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层面”,坚持“三步走”
2019-11-06杨锋
杨锋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够优化、实践不足、专业就业不对口等问题,提出“汉语+”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和在线汉语教师两个重要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注重“三个层面”的培养,一是扎实的汉语言文化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汉语教学技能;三是英语和第二外语能力。本文探讨了汉语教学实践“三步走”:校内实践、线上汉语教学、海外实习;专业培养过程“三步走”:专业学习、教学实践、教学提升与研究,并分析了我院泰国汉语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实习效果。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培养;课程设置;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9-002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9.004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为汉语言文化传播培养师资力量。培养的重点有“三个层面”,一是具备“汉语”的语言文化基础;二是汉语教学技能;三是具备国际化的文化传播和交际能力。在“汉语”基础知识之上,突出“国际”和“教育”。根据国家汉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一亿多人把汉语作为外语进行学习,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汉语教师有500万的缺口,也就是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大的需求方在海外。但与此不相符的是,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出去的很少,国内有近4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每年约有2万多名本科毕业生,但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比例很低,存在就业难、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该困境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国外需求量大,但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汉语言基础知识、汉语教学技能和国际化的文化传播能力等“三个层面”都有待提高。如何化解这个难题,针对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实践提高教学技能,精通英语同时学习第二外语,因此我们提出“汉语+”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夯实第一层面汉语言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强化第二层面海外和网络化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充分提高第三层面国际化能力,加强英语和第二外语的学习。注重汉语教学实践“三步走”:校内实践、线上汉语教学、海外实习。专业培养过程“三步走”,专业学习、教学实践、教学提升与研究。以上理念和方法已在我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中初见成效,海外教学基地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一、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优化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归属的院系并不相同,较多归属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这也就导致了专业归属不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不够优化,并不是在汉语言专业部分课程上增加几门汉语教学和文化交际课程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显著区分于汉语言专业的有机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设置应与汉语言专业有所区别,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可能重难点不同。该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汉语教学应用和国际化两個方面,目前在这两个方面均有不足,出现了该专业的学生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教学技能不足、英语水平不够、二外不会等情况。
(二)汉语教学实践严重不足,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教学实践严重不足,较少学校开展了海外教学实习,较多的是在国内中小学实习或在留学生课堂见习,无法有效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技能。同时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满足汉语教学的需要,学生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时,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学能力需要在海外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基础是课程体系设置是否高效、是否科学、是否注重教学实践。
(三)国别化培养不足,差异化教学不足
不同国家、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过程并不相同,出现的语言偏误和母语负迁移现象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教学对象的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大多数二外语习得教学并未采取国别化的汉语教学,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不做区分,在精细化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对不同国家、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汉语学习者,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编写和采用不同的教材。
(四)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难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大多是国内中小学教师、公司文案、公务员等,少量的学生读研或从事汉语志愿者的工作。总体而言,毕业生就业与该专业的相关度较低。一方面,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对口工作机会较少,国内语言培训机构需求有限,本科生无法胜任国内院校的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国外高校的汉语教师需求有限,需求较大的是国外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和在线汉语教师,但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针对该就业方向的培养明显不足,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有针对性。
二、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因此解决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要从“三个层面”入手,即汉语、国际、教育,以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针对国外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和在线汉语教师为导向,从课程体系设置入手,优化课程设置,夯实专业基础,加强海外教学实践,提升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能力。因此,我校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各个不同的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除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之外,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外语类模块、教学理论与技能模块、文化与交际模块、教学实践模块等五个模块。注重处理基础知识与教学应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避免在课程教授过程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重讲授、轻应用、无实践。
(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音学、汉语语法等课程。该模块注重为学生奠定汉语语言学和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了解语言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语言学概论课程,一方面让学生对语言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有一定纲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带领学生阅读一定数量较易理解的文献,培养初步的语言学研究兴趣。现代汉语课程注重应用性,启发学生探索有趣的语言现象,使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尝试查阅文献进行探索。该专业的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等课程应区别于汉语言专业,内容应精简,侧重点有所不同。语音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音分析的基础知识,对世界不同语言的语音特点有所了解,启发学生对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进行探索,尝试让学生记录某个方言或民族语的音系。汉语语法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和研究领域,结合汉语教学对一些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该模块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但应避免灌输式教学,应注重应用性,采用启发式、探索式和批判式等教学方式。比如语音学课程教学避免只讲理论不谈应用,只教音标不听音记音;讲授应深入浅出,结合留学生语音习得过程和普通话纠音等方面展开教学应用,结合方言和民族语音系整理开展研究训练。
(二)外语类模块
汉语国际教育应注重第二外语的学习,对于在非英语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尤为重要。目前该专业开设第二外语的并不多,均以英语为主,限制了该专业的就业国家范围。虽然英语在世界使用广泛,但不少进行汉语教学的国家中小学英语教育并不完善,进行汉语教学不懂该国的语言,沟通存在严重障碍,语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中华文化传播更是无从谈起。建议开设除英语之外的语种供学生选修,针对海外实习基地所在国家的语言,重点学习听说技能,推荐开设泰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越南语、日语、韩语、俄语等。若该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能精通英语听说读写,另一方面又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势必对该专业的发展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目前我校该专业学生二外学习的是泰语,并逐步增加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学生掌握二外泰语在泰国教学实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辅助汉语教学,提高了与泰国师生交际的能力和海外生活能力。
