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2019-11-07吴林鸿张海谭辉杨秀光袁菊苹杨守伟吴昀蔚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
关键词:苗药疗程下肢

吴林鸿 张海 谭辉 杨秀光 袁菊苹 杨守伟 吴昀蔚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普外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我国发病率为8.89%,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中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本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臁疮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行苗医辩证诊断。热经型和冷经型分别应用苗药方剂口服,并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并发症等多项指标,与单纯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对比,旨在为民族药物结合手术疗法开创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少的一种新疗法,完善和发展苗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辩证分型及其不同苗药方应用,推动民族地区民族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普外科,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0岁,平均56.7岁,单侧25例,双侧10例。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1~68岁,平均56.8岁,单侧20例,双侧1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苗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中臁疮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辩证分为热经型和冷经型。①热经型: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下肢皮肤溃破、流脓,长期不愈;②冷经型:临床表现为下肢溃烂,臭秽,脓水清稀,反复发作,日久难愈(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下肢深静脉彩超提示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无血栓形成;(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整个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1)糖尿病和其他严重的疾病;(2)下肢静脉彩超表现深静脉血栓形成;(3)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完成整个疗程。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完成常规外科术前准备和检查,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点式抽剥术。手术显露大隐静脉股隐部后,将大隐静脉的5个分支分别结扎并切断。大隐静脉的近心端予以缝扎,一次性剥脱导管从近心端插入到内踝上方后引出导管,大隐静脉的主干全程剥脱,然后在小腿分支静脉曲张处进行点式抽剥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苗药口服,并临床辨证,方案如下:

(1)热经型:红肿,疼痛,皮肤破溃、流脓、长期不愈。

方剂:莴欧吾(千里光)15g,莴拿(刺桑)20g,豆野给(白马骨)20g,水煎取汁300ml内服,早晚各1次。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2)冷经型:下肢溃烂,臭秽,脓水清稀,反复发作,日久难愈。

方剂:莴佬嗥(当归)15g,达柯芍(赤芍)12g,丹参15g,薄丈达(土茯苓)18g,水煎取汁300ml内服,早晚各1次。

治则:补气养血,舒经通络。

两证型均为15天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治愈:患者久站沉重、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色素沉着改善,足背部水肿消失,观察3个疗程下肢静脉隆起、扭结成团改善。显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色素沉着改善,足背部水肿减轻但仍有轻度浅静脉曲张。有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好转,但浅静脉曲张未见明显好转。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7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主要症状体征(疼痛,散在结节,下肢水肿,下肢乏力沉重等)和舌苔,脉象。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改善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脉象、舌象改善率比较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剥离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疗效肯定,但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易造成血液回流障碍,部分患者下肢肿胀乏力。苗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国内目前尚属空白。但中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文献报道[2-5],已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发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在手术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苗医辩证诊断分型(热经型与冷经型)应用苗药方剂治疗,并与单纯手术组进行对比,探讨苗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寻找一种新的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学“筋瘤”,形成小腿溃疡者属于“臁疮”俗称“老烂腿”“裙边疮”等。苗医认为发病机制是湿热邪毒及污物侵入人体,犯血,犯肉,初期局部郁血,溃烂,流脓,流水,周围皮色变黯,皮肤变硬,长期难愈,又称臁疮。临床分为热经臁疮(下肢皮肤红肿、疼痛、继而形成溃疡,流水流脓,长期不愈)和冷经臁疮(下肢溃烂、臭秽、脓水清稀、反复发作、日久难愈)。冷经臁疮治疗方中莴佬嗥(当归)补血活血,达柯芍(赤芍)活血祛瘀、丹参消肿止痛,薄丈达(土茯苓)清热利湿;热经臁疮治疗方中莴欧吾(千里光)清热解毒,莴拿(刺桑)驱风通络,豆野给(白马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1]。说明在传统手术治疗基础上结合苗药治疗,可标本兼治,通过苗药祛风解毒,除湿化瘀,调节机体气血平衡,解决术后患肢的局部淤血和营养障碍,止痛效果明显,下肢水肿,沉重能大大改善,预防溃疡发生。

综上,在传统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苗药辨证分型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肯定,安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苗药疗程下肢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苗药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苗药阿锐布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近10年我国苗药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治子宫脱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