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南通色织土布创新应用
2019-11-07魏振乾高月梅
魏振乾,高月梅,姜 平
(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2.南通纺织博物馆,江苏 南通 2260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色织土布染织工艺是我国700多年棉纺织手工技艺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研究我国民间染织工艺的历史活标本[1]。南通色织土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自身特征,是值得继承的文化瑰宝。然而,当前席卷全球的多元化、科技化浪潮也正在对传统南通色织土布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值得庆幸的是,除了政府层面积极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也对南通色织土布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姜平[2]较为全面的对南通色织土布的历史渊源、技艺、品类、典型纹样、地域民俗及现代传承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梳理了脉络;高乐等[3]从织物的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图案寓意等方面将南通色织土布与其他类似的民族特色织物进行比较,对深入认识南通色织土布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研究者从制造工具的现代化、传统元素的挖掘、增强品牌意识等角度提出了南通色织土布持续发展的思路[4-5]。近年来,“创新和应用就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本文基于南通色织土布在文化传承意义上的重要价值来阐释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必要性,结合工艺创新应用实践来探索南通色织土布传承与发展的道路。
1 南通色织土布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
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南通色织土布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是一代代江海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为近代南通及周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精湛的织造工艺、色彩纹样所传达的文化寓意及潜在的经济价值等对研究当地的风俗文化和我国传统棉纺织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1 南通色织土布的技艺价值
据地方文献记载,南通棉纺耕织技术源自江南,自松江、浦东、太仓等地传入,经由崇明北路、海门外沙一带逐步向西北遍及苏北全境[6]。传统南通色织土布的外观风格、工艺技术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天然原棉材料自然环保,手纺纱粗细不均,蓝白主色调形成的线条与色彩的变化,经过不同经纬组织交错织造,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有现代纺织面料难以刻意模仿的质地美感。
总体来看,南通土布可以分为白坯土布和蓝货土布2类。蓝货土布中的色织土布代表着南通土布染织工艺的精华和最高水平。色织土布在江南一带古称“番布”,源自于黄道婆所提炼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多蹑多综提花织造技术[7]。现存南通色织土布中常用的“芦扉花”“皮球花”“葡萄纹”“双喜布”“百子被”等织造技艺与元明时期的“综线挈花”江南棉纺提花技术一脉相承。据史书记载,以12蹑12综提花技艺所织造的团窠纹样、百寿图等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成为皇室御用织品,明孝宗因其“耗工糜贵”而“首罢之”,至此“天下遂绝”。然而,这一曾经被认为已经失传的古老民间染织绝技在匿迹500多年以后,却在南通启海地区薪火相传数百年。南通色织土布能够在我国传统棉纺织技艺中独树一帜,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工艺传承有着重要的关系。
1.2 南通色织土布的色彩纹样内涵
传统南通色织土布用色简单,主调多以白、蓝色为主。在封建时期色彩等级观念的限制下,普通百姓“既曰布衣,太素足矣”[8],“多为皂、褐、蓝之色”。蓝色平和亲切,易被人接受。蓝色从民俗心理上象征清白,也为大众所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等级制度的约束逐渐被打破,色织土布色彩变得丰富起来,蓝白色系中增添了少量艳丽明快的彩色。服用类土布属于小格式土布,纱线间隔小,条纹、格纹的色彩受空间混合影响,呈现素净朴实的灰色系。床品类大格土布的色彩多以块面呈现,尤以绚丽多姿为特色,红、黄、蓝、绿、白、黑均有,各色经纬线交织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层次。色彩丰富的土布制品不仅是农家日常生活用品,也是普通民众的情感寄托。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不畏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在这些明快的色彩中得以表达。
