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的景观要素探析

2019-11-07侯路菲陈涵琳胡添翼殷小雨申梦季建乐

安徽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闭症花园疗法

侯路菲,陈涵琳,胡添翼,殷小雨,申梦,季建乐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1 引言

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中国0至14岁的自闭症儿童患者超过200万[1]。目前采取的主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环境疗法是辅助医学干预治疗的一种方式,设计合宜的康复景观可以减少自闭症儿童长期处于较封闭的治疗环境带来的控制感。康复景观具有“唤醒”的作用[2],是自闭症儿童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带。

2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与环境疗法

自闭症儿童往往同时存在多种障碍[3],表现为社交语言及眼神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迟钝、智力发育落后、兴趣狭窄、模仿能力缺失等现象。其中模仿能力缺失、社交障碍、心理情感缺失是共性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行为方面的诉求可分为三类:一,能够完成自身基本日常穿衣吃饭的需求;二,能够强化肌肉训练,通过训练降低平衡感差,肌肉僵硬等问题;三,能在训练中回归自身社会属性,完成对视,交流等基本社交活动[4]。与之对应,可选择应用行为分析法、感觉统合法、结构化教育法、精神统合法以及环境疗法等治疗方法。其中,感觉统合法与环境疗法具有相似性,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来强化自闭症儿童对信息的获取,并对自闭症儿童的多动症有明显疗效,是环境疗法的实践基础。精神疗法在于通过户外游戏帮助患儿发展智力与社交功能,实践中常与环境疗法相结合。环境疗法强调植物环境的作用,手法较为简便,具有更好的全面性与普适性。

3 设计要素

闭症儿童康复花园是环境疗法理论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一种景观设计表达。其设计不仅要求整体环境的协调,还要求设计里每个小品的色彩与材质、造型具象与尺寸,以及空间流线规划、植物搭配满足自闭症儿童的身心需求。

3.1 自然

自然环境中景观所带来的直观物态性及全面通感性,能够对自闭症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6]。自然助益假说(Roger Ulrich,1991)指出自然能使人更快地从紧张有压力的精神状态中恢复过来[7]。自然环境能协调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易怒点,使其在更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活动。

植物是营造自然氛围的必要元素,不仅能保护儿童在活动时被强烈的太阳光灼伤,且部分植物挥发物具有调和身心的功效。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无毒害性,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采用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连 翘 (Forsythiasuspensa)、 菊 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等;避免植物郁闭度过高而导致阳光无法透过,导致自闭症儿童无法从中获取安全感。种植植物的园艺活动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不同的情感感知,激发好奇心。为便于管理要选择要耐修剪耐践踏的品种,如小叶黄杨(Buxus sinica)、柚(Citrus maxima)。

3.2 游戏

自闭症儿童因为有明显的刻板行为,逃避与其他人交往,对外界事物难以产生兴趣、不能主动地去关注外界。他们往往只能进行单一的、重复的游戏动作,从而得到低层次的对事物的控制与适应性[8]。

游戏行为过程中,若加以适当的感知刺激,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产生主动动机和外界交互。引导自闭症儿童参与假装游戏,可助其习得简单的社会交往关系行为,有利于与他人进行交往,为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

抽象的形象可能会激化自闭症儿童的负面思想,具象的卡通形象更有利于他们的康复。游戏的步骤则需要提供具体的图像示意,便于擅长视觉分析的自闭症儿童理解游戏方法。使用卡通化造型能缓解他们与真实的人交往而产生的烦躁,从而为自闭症儿童建立一个可进行心理情绪释放的端口(图1)。

图1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里卡通造型的游戏设施

图2 南京河西儿童医院道路材质

3.3 交互

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与情绪,易产生焦躁和孤独感,甚至发生自残、击打他人等消极行为。良性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康复。监护人长期的陪伴能给他们安全感,缓解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与同龄人的接触能明显提升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社会性素质,帮助其适应性行为、功能性交流、社交技能和游戏技能的提升,减轻自闭症症状[9]。

