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意义和方法
2019-11-07陶锐杰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上海200023
陶锐杰 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上海200023
0 城市道路“多杆合一”的集约化整合概念
所谓“多杆合一”,就是将城市道路上各类立杆设施上的设备进行迁移搭载集中到一杆,消除因杆件过多造成的安全隐患,使道路杆件林立情况得以缓解。
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是以城市道路照明设施为主要载体,对城市道路空间各类产权归属复杂的杆件设施进行集中整合搭载,进行多杆合一。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城市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规范设置,有效整合城市地上空间资源,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市容景观[1]。
1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意义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对改善城市道路空间“线路蜘蛛网”和“杆件森林”现状,改善城市道路景观,使城市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提升城市市容风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非常必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宏观管理层面上看,道路杆件集约化解决了因设施管理单位过多而造成的管理分散、职责不明、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强了政府职能部门对城市设施及运作的统一管理和整体布局。杆件整合职能部门通过制定杆件设施的设计标准、建设标准等规范制度,避免各权属单位因“各自为战”的工程施工,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减少了对道路反复开挖和施工的扰民情况;杆上设施实行统一供电、统一电费支付,使政府财政资金得以统一管理。
(2)从改善民生层面看,杆件集约化改善了城市道路的景观,提升了市民出行的安全。原先道路上过多的杆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也使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阻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道路杆件整合以后,释放了人行道的地面空间,减少了人行道上的障碍,对市民、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了安全和便利。杆件集约化整合工程,将道路周边的其他设施进行配套设计和修缮更新,使市容环境更加和谐美观,提升了广大市民追求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从杆上设施的权属单位角度看,道路杆件集约化减少了各单位重复开挖、重复施工情况,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减少了各项资源的浪费。例如,上海市某工程项目,根据需求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布控数万台监控摄像机,按照“一杆一机”或者“一杆双机”的设计标准,公安部门预算需要花费数千万资金实施立杆工作。将监控设备统一搭载在集约化杆件上,能够节省近半的资金用于监控设备的技术更新换代,提高了公安监管监控的效率和质量。
2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可行性
伴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人们的不断追求。城市道路设施的“多杆合一”整合管理已成为趋势,全球几个主要大城市都有杆件集约化整合的成功案例,如图1所示。例如美国纽约、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珀斯,日本东京、大阪等等,这些城市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牌、监控设施与路灯有机结合,采用多杆共建、功能共享的方式,高效利用了城市有限的地上资源和街道空间,使得城市道路及路口“杆件森林”的视觉污染得到明显改观,同时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感和市容环境的舒适感。
图1 全球主要大城市杆件集约化整合案例
在国内,已有一些城市开展了区域化的杆件集约化整合试点。例如江苏南京市,选取北京东路为试点路段,将道路上的大型交通杆件、小型交通指示牌和治安监控与路灯进行合并,使道路上杆件数量减少了141杆 (件),减杆率达到38%以上,对大型交通杆件的合杆率达到100%。浙江杭州市,于2018年3月颁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道路杆件及标识整合的地方性标准,规范了改扩建道路上各类设施与路灯整合的设计标准、安装规范、验收标准及长效维护等规范要求[2],为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杆件集约化整合建设,提供了技术和政策性指导。
这些城市的试点和成功案例,证明了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可行性。
3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不是简单地将道路上的杆件设施全部迁移搭载在城市路灯设施上,而是需要根据每条道路的实际情况,结合各杆件权属单位的需求和现场对点位和地下空间的物探结果,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标准进行实施[3]。结合本市正在推进的此类具体工程为例,下面对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规划管理,提出“减量化、配套化、一体化”的原则和方法。
(1)减量化
所谓“减量化”,即对城市道路上的各类杆件类型进行重新规划,在确认布设需求前提下,对道路设施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优化,对多余的杆件设施进行剔除精简,达到道路设施利用率最优化的效果。例如,某路口按需求仅需2~3组治安监控探头,实际上却设置了7~8组;某些道路在短短100 m距离内,反复设置指路牌、公交站点标牌、旅游景区指示牌、出租车上下客标牌;在可以使用中小型道路指示牌的位置设置了大型或超大型指示牌等。这些设置不合理或设置必要性不足的道路设施,既影响道路安全和美观,也影响城市道路空间有效利用,应进行精简和拆除。在杆件集约化整合规划中采用“做减法”原则,将多余的电子警察、治安监控、智能卡口、人脸识别、废弃的各类摄像头,以及指示、禁令、警告、作业区、辅助、告示、旅游区标志、废弃损坏标牌等各种标志标牌“小型化、减量化”,减少后期杆件整合的设计难度和工作量,降低施工费用。
(2)配套化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不仅是道路杆件精简和设施搭载工程,更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在进行杆件整合设计时,必须对周边设施和环境进行综合配套化考虑。例如,杆件整合后是否与周边绿化相一致,人行道铺装是否应同步进行改造,机箱和垃圾桶的位置如何摆放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综合杆落杆的点位、搭载设施类型、杆件颜色与样式的设计等一系列因素,应在杆件集约化整合的前期设计规划中同步配套考虑。在城市道路的多样化情况下,按照“一根杆件一个方案”的原则进行规划,使杆件集约化整合工作在实现道路杆件精简优化的同时,其规划设计的风格、布局、色彩、造型等元素能与周边道路环境和谐配套。
(3)一体化
“一体化”是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的核心。在对道路多余杆件设备进行减量化、配套性规划的同时,对余下的道路杆件,如照明设施、信号灯、路名牌、各类监控探头,以“应合则合”为原则,在确保城市道路各类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统一搭载至集约综合杆件上。这样做可有效减少城市道路上杆件数量,达到城市道路设施一体化、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4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在本市,对道路照明立杆一体化整合工作,早在2015年开始就推出了“智慧杆”和灯杆综合利用的试点。2017年底,市政府对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做出重要批示,2018年初开始全面开展和推进合杆整治工作。2018年3月底,黄浦区南京东路首批30根综合杆建设完成,彻底改变了“城市蜘蛛网”和“杆件森林”现象,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带给市民更加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图2和图3分别为人民广场黄陂北路区域和武胜路、威海路交叉口区域整治前后对比图。
图2 人民广场黄陂北路区域整治前后对比
图3 人民广场武胜路、威海路交叉口区域整治前后对比
5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管理的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道路杆件集约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解决。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杆件集约化整合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1)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健全工作机制。目前,全国开展杆件集约化试点项目的城市均陆续出台了合杆设计技术导则,对道路集约化杆件的设计工艺和建设流程进行了规范,但杆件后续的管理职责并没有明确。因此,应加快编制杆件集约化后续管理养护文件,对杆上设施的日常维护、应急管理等工作的职责权限进行界定。同时,应制定对何种设施可以上杆、商业化设施(基站、广告宣传等)的上杆收费标准等统一标准和要求。此外,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和完善制度。
(2)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发挥信息管理平台作用。集约化杆件以道路照明设施为基础,可以搭载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种类的设备设施。以上海市的道路照明设施为例,全市有近80万盏照明设施,如不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其管理难度大且效率低。因此,应探求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对集约化杆件的设备档案、技术参数、设备权属等基础信息和搭载状态、工作情况、远程控制等运维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持续优化管理和提高效能。
(3)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如市场化管理养护模式、特许经营管理模式等。
6 结束语
城市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是基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是改善城市景观和提升市民生活环境的民生要求,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也是整体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杆件集约化整合工程将越来越普及化。城市道路综合杆,作为城市管理智能化载体,要实现“物理搭载→系统集成→功能联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发挥信息管理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探求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探索创新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城市智能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