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在直肠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07常永琼江莉霞李莎傅天彦李前芹

智慧健康 2019年28期
关键词:活动量手环康复

常永琼,江莉霞,李莎,傅天彦,李前芹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0 引言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又叫做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Surgery,ERAS)最早是由丹麦哥本哈根的Henrik Kehlet 教授于1997 年提出,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我国于2007 年,由南京军区总医院的黎介寿院士率先提出,最早应用于的是结直肠外科,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且比较安全[1-2]。快速康复外科指的是在患者手术前、手术时以及手术后应用各种方法,且这些方法已经由相关学者证实是有效的,从而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以及手术相关的应激反应;它是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外科手术方式方法、护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协调结果,可以缩短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恢复速度。FTS 理念中关于术后方面的重点内容主要有3 个方面: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地止痛和早期的进食饮水[3]。患者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是评估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预防发生腹胀、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可以防止深静脉血栓以及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对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目前,无论是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还是传统的临床实践中,已有许多关于早期下床活动的报道,虽然这些报道给出了下床活动的时间范畴,但是关于术后活动量的多少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定[5-7]。

2013 年国外开始有研究报道,将无线技术(智能手环)应用于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活动量的监测[8-9],后期其他学者的研究逐步延伸到正常成人、慢性病患者、骨科术后患者的活动量监测,均证实该方法是可行、可靠及有效的[10-11]。本研究旨在量化术后活动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活动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将研究中得到的客观活动量用以指导患者安排术后活动,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这一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及实践中具体落实。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46 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23 例,男16 例,女7 例,平均年龄(60.42±11.92)岁。对照组23 例,男11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64.54±10.06)岁。两组患者均在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PCA),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下床活动前评估及准备

对照组、实验组均进行活动前评估及准备:(1)评估主要包括:①协助患者床上坐起3 min,倾听有无不适主诉,观察患者面色;②心电监测示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稳定,患者意识清楚,引流管及切口处无渗血,肌力>3 级;③协助患者在床边坐立5 min,观察面色、倾听有无不适主诉;④协助床旁站立1~3 min,观察有无直立不耐受、倾听有无不适主诉。(2)行走前准备:①宣教,检查无线智能手环状态,记录活动前手环显示数据;②去除心电监测及吸氧装置;③固定引流管、输液管道(床旁站立前进行)。

1.2.2 研究工具

1.2.2.1 患者综合情况登记表

包含: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手术日期、入院日期、医疗诊断、手术后返回病房时间、出院日期、住院天数、麻醉方式、临床观察指标(通气通便时间、进食时间)。

1.2.2.2 患者下床活动记录手册

包含:活动步数、距离及有无辅助工具或人员[12]。

1.2.2.3 患者下床活动阻碍与促进因素问卷调查表

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各11 项,分值为1~5 分,1 代表未促进或无影响,2 代表有点促进或有点影响,3 代表中等促进或中等影响,4 代表较大促进或较大影响,5 代表非常促进或非常影响[13]。

1.2.2.4 量化活动的工具

无线智能手环和“患者下床活动手册”,为了减少误差,自术后返回病房开始至术后第3 天不予取下,若出现电力不足或故障时及时更换,手环具有防水功能,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1.2.3 实施方法

遵循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医护人员统一健康教育指导语。研究者术前告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要连续3 d 使用“患者下床活动手册”和无线智能手环监测活动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环的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3 d 内每天固定在07:00~07:30、12:00~13:00、18:00~20:00 三个时间段进行活动。由研究者依据患者综合情况信息表进行数据采集。研究者于术后第1 天活动前进行阻碍与促进因素的问卷调查。实验组根据阻碍与促进因素调查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强调患者下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帮助患者下床护理,由家属和研究者陪同进行步行。对照组由家属和研究者监督,按自己意愿进行步行。中途有不适即刻进行对症处理,确保患者活动的安全性。每次活动前均检查智能手环状态、记录活动前数据,活动结束后研究人员及时记录活动数据。

1.2.4 质量控制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 天、第2 天、第3 天的活动量,将无线智能手环记录的数据与研究者每日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录入所收集的资料及数据时,要严格检查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正确性。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分析统计采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下床活动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促进因素中了解下床活动重要性、医护鼓励与医护帮助活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阻碍因素中虚弱、头晕、气促、害怕摔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促进因素(±s)

表1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促进因素(±s)

表2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阻碍因素表(±s)

表2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阻碍因素表(±s)

2.2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 天、第2 天及第3 天的活动距离和活动步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术后活动情况比较(±s)

表3 术后活动情况比较(±s)

2.3 术后活动效果观察

患者术后通气通便时间、进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通气通便时间、进食时间比较(±s,d)

表4 通气通便时间、进食时间比较(±s,d)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阻碍与促进因素的调查,可以得出阻碍患者下床的主要因素是虚弱、头晕、气促、害怕摔倒,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提高患者下床活动量。此外,调查中能促进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是了解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医护的鼓励和帮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多与患者沟通,进行下床活动重要性的健康宣教,多鼓励跟从旁协助和(或)指导患者,也可以提高下床活动量。

无线智能手环充电一次可连续监测3~7 d 活动量,同步至APP,可以观察到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活动情况及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查看患者活动的距离及步数,进而实现了可以全程、连续、实时地监测活动量;同时,佩戴手环还不会对患者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本研究中实验组术后1、2、3 d 活动步数的均值分别为245、523、653 步,活动距离的均值分别为112、240、300 m,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相比有一定差异[9-13]。本研究主要是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可能受疾病类型及手术方式影响,受患者步幅的影响,也有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跌倒、切口渗血、导管滑脱等问题,说明本次研究的活动量是可以被患者所接受的。通过此次研究,护理人员能够知晓适合直肠癌患者术后活动量的范围,从而有效地指导直肠癌患者按照活动量进行每天的运动,使患者的活动不再盲目,提高了下床活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减少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次研究实现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早期下床活动量这一措施的具体落实,而不是口头上提倡早期下床活动[14-15]。

本研究中实验组通气通便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说明下床活动时间的提前、活动量的增加,可提高活动的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术后康复。

4 结论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对患者术后活动量的护理干预中,没有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的活动进行指导,同时缺乏连续、动态、全程的评估。使用无线智能手环可以连续、动态地监测患者的活动量,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活动量进行综合评估,再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下床活动质量。

猜你喜欢

活动量手环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疯狂编辑部之智能手环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