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分析
2019-11-07杜品清刘云国胡毅
杜品清 刘云国 胡毅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对象,并对患者开展了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30例。年龄为48~63岁,平均年龄为54.78±1.56岁。AFP异常上升31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利用Seldklingr技术,对患者开展常规腹腔干动脉、肝脏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2]。在全面明确病灶血液供应动脉以后,开展超选择性插管。首先对供血动脉灌注剂量为1.0g的氟尿嘧啶、60mg顺铂。在此之后注入40mg表阿霉素以及10~20ML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全面栓塞癌灶。在此之后,对患者开展常规性止血抗炎、对症止痛和保肝护胃等相关治疗。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患者连续治疗两个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治疗当天开始联合使用恩度静脉滴注,使用方法为:将剂量为15mg/d加入到浓度为0.9%NS溶液500ML中混合均匀,匀速静滴3~4小时,连续使用药物2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2)两组各个阶段内VEGF水平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5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降低50%的例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各个阶段VEGF水平比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个阶段VEGF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各个阶段VEGF水平比较()
备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小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3d 干预后1月 干预后2月观察组 35 296.36±185.25 432.26±95.36 175.26±98.63* 152.26±103.25*对照组 35 336.25±145.25 496.36±85.36265.36±133.27 228.52±112.36
3.讨论
当前TACE方法已然成为了非手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在进行肝动脉栓塞术之后,由于局部缺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了患者肝脏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导致肿瘤疾病复发。因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全面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度,所以说,对患者开展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有望成为一类挽救患者生命的方式。
抗血管生成治疗为最近几年逐渐发展的处理实体瘤新方式。经过对抗血管生成,能够令患者肝脏内癌瘤进入到“休眠状态”之中,可避免其深度发展。最近几年临床中出现了诸多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这些药物有着毒性低、抗癌谱广以及不容易发生耐药等优势,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值得说明的是,其对于肿瘤细胞和已然形成癌瘤血管并无直接性的破坏效应,并且这种方法单独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恩度为中国自主开发的抗血管生成药品,其能够全面作用于VEGF受体之中,有效阻止VEGF和内皮血管相互结合,能够起到直接性阻断VEGF的效用。同时也能够有效下调机体内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数量,提升集体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利用改变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平衡关系的方式,体现出抗血管生成作用。
本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缓解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以及治疗后2个月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介入性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类方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