到今日已经十八年了。

我的青春就是在诸多“意想不到”中度过的,梦想和喜欢似乎总是在现实中显得那么微弱和多变,相比于不少“坚定信念”的励志人生,我的青春是非典型的。回首之时,发现“遇见是最好的安排”,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而未来自来。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青春数学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迟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