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的“孤独有上好的成色”

2019-11-07赵目珍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刺客组诗个体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诗歌要阐明一种个人心迹,并且时刻保留认知和谋求救赎的意义。这种观点的有效性在于,它时刻从“人”以及“人的存在”出发来探求诗歌的终极价值,从而寻求一种独立性或社会学意义。从这个层面来审视当下诗歌创作,我十分欣赏那些从个体意志或精神溯源来剖白自己和“取悦”世界的写作者。他们以个人偏好为焦点,尽情地描述情感上的喜乐悲欢,从来不理会它们与流行价值观是否相左。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又表现出独到的匠心,让我们看见一种精神或力量的存在。周文婷的诗歌就是这样有心的写作。

诗人曾有一首《未来词》,全诗指向“未来”和对“未来”的美好诉求。然而,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出,诗人对于未来的想象完全建立在现实之上。正如诗人所指出的,尽管“未来的面积有些庞大/可惜了,我们不是最理想的居住者”。由此可见,诗歌即使是对某种想象的建构,而实际上仍是写尘世的生活、内心的彷徨和无边的现实主义。比如其《小黑屋》看起来写得空灵感、含蓄性十足,然而“看见彼此”仍是一种对现实的观照;《催熟时间》写个我与母亲采取各自的视角对“自己”进行两相审视,其实经由对比可以发现,最懂得自己的仍是自己。这正从反面验证了现实与“想象”有一种辩证的统一。

在诗人另外的诗作中,我们曾在诗中看到她力图宣导一种情感、渲染一种气氛。像《我想告诉你》《飞吧》《到未来去》《我们之间》《涌向平静》等诗似乎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告白”结构。它们通过情感的冒险,表现出了诗人写作的真诚。这种写作方式,在她的《催熟时间》这一组诗里,其实也还贯通着。比如《藏经阁》《刺客的信条》,即是内心的告白。与诗人的《飞吧》类似,这些“告白”以内心之中的“倾诉”为节点,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一个隐在的对象上,从而使得其在现实中的生活有了一层实在的意义。通读这些诗篇可以感觉到,诗人对于自我既有追求又有反省的一面,出于“解放”的理由,她将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事物联系到一起,然而却又对物质性的世界有所保留。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诗人。但与“告白”相对,《催熟时间》这组诗更多地采用了“独白”的方式,像《仿佛被自己深深爱过》《摘星的人》《双手合十》《美少年》《二三事》《纪实》等,即是如此。“独白”虽然也是“告白”之一种,然而不同的是,“告白”似乎总有一个外在的对象,而“独白”只是对个人内心的一种倾诉。这种方式通过对个体情感的流露,让我们看见诗人的“小心思”。以上这些层面的“告白”都带着陈述的性质,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差异。透过这些差异我们能够很好地领略诗人在诗歌中对于自己的预设,并且深刻认识到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在建构诗歌时的匠心。一个诗人必须勇敢地跳入各种预设的场景之中,才能够认识到整体的全部意义。

从诗歌的建构来看,诗人对于个体情感的展露是丰富的。有急切的告白,也有平静的陈词,通过这些叙述,诗人既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也完成了一种自我认知。诗人曾谈到自己最原始的“本我”(诗作《小小小孩》),这次则谈到“任性的救赎”(《藏经阁》),有感性上的不确定性,也有理性上的确定性。除此之外,我们还想指出的是,诗人的这一组诗由于有表白心迹的重要作用,故而在表现方法上多是抒情的范式。然而抒情亦有“迂回”和“直接进入”的差别。前面所述很多篇章一读即是“直接进入”的方式,然而作者亦不放弃“迂回”的策略。像《小黑屋》《藏经阁》《刺客的信条》和此前的作品《保护主义》就带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抽象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诗篇依赖于对某种场景想象性的建构,并且企图通过场景的虚设来获取情感上的共通。与直接表现情感不同,这样的写作表现出无法重复的“主张”和独立性,变成了一个既属于诗人内部也属于诗人外部的写作,由此也为阅读带来了一种“敌对力量”。但可以指出的是,这种“敌对力量”并非游离性的,一旦你进入了诗人暗示中的“理想国”或者攀上了诗人偷偷放置的“绳索”,其中的秘密便可窥见了。

細读周文婷的诗歌可以发现,其作品大多是一种灵动意识的游移。然而对于诗歌而言,一个个体特殊时刻的灵动意识有时恰是诗歌创作中最核心的东西。一如《刺客的信条》中所说,“穿着黑夜行走在白天的你/孤独有上好的成色”。周文婷就像这样一个“刺客”。

赵目珍,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刺客组诗个体
可见光(组诗)
滋养组诗
饭后闲笔组诗
苍凉组诗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嘻哈动物帮
刺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刺客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