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汽修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
2019-11-07吴梅燕
吴梅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高。本文主要讲述在汽车维修工作中,工匠精神的体现。并以此为据,思考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入工匠精神。力求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8-0013-02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在现在社会环境中不仅要体现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1]
1.工匠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是严谨、一丝不苟,是耐心、专注、坚持,是专业、敬业,是淡泊名利。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是日复一日的磨炼,是对自己技艺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总结。工匠精神影响着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因此工匠精神逐渐主导了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中汽协会(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在2016年1月13日发布了2016年全年汽车产销数据。2016年全年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的销量逐渐上升,汽车事故的数量的也在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要掌握汽车的原理与结构、现代检测与电子维修技术,熟悉传统维修技术与现代维修技术。同时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便精准、快速地找出汽车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然而,日前我校大多数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学生的技能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2]
3.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日复一日的磨炼,是对自己技艺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总结。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工匠精神,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训练。什么是汽车维修,汽车维修具体应用在哪些地方?实践,是最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职业所需的方法,也是最能培养出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例如,汽车的传动系统,可以使学生进行拆装训练,明白动力是怎么样从发动机到轮胎。让学生思考怎么情况下是影响汽车动力传动,当需要更大马力的时候,怎么对汽车进行改装。如此,使学生充分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责任与应用,使学生热爱职业,可以脚踏实地、不急不躁的工作。
在汽车拆装实践中,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一套零件的拆装,但是并没有对其技能进行总结掌握,这样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下面以汽车拆装实训为例,阐述如何在汽车拆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第一,实训室安全责任合同。在学生每次进实训室前,教师告知学生在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着结实、合身、清洁的工作服。不带有金属的皮带、扣、手表、戒指、项链。腰部不挂钥匙。戴工作帽,穿安全鞋,戴工作手套等等。在实训室内不能嘻闹等等。教师在每一次实践前纷发任务书,学生在任务书上签名,并再次明确安全责任。
第二,对上次的实践进行总结,明确本次的实践任务,所需完成的实践目的,所需运用的工具。检察工作台,检察所需的工具,并对工作台和工具的情況进行相应登记。
安排好工作台的工作位置,如工具放置的位置、拆卸下来螺丝钉放置的位置,拆卸下来的零件的放置位置。即可以专门的工具箱放置工具;专门的小配件盒专门放置小配件;工作台上可以先贴数字,拆装的零件按顺序摆放,同时在数字的旁边固定一个小盒子,专门用于放置螺丝、塑料扣等。
第三,将所需拆卸的零件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点时,一定要走指定的通道。毕要时,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转移。
第四,每进行拆装一次,进行一次小记录,例如,使用什么工具进行拆装,拆装过程顺利;拆装过程不顺利,原因是什么,解决人是谁,解决方法是什么等;什么样的拆卸会引起零部件损坏,如何避免。
第六,始终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把工具或零件留在指定的位置放好。
第七,当所有零件拆卸完成后,开始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每进行一次组装,进行一次小记录,比较与拆装之前的区别,写下可能产生区别的原因。
第八,组装完成后,检查工件是否可以使用,进行记录。如可以使用,记录正常使用;如不可使用,记录可能原因是什么,解决人是谁,解决方法是什么等。
第九,整理工作台,检查是否有漏装的螺丝钉、小配件,检查并记录是在第几步漏装。归还拆装零件。
第十,整理工具,记录工作如的使用情况,工具使用情况。记录工具是否损坏,是否需要更换等等。归还工具。
清理工作场所,关掉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上交任务书。
通过大量的拆装练习,让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判断汽车的故障,掌握汽车拆装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断提升维修质量和良好的习惯。例如,拆下的细小部件应习惯性地规放在不同编号或不同规格的盒子里,且不同规格的盒子的摆放位置应该遵循规定,这样可以节省来回的时间,提高拆装效率。又如,在拆装阀体盖等多螺孔的构件时,要求学生做两遍旋紧,第一遍将所有的螺丝同时塞进螺丝孔,先定位;第二遍再将螺丝扭紧。学生自行对比可以发现,一颗颗扭紧会倒致最后一颗螺丝很难扭紧。再如,装多孔结构件的时候,要求学生对角拆装,可以保护螺纹孔。教师可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找出对角装拆跟顺序装时的异同。以学生为中心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检查、评价,不断追求效率,不断演绎“工匠精神”。
在汽车拆装实训课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注重技能训练,还要让学生学会经验总结。
每次实训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让每次实训课成绩优秀的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与学生认真探讨一周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评价、检查”,让学生发现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精益求精。
汽车拆装实训结束,学校举行大型综合汽车拆装比赛,并进行答辩会,让学生在答辩会上阐述自己在汽车拆装过程的心得、体会,接受评委的专业提问,加深对学生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的教育。竞赛既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又营造了热爱专业的氛围,使学生能树立坚持学好本专业的信心。
4.教师应先具有工匠精神
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一言一举均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所以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之前,作为教育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不断磨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做到严谨、耐心、专注、坚持,精益求精。在教育过程不断向学生渗入工匠精神。
而在学生实训中,教师应先规化好各个功能区,并用颜色区别开。例如,仓库区,工具领用区,废件回收区,废品处理区,电气集中区,工作区,清洁物品放置区,休息区,划分通道等等。
5.企业员工到校进行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企业一线员工为教师,及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小班化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以企业员工标准考核制度,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获所得,以便调整培养学生的方法。
6.结语
工匠精神逐渐影响企业对员工的选择。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作为企业的选择对象,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是今后教育的主导精神。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之魂,网易[引用日期2016-03-06].
[2] 何越瀚.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人才培养,2017.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