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成为主动的自我管理者

2019-11-06汪宇燕

人民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研学校教师

汪宇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我们学校对此深有体会,在建校的114年中,师资力量强的时候,也是学校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的时候。反之,学校发展就会比较艰难。

现在学校又处在一个办学质量的上升期,学校发展也处于良好状态,这都与学校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呈正相关。目前,全校80余名在职教师,荣获市区级先进称号23人,市区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5人。我们也一直都在用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给教师提出努力的目标,提倡“永远做自己的第一名”,挑战过去的自我。

学校近一半教师都是近8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新加入进来的,水平并不均衡,如何提升他们的水平成了近年来我们重要的工作。

按照教师发展规律,我们确定了从严格要求到逐步放手的工作思路。新教师入职对职业特点和个人发展方向都缺乏明确认识,这时我们多做些工作,成熟后会逐步放手,最终我们相信名师都不是管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摸清每位新教师“家底”,与他们一起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学校与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面对面深度交流。一次是教务处主任与教师进行交流,主要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特长爱好和专业水平;一次是校长与教师的交谈,谈角色定位和对教育的认识,谈对工作的展望和学习愿景,谈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

有过两次交流后,我们就能判断出教师水平所在的层次,也能看出他们的潜力和特长,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对自己的认识,这些非能力因素对教师的进步非常有用。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我们就会根据教师的不同状况,帮助教师做好自我发展定位,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对于新教师,我们会精心规划入职培训,重在教学基本功的规范和夯实。除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以外,还会增加议课、研课频率,邀请省市级教坛新星为新教师做规范、做示范。除了这些务实的培训和教研外,我们还会有很多务虚的培训与讲座,如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对教育规律和本质的认识,用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当教师逐渐走向成熟后,我们会强调教研行为的制度化,教师多长时间会有一次研课或议课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刚刚上完的课进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而要让反思成为习惯,一定的制度约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在一定的制度压力下,教师必须进行思考才能有的可谈,谈得在理,谈得有深度,有与众不同的新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反思的习惯。

这个阶段我们还会为教师继续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我们会定期邀请市区级教研员给教师进行辅导,促进成熟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还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力量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借助高校教授、出版集团编辑的力量,为研究型教师搭建校内外合作的研究平台。

我们还搭建了“机训”平台,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新媒体技术应用上的名师,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促进专业素养提升、知识更新和结构优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师完全成熟后,我们会强调小集体特色教研的力量,将有共同想法、共同科目或同年级的教师自行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小集体教研会更有针对性,比如我们有很多的学科发展共同体。我们鼓励小集体进行有自己特色的教研,这更能促进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成长。

我校英语教研组第一个“吃螃蟹”,他们首创了学科素养下的单元整体设计教研,这种小集体内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强调英语课的特点,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教研模式:小集体成员在一起,组长带领组员首先梳理单元知识和语言层次,接着挖掘文本亮点和难点,最后探讨文本中的文化价值,这种模式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特色。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评课方法和标准:在观课、磨课中看学生学习程度的变化,看学习方法的落实,看学习策略的形成,还要看教师推进整体化教学,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小集体中,经验型教师擅长抓文本内涵和内在逻辑,年轻教师注重课堂实践和技术融合,他们各展所长、互相促进,不断达成共同进步。

最后,当教师已经完全能够应对任何教育教学状况,经验丰富,就可以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了。这时,他们已经有了反思习惯,对课程和学生都有深刻认识,他们下一步目标将是成为优秀教师和形成自己特色,这时我们就会放手,让他们探索自我管理模式,自觉走向教师职业的巅峰。

自我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顺应人性的管理,也是人人向往的本真狀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呼唤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管理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知识工作者”,教师的工作时空常常处于独立的个体状态,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人最高的职业境界的形成绝不是管出来的,是自我成长起来的。学校只需要制定规范,制定《教师应知应会》《教师素养标准》,划定底线,底线之上的空间交给教师自己,让教师成为主动的自我管理者。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群体合作和竞争中激发自我管理,在家长和学生的监督中完善自我管理。我们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提供各种基本需求,让教师有满足感;营造公平民主的管理环境,让教师有安全感;远离指责,实施欣赏式评价,让教师有成就感。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育新小学)

责任编辑 程路

猜你喜欢

教研学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