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检室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方法及检查结果分析

2019-11-06俞书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1期

俞书霞

【摘要】目的:分析临检室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方法及检查结果。方法:现随机选取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之后为滴虫感染(P<0.05);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3级和4级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级别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检测发现发病率较高的阴道感染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检测可了解到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阴道感染;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046-01

阴道分泌物也被称为白带,其主要是由阴道粘膜渗出物、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以及宫颈管分泌物组成,阴道分泌物的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一定的关系[1]。正常情况下,白带的量以及性状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而改变,正常的白带为蛋清样或者白色糊状,量少、粘稠且无腥臭味,但是当出现生殖道炎症时,白带的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经常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来判断阴道的健康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将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6-42岁,平均(34.1±2.2)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外因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味等症状,患者在检查前未服用任何药物以及接受其他治疗,患者不存在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患者对于本次调查内容和方法均知晓明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 阴道分泌物采集方法:指导患者取膀胱结石位,使用扩阴器对阴道进行扩张,扩张固定后使用无菌棉拭子对阴道侧壁、宫颈管以及后穹隆位置的分泌物进行采集[2],并存放于试管中,采集量适当,要符合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的检查要求。应用高倍显微镜、数显电热板以及联检分析仪对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验。

1.2.2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方法:检验试剂为联检试剂,将其滴入存放阴道分泌物的试管中,滴注量为7滴,滴入后摇匀。将阴道分泌物与联检试剂的混合物滴入检验孔中,如果1孔显示阳性则代表阴道菌群种类以及数量出现异常,1孔显示阴性则代表正常;2孔显示阳性代表白细胞数量高于15个,显示阴性则代表白细胞数量低于5个;3孔阳性代表患者出现了病菌感染,阴性则代表正常;4孔阴性代表正常,阳性代表出现细菌性感染;5孔阳性同时阴道的pH值低于4.8时,代表患者出现滴虫感染,如果pH值低于4.6时,代表患者出现了霉菌性感染;5孔阴性代表出现了细菌性感染。阴道清洁度的检测方法:使用0.9%的NaOH对标准进行处理,应用高倍显微镜对阴道分泌物进行观察[3],根据分泌物中杆菌、杂菌、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的情况将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Ⅱ、Ⅲ、Ⅳ度,Ⅰ度:在光镜下发现存在大量的上皮细胞,以阴道杆菌为主要菌群;Ⅱ度:光镜下发现阴道杆菌、上皮细胞、杂菌以及脓细胞;Ⅲ度:杂菌和脓细胞的含量较大,阴道杆菌以及上皮细胞含量较少;Ⅳ度:标本中存在大量脓细胞和杂菌,同时伴有少量阴道杆菌。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59例(59.0%)为细菌性阴道感染,8例(8%)为滴虫感染,33例(33.0%)为假丝酵母菌感染,细菌性阴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滴虫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P<0.05)。

2.2不同病原菌的清洁度比较  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Ⅲ度和Ⅳ度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P<0.05),其余级别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阴道炎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已婚妇女其发病率可达到70%以上。阴道炎症一般发生在阴道粘膜以及粘膜下结缔组织,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可发现阴道菌群的变化,临床上将其作为妇科常规检查,辅助诊断阴道炎,对其感染类型以及感染菌进行判断,并给予对症治疗,保证治疗效果。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后为滴虫感染,细菌性阴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滴虫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P<0.05)。其中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菌群失调所导致,正常阴道环境下存在乳酸杆菌,其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但是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内乳酸杆菌的量相对较少,部分患者甚至无乳酸杆菌存在,这就导致菌群失调,大量致病菌开始繁殖,影响到阴道的清洁度,患者出现阴道瘙痒以及灼烧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则可能引发盆腔炎,甚至导致不孕。假丝酵母菌感染为真菌感染,在阴道正常生理状态下,粘膜组织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但是在乱用抗生素、服用避孕藥以及阴道卫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阴道菌群就会受到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滴虫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例如可通过沐浴、游泳等方式传播,滴虫感染的患者其发生盆腔炎、免疫系统缺陷的几率较高,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阴道清洁度代表着阴道的污染程度,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Ⅲ度和Ⅳ度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此可发现阴道的清洁度越高,其感染的检出率越高,因此在阴道分泌物的检测中,医生可通过阴道清洁度来了解出现阴道感染的程度,以给予患者相关的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

[1] 唐晓茹,李树敏,陈晓梅,等.赤峰地区523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146-1147.

[2]凌晓午,安邦权,周湘红,等.贵州省97家临检室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方法及质控情况调研[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199-202.

[3]肖慧玲,曾桂芬,刘行超,等.2938例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4(5):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