沙盘游戏是促进交互的活动形式。自闭症儿童在沙盘游戏中逐渐习得想象、逻辑能力,并尝试与同伴进行合作,有利于在他们之间建立良性社会交往关系。

3.4 色彩与材质

自闭症儿童中偏爱蓝色、绿色,不喜红、黄、紫色。部分自闭症儿童会有“恐色症”,拒绝某种颜色[10]。设施与铺装应少用红色、紫色等易产生刺激色彩,多以蓝、绿色结合使用,使其保持较平和心态进行游戏(图2)。

材质是一种可刺激感知触觉的方式。在适当区域使用卵石,在竖向上增加可触摸式小品,铺装选择富有童趣的图案等,都更能贴合自闭症儿童的需求。

3.5 其他

3.5.1 噪音

自闭症儿童对声音及其敏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很可能会成为刺激自闭症儿童发生消极行为的源头。康复花园应设置有植物半围合的私密安静区,给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安全感较高的环境,同时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活动。

3.5.2 流线

复杂的路网、密集的功能设计会给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造成压迫。开阔的活动场地以及简洁的路网设计,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活动场地范围与流线,更好的参与康复花园中设置的活动。

3.5.3 吸引力

自闭症儿童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难以对外界产生兴趣。康复花园需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试,激发他们的主动行为,探索外界事物。在简洁基础上,整个环境要具备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融合感觉统合训练法,设置秋千、蹦床等游戏活动,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

3.5.4 边界

简单的软、硬质场地区分不能使自闭症儿童理解活动的范围,这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增加了监护人的看护难度。利用如花坛、树池、挡墙等竖向的围合能有效控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少量的竖向变化也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增加自闭症儿童的游赏体验。

4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

图3 设计平面图

笔者在南京脑科医院进行了自闭症儿童康复景观设计实践。设计采用简单曲线构图,在道路两旁设置具象节点。曲线的使用和较高的绿化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自闭症儿童游戏区偏角落设置,使他们活动更自如;七巧板座椅不仅满足监护人休憩需求,也提供了自闭症儿童与监护人或其他同伴共同游戏的机会(图 3)。

游戏花园:结合园艺疗法以迷宫的形式修剪绿篱,使自闭症儿童处于绿化环境,绿篱高度1.2m,便于自闭症儿童穿梭同时方便家长看护。迷宫有明显的出入空间,锻炼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能力并可以平复情绪。在其间设置攀爬墙、种植池、跷跷板、沙坑等小品锻炼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机能(图4、5)。

七巧板组合座椅:适用于放于开放性的活动空间,将拼贴具象造型凹槽安置在地面上,将七巧板模块以旋钮的形式散落固定在座椅侧面,自由拼贴。有助于克服他们重复刻板的行为并帮助他们锻炼动手能力(图 6)。

心灵树洞:设置上下两层空间,上层缓坡由滑梯滑下进入下层空间。下层空间在满足家长看护的基础上,为自闭症儿童建立一个纯“儿童”的活动区域,并结合有需要合作的游戏设施如跷跷板等。有利于自闭症儿童之间和自闭症儿童与监护人之间建立良性社会关系(图 7)。

图4 游戏花园

图5 种植池

图6 七巧板座椅

图7 心灵树洞

5 小结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花园整体规划布局须遵循简洁的原则,空间氛围接近于自然,避免使用抽象形象。结合游戏的设置达到辅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运动、社交能力的目的。为便于参与游戏,应设置直观具象的标识进行引导。花园铺装、小品和植物的选择宜首选蓝、绿色,少用红、紫色。材质在保证自闭症儿童活动安全的基础上,可融合有质感的材质促进他们的触觉感知。使用植物围合降噪,避免自闭症儿童产生焦躁感。设计师应综合考虑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的空间布局、空间氛围的简洁性、趣味性,结合色彩、材质、噪音、标识、游戏等元素,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帮助康复的景观环境。

猜你喜欢

自闭症花园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