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9-11-06王芳赵辉越王琦沈滢
王芳 赵辉越 王琦 沈滢
[摘 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全球金融市场、商品与服务市场全球化、全球劳动、全球生产网络、全球对抗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关键特色。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是一个重大命题。本文的研究正是这个命题的一个细化。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考虑到吉林省自身是一个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加工业一直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了玉米加工业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解决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玉米是其重要农作物之一,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决定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成败。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因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产业集群虽然已经形成,但玉米加工业对带动吉林省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无显著作用,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不高。要想让吉林省在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时代里占据有利位次,吉林省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视自身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将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别人无法替代的竞争力优势。在已有的文献里,多数文献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形成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应该如何向更高集群水平迈进;少数文章研究了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但也没有从全球网络视角出发具体到玉米加工业。
吉林省的玉米产业集群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甚至有些玉米深加工的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对外贸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也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分析了制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但本文并未对这些因素如何制约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机理进行说明,希望后续能得到广大学者们的补充。
2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现状
吉林省是玉米的重要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省种植业面积70%以上,玉米产量连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2017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1589.1万吨,吉林省玉米总产量为2802.4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2.98%,吉林省玉米单产量7806.85公斤每公顷。现将吉林省历年粮食产量和玉米产量绘制成表1,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吉林省历年来粮食产量和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我们依据表1绘制了图1。表1、图1如下所示。
由表1、图1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吉林省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占比一直高达70%以上。可见,吉林省凭借自身的玉米资源禀赋发展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是十分有可能且十分必要的。如果吉林省没有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那么将导致大量的玉米产能过剩,无处可销,资源闲置。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吉林省规模以上的玉米加工企业有24家,其中长春大成的玉米加工综合能力在全球排第三,亚洲排第一,拥有多项全球领先的玉米深加工技术。2016年3月,国家为了推动玉米供给侧改革,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使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玉米原材料价格下降,为玉米加工企业扭亏为盈提供了契机。
为了说明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产销情况,我们首先要对吉林省的贸易进出口情况有一个了解,现将吉林省贸易进出口情况绘制成表2,如下所示。
由表2的数据可以知道,2017年吉林省贸易出口总额为1254.15亿元,其中出口额为299.92亿元,占贸易总额的23.91%;进口额为954.22亿元,占贸易总额的76.09%。吉林省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说明了吉林省是一个对外贸易水平不高的省份。在吉林省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89.47%,说明了吉林省的第三产业不发达。在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仅占24.46%,说明了吉林省贸易水平不高,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加工业虽已形成了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内部的精深加工亟待提升。
据统计,吉林省目前的玉米加工能力在1500万吨左右,吉林省每年销往省外的玉米数量为1200万吨左右,而这些销往省外的玉米大多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但这些玉米经过的加工处理大多为初级加工。
3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制约因素
要探讨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就要对全球生产网络有一个系统认识。全球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把每个独立的生产模块放到全球范围内最低生产成本的地区生产,利用该地区的区位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了一个生产网络、跨越国界的国际分工体系。全球生产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链类似,但全球生产网络更加注重质量优势、公司特色、社会和文化的根植性、地区政策体系。
李范英(2008年)指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小、散、低、弱状态。李恩等(2010年)指出吉林省目前面临玉米精深加工程度低、科研投入不足、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小、重复布局的问题。郭金峰(2010年)提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玉米加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否则容易导致大原料小加工的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问题。钱伟等(2011年)指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刘明国等(2015年)指出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面临高产能高库存、加工难销售难等挑战。周冬虹等(2017年)指出近年来导致玉米加工业行业低迷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经济不景气、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产品层次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短、缺乏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
基于全球化生产网络的视角,结合上述文献的研究,归纳出制约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品缺乏质量优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频繁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基于这个中心,我国实施了质量强国战略,推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抓质量。吉林省玉米加工产品的竞争力一直比较薄弱,拓展市场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内在原因是缺乏区域品牌效应和玉米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区域品牌效应主要体现在玉米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对外贸易没有竞争力;玉米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产品有200多种,而其中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只有40余种,玉米粗加工和精深加工的比例为4:1,这导致了玉米粗加工产能过剩,精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这两个原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质量优势的形成。
第二,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管理水平、知识吸纳和学习能力不高。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进入门槛低,壁垒少,导致产业集群存在大量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乱、缺乏学习效能的中小玉米加工企业。一个产业集群内部如果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学习效应匮乏、应对环境变化迟缓的企业,就必须把这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问题解决了,才会促使这个产业集群走向升级与转型。提高中小玉米加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其学习效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支持中小玉米加工企业发展,拓展中小玉米加工企业融资渠道,使他们有条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实现自我规范化管理;二是让龙头玉米加工企业并购中小玉米加工企业,使龙头企业继续扩大自身优势,形成规模经济。
第三,吉林省地区的社会和文化是影响玉米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工业较于轻工业要发达很多。吉林省的重工业中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在早些年,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很高,导致吉林省的人们一直有一种固化思维——喜欢去国企工作,工作稳定且福利水平高,不喜欢创新和冒险。这种固化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吉林省人才的流向,影响到吉林省创新创业的开展。现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如果选择留在吉林省,那大家首先的選择就是考公务员、考银行、进国企,而不会想到要去创业。这种社会文化和思维定式是导致吉林省与玉米加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一直不发达的原因,也是导致吉林省第三产业一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第四,吉林省的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吉林省产业政策大多对重工业企业比较偏袒维护,这种产业政策在如今来看,对吉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无益处。吉林省的产业政策不宜再继续采用赶超策略,而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定。在产业政策方面应该减少对重工业的特殊优待,加大对轻工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吉林省轻工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4 促进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升级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制约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因素的分析,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培育质量优势,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质量优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自己的质量评价体系,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以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来自于低成本的竞争,而现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竞争。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必须做好自身的产品质量,打造自身的区域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使自己的产品做到无可替代。
(2)企业实行精益化管理,精细化弹性生产。要想促进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升级,首先要解决集群网络内部的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企业管理上实行精益化管理,生产上实行精细化生产这种模式是最适合当今生产网络全球化要求的。所谓精益化管理就是说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更多的价值,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所谓精细化生产就是说把企业的生产细分,把每一个细分的生产模块都做到最好。
(3)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需要创新的引领,尤其是技术创新。吉林省目前玉米加工业的一些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仍有很多精深加工技术没有掌握,为了使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在产品质量优势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使吉林省的玉米加工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为技术主导型产业。虽然吉林省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没有为创新创业营造一个好氛围,但这不意味着经过政府的有意引导和支持仍然推动不了创新。技术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因而科研投入也必须持续不断。
(4)产业政策制定应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吉林省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出发,注重发挥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比较优势,使之逐步成为区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就吉林省来说,玉米是吉林省不可忽视的资源禀赋之一,因而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着重考虑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以及与玉米加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与全球生产网络战略有耦合性,只有这样吉林省才能在生产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菅蔷.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产业集群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2] 徐茂薰.吉林省农产品外贸出口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 苏万明.结构性产能过剩 东北玉米深加工陷困境[N].粮油市场报,2015-01-08(A03).
[4] 李范英.吉林省玉米产业的SWOT分析[J].商业经济,2008(13).
[5] 李恩,刘晓橦.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
[6] 郭金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家科技,2011(03).
[7] 钱伟,程兆庆,朱维宇.吉林省2011年玉米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12).
[8] 刘明国,王锋,才新义.吉林省玉米加工转化情况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16(14).
[9] 周冬虹,马晓会.产业政策促进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恢复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7(09).
[10] 赵君丽,吴建环.全球生产网络下知识扩散与本地产业集群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