(三)教学理论与技能模块
该模块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学、教育学、跨境线上汉语教学等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对汉语教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有充分的认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并加以点评,从而掌握汉语教学技能。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掌握制作一般的教案,而且能够掌握线上汉语教学的相关技能。开设跨境线上汉语教学课程,让学生掌握线上汉语教学的方法和特点,进行课堂实践,并进行点评与引导。目前,我校该专业与“中文路”“哈兔”等多家线上汉语教学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线上汉语教学平台,开设跨境线上汉语教学课程,学生担任线上汉语教学教师,进行线上汉语教学。
(四)文化与交际模块
该模块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中华才艺等课程。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仅限于一部分传统中国文化,如京剧、太极拳、茶叶、美食等,缺少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和当前发展状况的传播,也造成了外国人对当今中国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某些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的中国。鼓励每位学生掌握一门中华才艺,如书法、中华武术、曲艺等,同时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也应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努力成为对方国家的“外国通”,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五)教学实践模块“三步走”
我校的教学实践分为三步,即校内实践、线上汉语教学、海外实习。第一步校内实践包括“语伴”实践、课堂试讲、汉语教学见习等。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开展“语伴”实践,“语伴”是本科生与留学生结对,相互进行语言学习辅导,应注意过程的管理,避免流于形式,要求学生记录语言辅导日志,定期举办语言学习交流活动。大二和大三在对外汉语教学法等课程中,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开展汉语教学课堂演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进行登台教学演练和试讲,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大二下学期开展汉语教学见习,学生深入中小学和留学生课堂进行教学见习,撰写见习心得。
第二步线上汉语教学。时间灵活,不受地点限制,同时也是专业对口需求较多的一个领域。我校与线上汉语教学企业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汉语教学,对教学效果好、受欢迎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定期推荐教学技能好、综合能力较强、具有海外汉语教学实习经验的学生到汉语教学平台,承担一定课时量的教学任务。
第三步海外汉语教学实习。在大三阶段进行,时间为2—4个月。要求学生在出发前有充足的准备,完成了第二外语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并经过了教学见习和试讲。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备好课,同时每天记录教学日志,定期分小组交流学习。在完成海外实习后撰写一份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心得体会,以及对汉语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校内实践、线上汉语教学、海外实习之后,还应结合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语音習得专题研究、汉语语法教学研究、汉字教学研究等课程,撰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
三、培养过程“三步走”
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过程分为三步,专业学习——教学实践——教学提升与研究。第一步专业课程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外语类模块、教学理论与技能模块、文化与交际模块等四个模块课程的学习;第二步是教学实践,重点在海外教学实践和线上汉语教学;第三步是教学实践之后的教学提升与研究,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撰写毕业论文,培养专业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第一步专业课程学习。应避免机械式的中文+外语+教育学课程组合,力求有机高效的培养效果,对每门课程的开设时间、重难点和学习内容等都应进行深入研究,对第二外语的学习注重实用性,重点掌握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自学能力,避免出现该专业的学生汉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弱、二外没入门、汉语教学能力弱等现象。
第二步教学实践。提高“语伴”实践、汉语教学见习、海外汉语教学实习、线上汉语教学的实践效果,注重实践过程的管理和引导。在进行海外汉语教学实习时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实习的国家是非英语国家,不懂或略懂当地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大多数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但对中小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不了解,针对中小学的教学技能准备不足。因此,学习的重点有两个方面,在充足的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之上,大力提高二外和汉语教学技能,积累国际汉语教学经验。
第三步教学实践之后的教学提升与研究是难点。绝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实践之后直接撰写完毕业论文也就结束了,没有对汉语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在教学实践之后应开设汉语语音习得专题研究、汉语语法教学研究、汉字教学研究等课程,让学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汉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分析问题,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海外汉语教学实习效果
我校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建立了一大批海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譬如在泰国尖竹汶府,我们与该区域的8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分4批派出学生,每批15人左右,实习时间为两个月。8所学校中大多数属于小学,3所学校有初中部,1所学校为大学本科,并有高中部。每批学生在派出前均选修了泰语课程,并完成了汉语教学试讲,每次派出前通过试讲进行遴选,试讲成绩好的优先派出。我院针对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编写了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备课。实习学生在泰国每周12个课时左右,教学重点是汉语听说能力。
通过两个月的汉语教学实习,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汉语国际教学实践经验,与在国内的汉语教学实践不同,泰国的汉语教学对象几乎不懂英语,需要使用泰语进行教学和辅助教学,要相应改变教学策略。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持续使用泰语教学中提升了泰语水平,但仍存在泰语水平不足的情况。学生每天记录汉语教学日志,观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些特别现象和规律,并对此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两个月的海外生活,学生对泰国文化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在日常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每批实习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校,相距较远,工作生活独立进行,海外工作和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实习学生在泰语水平和汉语教学技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海外实习之前只学习半年的泰语,还不能满足日常交流和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泰语听说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是提高泰语日常交流能力和教学用语水平。学生应提前备课,在出国前提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鼓励学生先单独备课,然后分小组讨论、修改。目前,泰国这8所学校的学生汉语大多数都是零基础,几乎不懂英语。实习学生应以初级汉语听说教学为主,多准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精讲多练。教学对象差异较大,覆盖幼儿园到大学本科,因此实习学生要有充足的教学技能和策略准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汉语学习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体而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存在的课程设置、实践不足、专业就业不对口等问题,根本在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建议采用“汉语+”的理念,针对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和在线汉语教师两个重要的就业方向,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从“三个层面”进行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并在此之上加强第二外语的学习和汉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该专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开展的泰国海外教学实践表明,在非英语国家开展汉语教学,第二外语的学习极为重要,不仅提升了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海外工作生活能力,而且为学生毕业后在海外从事其他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崔永华.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3]潘玉华,李英姬,陈展.“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J].云南師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2).
[4]马庆林.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5]宋凤娟.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6]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责任编辑: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