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禀赋与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9-11-06周逸欣

山西农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周逸欣

摘 要: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构造一组多元线性回归,并且运用中国西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禀赋和资本投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人均土地资本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提高中国西北地区的劳动力质量,可以提升中国西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劳动力禀赋;物质资本投入;经济增长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3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中国经济版图中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如西北地区较为落后。国内外的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从生产效率普遍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非农业生产部门流动,会促进经济发展。

2  文献综述

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最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雏形。早期英国重商主义、法国重农主义以及“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都有此方面的论述。其后,经济学大家李嘉图、马歇尔、马克思等都有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最早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Banerjee、Newman和Aghion提出了一种积累激励视角的观点,认为社会中不同阶层的收入会限制穷人的投资机会,对于社会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Fishman、Simhon以劳动分工的角度为出发点,认为受教育年限低、没有核心技能的劳动者无法进行劳动分工。综合上述观点,认为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会使得更多劳动者进行分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2]。

3  理论分析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引进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现代生产部门和规模、报酬递减的传统生产部门。在这个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劳动力市场是由这两个完全隔离的竞争市场构成。进入现代生产部门的熟练劳动力工资为Ws,进入传统生产部门的非熟练劳动力工资为Wn。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其决策核心在于初期的教育投资是否能带来工资收入的最大化。

家庭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还涉及到家庭内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的选择问题。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畴中,是讨论在家庭经济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下对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最优配置问题。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内部资源禀赋包括劳动力H、土地N、资本K和技术A等因素。既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家庭内部决策要综合考虑各种内部资源禀赋因素,决定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考虑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到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还是现代非农业生产部门。

4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在上述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西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青海省,根据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  实证模型

5.1  模型的设定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提出以下一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M1:ln(Y)=β0+β1ln(lab)+β2edu+ε        (1)

M2:ln(Y)=β0+β1ln(lab)+β2edu+β3edu2+ε (2)

M3:ln(Y)=β0+β1ln(lab)+β2edu+β3edu2+

β4 ln(K)+β5ln(N)+ε   (3)

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西北地区人均收入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劳动力数量这个主要解释变量在M1、M2、M3中都是在1%水平上显著的。因此,增加劳动力数量会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质量指标,在M1、M2中都是在1%水平上显著,而M3中是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现阶段,西北地区人均教育年限水平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呈正向影响。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西北地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劳动力二次方指标在M2和M3上都在5%水平上显著。

物质资本投入在M3中5%水平上正向显著,说明增加资本的投入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人均土地资本在M3中5%水平上负向显著。说明土地资本在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中作用很小,原因是增加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的土地资源对总体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而且土地资源实际情况是保持不变甚至减少的。现代非农业生产部门技术水平提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技术水平提高,使传统农业生产部门技术水平提升。在土地资源减少和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人数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农业产生部门的生产效率,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

6  结束语

我国西北地区家庭生产部门受到劳动力禀赋(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和资本投入的显著正向影响。对于一个家庭部门而言,劳动力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家庭收入也就越高。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因此,中国西北地区急需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训练和培养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转型为现代工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劳动力进行自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傳统农业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同时,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的过程中,会在一定阶段造成西北地区劳动力人口数量流失,但只要持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总体技术实现进步发展,最终会达到留住人才和实现高产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

[2]陈彦彬,陈伟泽,陈军,等.中国通货膨胀对财产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8):4-15.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