南通土布纹样集合了点、线、面的构成元素,织物图案造型既有追慕古风的痕迹,又有对日常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概括、提炼和创造,美观、大方、质朴、细致,内涵丰富,带有浓郁的江海乡土气息[9]。色织布图案形成是由纵横色纱交织而成,虽然所成图案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色纱位置安排、织机结构功能的束缚,很难形成细腻具象的花纹图案;但是遵循“因陋就简”的原则,克服种种限制,土布纹样将各种动植物、花卉纹样、吉祥文字的轮廓进行概括抽象,形成了以芦苇花、蝴蝶花、皮球花、喜字布等为代表的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图案体系。同时,南通色织土布纹样秉承中国传统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如“井字布”寓意着生活井井有条,“称心布”是希望所有事情都称心如意,“满天星”则代表风调雨顺,“蚂蚁布”代表了辛勤劳作。“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传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标志着国家民族文明的高度,并且会促进着它的上升和发展”[10]。南通土布所蕴藏的这些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
1.3 南通色织土布的潜在经济价值
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浪潮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的局面。回归传统与质朴,崇尚绿色、低碳、环保的“慢生活”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南通色织土布无论是生产工艺、原材料,还是产品特色都十分契合当前人们的这种消费诉求。钱雪梅等[11]指出,南通色织土布的价值贵在一个“土”字,其布面的粗放肌理与植物染色工艺的有机结合使得土布拥有自然、传统的内在风格。
传统南通色织土布以天然棉纤维为基础材料,纱线用手摇单锭纺车纺制而成,再由手拉投梭织机进行织造。手摇纺车纺出的纱线因为手工操作,很难达到均匀一致,而形成粗细不均的特征,再经过不同的织造手法,进而产生粗犷的材料肌理美感。较粗的棉纱线所织成的面料粗厚紧牢,具有较高的硬挺度和厚度,因此质感比机织布粗糙,形成天然的质地美和肌理美。同时,蓝白色纱组合,穿插交织,形成的织物线条有粗细强弱、用色有深浅沉浮、构图有虚实疏密、造型有凹凸起伏,使图案呈现出独特的节律与韵律,清雅脱俗、内敛含蓄。这种手纺土布虽没有丝绸那样华美细腻,没有刺绣那样精雕细琢,但其结实耐用、抗寒保暖、质朴淳厚的材质特色,符合民众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洽洽体现了返璞归真、讲求实效的工艺美学。与南通土布类似的日本蓝染工艺服装,及近年来国内设计师利用南通土布设计的作品在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的事实都足以表明,南通土布是当前我国纺织业民族回归的极佳取材和重要载体,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2 南通色织土布的创新应用实践
传统南通色织土布主要用于制作服装、被褥等日常家庭生活用品,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土布制品因面貌陈旧、质感粗犷,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研发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新型产品,是当下传统南通色织土布传承创新的有益探索。通过对传统的拼布、贴布、刺绣、编织、印染等多种民间装饰工艺进行梳理,理解其形式构成、工艺特点等相关内容,并将其与南通色织土布创新结合,从而丰富色织土布的材质肌理,改变土布原有的风格特点,达到互通共生的效果。将多种民间装饰工艺融于南通色织土布创新设计,能赋予南通土布新的时代特征,在展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为土布产品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2.1 拼布工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
拼布工艺是将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织物拼缝在一起的工艺,可利用多样性的面料组合,打破面料原本的单调感。中国传统的水田衣、百纳衣、百纳被是拼布工艺的典型代表,如今,拼布产品和拼布工艺依然拥有很高的社会认知度和使用普及度[12]。常见的拼布工艺主要有:规则几何图形拼接、不规则图形拼接、立体层叠拼接等。
色织土布有格纹条纹、大格小格及蓝白素色和艳丽彩色之分,拼接时可充分应用不同图案、色彩的布料进行拼接。充分运用不同面料图案花色,可以采用条纹与条纹、格纹与格纹、条纹与格纹、条格与纯色等多种不同形式相拼。色彩拼接可以依据色彩深浅做渐变式拼接或跳跃式拼接;还可以依据色彩明度、纯度做素色与素色拼、艳色与艳色拼、素色与艳色拼等。色彩渐变拼接见图1,色彩跳跃拼接见图2。图形拼接可以用规则几何形相拼,也可以是形状大小均不规则的图形相拼,形成某种具象图案或抽象图形。不规则直线图形拼接见图3,不规则曲线图形拼接见图4。拼接的比例可以满底拼接,也可以局部拼接;层次处理可以做平面拼接,也可以做立体拼接。不同比例局部拼接见图5,多层次拼接见图6。拼接的工艺手法很多,只要注意各种面料之间面积对比、明暗穿插,就可以形成既丰富又和谐的效果。
