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2019-11-06徐长江张波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效果

徐长江 张波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方法: 于我院精神科选取36位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7月,对以往我院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护理风险时间的发生,分析原因,强化风险管理,将具体的护理管理对策贯穿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将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从以往接受常规护理的精神科患者中,选取36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病因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安全风险指数相对较高,为规避风险,医院应加大对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力度,实现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40-01

前言:医院精神科中包含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情感、行为、认知能力的发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由于部分患者的思维混乱,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活动,如:自杀、伤害其他人、脾气暴躁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风险。目前,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由于患者的病因复杂,尚确切的根治方法,患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以此来缓解病症。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针对以上存在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规避风险,将护理安全风险值降至最低,在此基础上,各司其职,努力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按照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无应用,共选取了72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实验。其中,观察组中共19位男性患者、17位女性患者,年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57岁、15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38.54±5.24)岁,存在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类型;对照组共17位男性患者、19位女性患者,年龄上的平均值为(37.62±4.27)岁,精神病类型与上一组患者相同,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案用于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在日常护理中,适当与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其在情绪上保持平稳[1]。

将护理风险管理联合常规护理用于观察组。首先,由科室护士长、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一同完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通过对以往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整理,了解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分析原因,寻求突破口,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本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针对曾经发生过护理风险事件,并且事态比较严重的患者,应指派专人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自杀、精神崩溃状态,应立即阻止并进行处理。若患者的病情未达到很严重的地步,护理人员可寻找时机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话语、情绪状态中,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世界,从实际出发,对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确保相关护理服务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后,在精神病患者病房环境护理中,杜绝存放剪刀、玻璃等存在安全风险的物品,防止患者情绪过激产生自杀行为。另外,护理人员需24小时监控,对房间的桌椅、门窗进行检查,若存在损坏,并且损坏程度较重,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再次进行评估,寻求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2]。

1.3观察指标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进行计算,以此作为本次护理效果的评判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表示计量和计数单位,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1人出现自杀行为、1人出现摔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5.56%;对照组患者3人出现自杀行为、2名护士受伤、出现2例家属投诉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19.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精神异常,导致患者在行为、认知和意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性问题,继而发生自杀、故意伤人、乱摔东西等行为,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而言,这无非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护理安全隐患风险也随之升高。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必须将重点放在护理安全隐患风险的防控上,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来规避风险,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水平。此外,强化患者心理、病房环境各方面的护理管理力度,做好一系列安全防范准备。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理人员要有正确辨识风险、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又不损害自身的利益[4]。

在本次研究当中,从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病房环境护理质量上的强化等多方面入手,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用于各个护理环节当中,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对应概率值明显高于另一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可强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文伊.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44,146.

[2] 王成芳.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44-146.

[3] 孙立娟.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糖尿病天地,2020,17(4):200.

[4] 陈慧月,丛伟东,占家铣, 等."5S"管理模式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8):167-168.

猜你喜欢

精神科风险管理效果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灵动耳环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