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三精教育”区域品牌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

2019-11-07吴清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9期
关键词:精准教育学生

吴清华

进入新时代,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结合古今中外教育的主流思想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精准教育、精品教育、精神教育”的“三精教育”品牌的总体思路,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港教育工作的战略任务。

一、“精准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精准与模糊、笼统相对,强调准确和具体。“精准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其方法既是思维方法,也是工作方法,着力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要求教师们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习任务的联系性、发展性和差异性,摈弃“一刀切”“齐步走”“笼统化”的陈旧方法,选择更具个性化和适切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策略开展教学。

高港区在推行“精准教育”时,并未否定教育的模糊性特征,而是进一步凸显了诸多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不断变化后产生的差异性。因此,高港区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回归教育本源,站稳教育立场,潜心推行“精准教育”,把“人”放在教育的“最中央”。

1.育人精準化

一是坚持面向人人,统筹教育的共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分类指导不同年龄、不同学力、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个体,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提供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弹性教育。二是注重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的多样性和适切性,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是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四是紧扣“信仰、心理、课程、生活”八字方针,改进德育工作,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解决学生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问题。

2.教学精准化

一是倡导多样成才、人尽其才,综合智力与非智力两种因素,支持学生把兴趣和成才结合起来,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二是统筹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三是推行启发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和走班制、选课制等组织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将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作为“减负提质增效”工作的有力抓手。四是坚持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加强研教、研学、研考工作,突出学情的动态追踪和教师的专业自觉,力求做到精准备课、精准上课、精准作业、精准辅导和精准评价的“五个精准”。

3.管理精准化

一是加快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教育部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为指南,针对党建、教学、电教、安全、财务等不同岗位,明确其工作职责、标准、流程和要求,健全统分结合、条块结合、放管服结合、权责利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二是找准依法办学与自主办学的平衡点,对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实行清单管理,分类指导和督促年级组、学科组、教导处、教科室等组织的高效履职,不断加大人力配置、财务收支、平安建设等工作的牵引力。三是基于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监督机制,提高管理层运用法律、标准、教育督导、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精准化。

二、“精品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论

精品与次品和废品相对,强调品质纯粹和上乘。“精品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论,它既是价值取向,又是行为取向,着力解决“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要求教师们提高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推行人才培养的智慧性实践,做到敬业精业、知行合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精品教育”旨在实现教育均衡、充分、高质量地发展,满足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精品教育”有别于精英教育,后者属于教育方式和对象的范畴,前者属于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范畴,与大众化教育并行而不悖。因此,高港区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教育时势,加速教育转型,倾心构建“精品教育”,致力让每个学生都“出彩”,全面提升高港教育的品质和品位。

1.教育设施精品化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推动,把学校布局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融为一体,努力破解土地、经费、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健全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特别是城镇学位的供给。三是统筹智慧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摒弃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和超出需求的豪华装备,把学校建设标准贯穿到规划、立项、建设、装修、验收、环评等各个环节。四是注重融入教育元素、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变“凝固的建筑”为“流动的教育”,努力营造安全、智慧、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力争把每一所学校的建设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2.教育质量精品化

学前教育重在纠正“小学化”倾向,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深化课程游戏化建设,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重在深化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和绿色评价,综合运用分层教学、教育科研、教育国际化和“互联网+教育”等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大国工匠”,坚持就业与升学两手抓:一手抓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订单式培养,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一手抓普职融通改革,搭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人才成长通道。

3.教育党建精品化

一是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教育系统的意识形态管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责。二是完善中小学党建“条块结合、双重管理”体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标争先”“提质增效”计划,不断提高各党支部(总支)的组织力和向心力。三是大力推行党建特色文化、品牌项目“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建设,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四是积极探索和用好激励鼓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引导党员教师和党员干部忠诚担当、率先垂范,把讲政治、守规矩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三、“精神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

精神与物质、知识、技术相对,是信念、道德、情感、意志、心理等主观状态的总和。“精神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它既直面客观条件,又注重主观条件,着力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正心明道、修身立德、攻坚克难、争先创优的氛围,从而谋求个人成长和学校跨越式发展。

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易经》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993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发布了《精神和道德发展》报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五人”目标和“六个下功夫”的任务。这些均聚焦和普遍推崇“精神教育”。因此,高港区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教育强国的使命,大力实施“精神教育”,进而全面提振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

1.培养精神世界丰富的时代新人

一是开展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深化“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健全家庭与社会、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践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助力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四是解放学生的天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倡导通过“有规则的自由”促进每一名学生成长为人格完善、精神丰富的时代新人。

2.锻造精神境界高尚的教师队伍

紧扣“以灵魂唤醒灵魂、以精神传递精神”的教育本质,引导广大教师沿着“经师、能师、人师”三重境界执着求索、不断提升。在职业境界上,引领教师践行“四有好教师”标准,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神圣性和使命感,誓做一名“不误人子弟”的“经师”。在专业境界上,引领教师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育人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做“教育家型”的“能师”。在事业境界上,把师德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领教师涵养深厚的爱心、高度的耐心与责任心,能够用父母的情怀关爱学生,以自身的德、才、情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做好榜样,当好“身教重于言传”的“人师”。

3.构建精神力量蓬勃的教育生态

无论党务还是业务,无论机关还是学校,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要自觉对标找差,调优精神状态,全面提升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执行力和贡献度。一是弘扬有担当、肯作为的精神,坚决摒弃因循守旧不想为、能力缺失不会为、患得患失选择为、软拖细磨慢作为的现象,营造“夺牌子、争位子、拿票子”的浓厚氛围。二是弘扬团结实干的精神,多一些协作和支持,少一些懈怠和旁观,做到帮忙不添乱、搭台不拆台。三是弘扬奋勇争先的精神,与时间赛跑,用奋斗发声,心无旁骛争第一、创唯一,全力以赴立潮头,汇聚起推动全区教育工作争先率先领先的蓬勃力量。

今后,“高港教育人”将继续保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三精教育”品牌,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新时代教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精准教育学生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