2.2 编织技法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
编织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手工艺,通常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可以通过编、穿、插、锁、钉、扎、套等多种技法,从而形成经纬交叉、疏密对比、穿错掩压、粗细对比的立体构成感。相对于拼布工艺,编织技法的可操作性更强,采用相同编织方法,使用不同的编织工具和编织材料可以使面料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13]。应用织物进行编织,一般先制作布条,再编结而成。布条的宽度可粗可细,可大面积应用,也可以局部应用。在色彩方面,编织工艺可以充分运用花色织物进行交错组成,形成纹样效果。装饰方法上,可与拼贴、刺绣等工艺结合,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将编织技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可以取得2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深浅不同、粗细不等的色织土布长条交错编织能够形成明度渐变的纹样效果,改变了土布原本的单调和沉闷;另一方面,经纬交错编织组织与色织土布芦苇花纹类似,是对南通色织土布典型纹样的提炼。 粗细相同的经纬交错编织见图7。粗细不同的经纬交错编织见图8。
2.3 刺绣工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
刺绣是一种用针将各种纱线在织物中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传统手工装饰工艺,采用不同的针法可生产不同的点线面组织构成和艺术表现效果。通常,刺绣工艺在纯色面料上呈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似乎并不适用于原本就色彩丰富的底布上,但刺绣可以辅助装饰形式的出现,从而形成简洁明了的几何线、优雅柔和的自由曲线,及现代或古朴的抽象纹样。将刺绣工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可以采用2种方式:一是将土布与纯色布相拼,在纯色布上使用刺绣针法,进行线迹、色块、图案的绣制;二是直接在土纺布上进行刺绣工艺,纱线色彩与布料形成反差,使刺绣图案明朗。在纯色土布面料上使用刺绣见图9。在花色土布面料上使用刺绣见图10。
图9 在纯色土布面料上使用刺绣
图10 在花色土布面料上使用刺绣
2.4 印染工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
一般认为,色织土布在织造前已经完成了纱线染色,无需对色织布再次进行染色,但色织土布是纯棉质地,适宜做二次染色处理。对南通色织土布再染色工艺手法的探讨不仅可以打破设计思维定式,还可以发现多种丰富色织土布工艺手法。将印染工艺与南通色织土布结合的方案主要有4种:一是对色织土布、拼布布片或成品进行吊染,形成渐变效果;二是对浅色色织土布布片采用扎染和蜡染的纹样处理,再进行吊染或染色,露出土布格纹,使纹样效果更富有层次;三是对深色色织土布布片采用拔染,将部分色彩退掉;四是对色织土布做后整理水洗处理,使其变得柔软舒适。印染工艺在南通色织土布上的运用见图11。
图11 印染工艺在南通色织土布上的运用
2.5 综合技法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
拼接可以使材料质感更为丰富,染色使色彩更富有层次,刺绣使品质更细腻精美。然而,单一的工艺手法又会显得单调。在进行南通色织土布的创新应用时,可以考虑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充分考虑南通色织土布自身的特性,结合多种传统技艺的巧妙搭配,融合使用,不仅可使色织土布具有更丰富的外观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也为色织土布的应用空间和产品设计带来更多可能[14]。例如,可以将土布与印染布结合相拼,再缝制出线迹绣花的效果;也可以在吊染之后的土布上用线迹进行装饰。将多种工艺手法综合运用于色织土布的装饰美化时,要力求突出色织土布的风格特色,注重图案、色彩、工艺等手段的选取与搭配,实现形神皆备的深化,从而表达出南通色织土布独特的气息神韵。多种工艺在南通土布上的综合运用见图12。
图12 多种工艺在南通土布上的综合运用
3 结束语
南通色织土布织造技艺是我国传统棉纺织织造工艺的集大成者,其色彩纹样独具特色,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当前回归传统与古朴的消费取向表明南通色织土布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创新应用”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将拼布、编织、刺绣、印染及其他多种技艺手法与南通色织土布相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色织土布在人们心目中“不合时宜”的直观印象,从而赋予这一产品新的时代特征,实现了多种传统工艺的共生共赢。将南通色织土布的创新与多种品类的产品开发相结合,通过品牌塑造来提升其附加值,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传播营销是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