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整体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影响分析
2019-11-07李建梅
李建梅
(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陕西 延安 716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高发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且起病急,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预后较差[1]。临床治疗AMI以挽救患者心肌损伤为第一目标,护理人员需规划好出诊时间、确诊时间、急诊室前准备时间,以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疏通心肌梗死的相关血管,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82例AMI患者,进一步探讨急诊整体性护理对AMI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2例,按照急诊护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n=41)和观察组(急诊整体性护理,n=41)。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0.79±3.48)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4~64岁,平均年龄(50.83±3.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AMI诊断标准[2];②经心电图、CT诊断为AMI;③年龄≤65岁。(2)排除标准:①院内发生AMI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先天性心脏病者;④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⑤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办理相关手续,评估患者身体各项状况,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观察组采取急诊整体性护理,具体如下:①医护人员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接到急救电话后5min内出诊。②出诊途中,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了解患者发病情况。③到达现场后,给予患者面罩吸氧,连接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输液。④通知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准备,将患者转送进医院。⑤到达医院后,接诊护士开启绿色通道,将患者转入抢救室,对患者实施急救。⑥指导家属办理相关手续。⑦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学、肝肾功能检查。⑦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对患者进行PCI。
1.4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后7d内预后情况,统计院内AMI复发情况及二次PCI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6%(40/41),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8.05%(32/4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9,P=0.007)。
2.2 预后
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及二次PCI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n(%)
3.讨论
AMI是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心肌出现坏死,引发心力衰竭。如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故该病对急诊护理有较高的要求[3]。
传统护理由于无明确的分工、用时规定等因素,导致急救过程混乱,消耗时间较多,急诊整体性护理与传统护理比较,在护理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从患者被动就诊转移为医护人员主动接诊,做到分工、步骤明确,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及时挽救患者心肌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AMI复发率及二次PCI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急诊整体性护理能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疾病复发情况。分析其原因在于,PCI是治疗AMI的重要手段,其术前准备流程十分重要。一方面,急诊整体性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在出诊途中了解患者疾病信息,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吸氧、输液等急救措施;患者转送途中预先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准备工作;这些措施能有效缩短PCI术前准备时间,并预防患者在抢救前猝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急救流程的优化,医护人员能在短时间内疏通心肌梗死的相关血管,挽救患者心肌损伤,从而降低AMI复发率及二次PCI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整体性护理能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