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生态教育,服务于生命的成长
2019-11-06王淑娟高超博群
王淑娟 高超博群
从苏北乡村到江南小城,从四步作文法到生态教育,从普通教师到区域教育科研引领者,从教38年,蔡明始终行走在教改这条充满激情和理想的路上。
蔡明所提倡的生态教育理念,充分运用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思想、观念、原理、原则、结构、策略、方法,来审视、分析和化解各种教育危机,开展生态化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优化教育内外部的环境与系统,创造教育的朗朗生态和清明景象。
蔡明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师生,毕业后分配到射阳县新坍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偏隅一方的乡村学校教学,成为他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这期间,他从教育大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中寻找智慧。總结出了四步作文教学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这四步作文教学法,融写作训练和思想训练于一炉,让学生提升了写作兴趣,并获得了自主写作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他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丰富,写作能力比较强。
2000年,蔡明来到张家港高级中学任副校长,这让他从地理上更接近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办教育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和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一论说,成为蔡明生态语文教育的思想之源。
蔡明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人人能学习、人人爱学习的课堂。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师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
蔡明为学生们开书单,教他们自主写作、自由写作和创造性写作。蔡明所教的最后一届学生,5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寒假聚会时,他们告诉蔡老师,26名同学以出色的演讲能力在高校校园里脱颖而出,成为院系学生会干部。
在生态教育的背后,蔡明关注的是生命成长的意义。蔡明说:“教育就是追求学生生命的样态、生活的状态和生长的姿态,三者交叉渗透,圆融互摄,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淀历练,探究并呈现出可人的动态美、丰富的情态美和强大的意态美,这才是我们心中的生态教育。”
在蔡明的带领下,一群热爱教育,愿意投身生态教育的老师走到了一起。他们组成了生机勃勃、活力盎然的生态团队,共同推动区域教育朝着更加优质的生态迈进。
如今,除了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苏派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蔡明还成为了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他希望生态教育可以引领更多的人加入,推动个体与群体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受益,都呈现生命的本真,拥有最美好的生长。
【人物访谈】不断改革才能成为教育行家
Q:你所倡导的生态教育,从所有生命共生共存的发展角度来思考教育,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请问生态教育理念主要关注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A:我们的生态教育研究与行动,首先关注并思考教育的伦理与道德,是否仁爱,是否公平,是否人性化,是否做到“君子爱分,取之有道”,是否立德树人;关注教育的本源性问题研究,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向何处去等,这是教育的性质与方向问题。
我们的生态教育特别注重“人”的研究,关注“人”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之间的依存与影响,关注“人”的生理、心理、态度、行为、习惯,特别是“三观”的形成与发展,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生成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关于教育目的与对象的研究,也是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更是一个动态化的研究。
当然,我们更关注学科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问题的研究,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言蔽之,我们的生态教育,是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教育研究与实践。
Q: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提升自己?
A: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育上。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除了从事基础的教学工作外,应该承担起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依赖师范类院校的学习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深造以外,应该主动向名师学习和取经。年轻教师没有经验不要紧,只要能够充分认识自我,找准方向,脚踏实地,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Q:能不能展望一下中国教育的未来?
A:我们越来越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我们已经明确了教育对于国家建设,以及推动全球化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改革正朝着更为科学、全面、以人为本的方向推进。未来,我们仍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自己的行业、自己的领域,跟紧改革的步伐,砥砺前行。