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从高校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
2019-11-06
地处杜尔伯特草原深处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公合成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地广而薄种,庄稼难有好收成。2014年,安达被内蒙古农业大学选派到公合成村任第一书记。5年来,他扎根于此,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使公合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幸福村。
重调研,摸清家底谋思路
初到公合成村时,映入安达眼帘的是贫瘠的土地、简陋的房屋,这里交通条件极差,村民生活十分艰苦。作为一名在牧区长大的大学教师,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对基层工作知之甚少,如何做好帮扶工作成了他久久思考的问题。到村后,他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首要工作,以座谈会、上门走访、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全面了解公合成村的基本情况、產业发展现状及症结。
公合成村有9个自然村,689户、2235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庄。种植业以向日葵、马铃薯为主,兼有少量的养殖业。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安达到区内外实地考察了多个脱贫项目,学习了大量的政策文件、视频资料,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公合成村发展的新路子。
拔穷根,夯实基础兴产业
产业兴则民富。公合成村虽然十年九旱,但山坡地、荒地较多,自然条件适合养羊,村里就有农户通过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养羊,每年的收益相当可观。为此,安达多次咨询林业、环保、畜牧、国土、扶贫办等部门及绵羊养殖专家,实地考察邻近旗县养羊场后,确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开展养羊产业扶贫。
在安达的推动下,公合成村与当地龙头企业赛诺羊业合作,并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兽医学院专家不定期来扶贫点讲课调研,解决了养殖农户的羊种引进以及养殖、防疫等方面难题。
不仅如此,安达指导村里经验丰富的杜蒙羊养殖户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加入,科技示范户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目前,全村各类合作社超过10家,村民通过富民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显优势,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
长期以来,公合成村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养殖业。安达充分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针对近年来四子王旗种植向日葵出现大面积列当病的情况,组织多名国家农业部的专家进行了十余场科技讲座和科技指导,培训指导农牧民600余人次,并推广了两个新品种,试验效果很好,抗列当率在97%以上。
为了积极响应全旗农业结构调整布局,安达利用农大科研优势,引进了藜麦和燕麦种植项目,达到了增收提效、脱贫减贫的目的。2016年试点推广“公司+农户”特色种植产业模式,种植了2000多亩藜麦,形成了自然村级特色产业。2017至2018年,从国家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申请到了3万多斤优质种薯,从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燕之谷”申请到了2万多斤的燕麦种子,从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争取到了100亩抗列当向日葵种子,均免费发放给贫困村民。
强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平日里,安达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长期以来,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农田水利设施和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安达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组织学校教职工开展博爱一日捐,共筹集18万元用于巨宝庄和后点力素等村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018年又协调学校投入5.06万元对八楞以力更村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援助,前后共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200多亩。在为八楞以力更等村解决饮水问题的同时,还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力推动了乡村道路硬化和小村整合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村民文化生活匮乏、单一,劳动之余缺少文化休闲场所,安达积极协调学校于2015年和2017年,为村里送去了近10万元的书籍、9个专用图书架,改造了村里的文化活动室,使村民拥有了茶余饭后丰富文化生活的场所。真情投入,换来的是乡亲们的有口皆碑。对安达,村民竖起大拇指夸赞:“村里来了好干部,日子有了好奔头!”
(四子王旗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